贞观

  • 唐太宗与魏征
    游自勇贞观十六年(642),魏征病重将卒。按照当时的礼制,人死后要停灵于家内寝堂上。然而魏征一生清俭,家内竟无正寝。当时,太宗正要在宫内营造一座小殿,听说魏家没有寝堂,就下令用自己营造小殿的木料给魏征建了寝堂。贞观十七年(643)正月,魏征病逝,太宗親临恸哭,废朝五日,本想以最高礼遇安葬魏征,但魏征妻裴氏以魏征遗愿婉拒,最后丧事从简。太宗亲自为魏征神道碑撰写碑文并书丹,代表了官方层面对于魏征一生功绩的盖棺定论。(摘自《读书文摘》)

    领导文萃 2023年9期2023-05-12

  • 贞观政要》在高丽和朝鲜王朝的政治影响
    116081)《贞观政要》成书后,最初未受重视,后渐渐被推崇,宋朝时已用于经筵,辽、西夏、金、元等政权又将其翻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和八思巴文后进行刊刻。(1)周峰:《〈贞观政要〉在辽、西夏、金、元四朝》,《北方文物》2009年第1期。四库馆臣评价称,“太宗为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微行,胪具是编,洵足以资法鉴。前代经筵进讲,每多及之”。(2)《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一《杂史类》,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影印本,第463页。因此,该书历代影响较大,备受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3

  • 一词赎命《金缕曲》
    司马白羽知道顾贞观这个人,是因为一首词—《金缕曲》。这首词包含着一个名垂千古的文坛掌故,它浸透了凄凉人世间最后的一抹温情,演绎了一段惊世的友情。顾贞观是江苏无锡人,生于公元1637年。明朝政权已经日薄西山。在他还来不及体味家国之痛的时候,明朝就灭亡了。他的曾祖顾宪成是明朝后期影响深远的东林党领袖,曾长期在东林书院讲学,不仅是江南地区的学术泰斗,也是江南地区最有号召力的人物。到了顾贞观这一代,虽然影响力不及祖上,但是声望依旧存在。由于出身于名门望族,加上家

    阅读(书香天地) 2022年10期2022-11-07

  • 帮助李世民打天下的那批“秦府旧将”,后来去哪里了
    秦府旧将”在步入贞观年间后,并未延续昔日的辉煌,反而表现得十分低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从结局来看,“秦府旧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人:一者参与谋反,而后兵败身死,如侯君集、张亮等人;二者早早离世,未有幸见到“贞观之治”,如秦琼、段志玄等人;三者虽然活跃,但也鲜少挂帅出征,如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以尉迟恭为例。在“玄武门之变”与“逼迫李渊退位”这两件事中,他出力最多、立功最大。据《旧唐书·列传第十八》记载:“及论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

    领导文萃 2022年10期2022-05-25

  • 贞观词作中的故乡情结
    214122)顾贞观于明崇祯十年(1637)生于无锡,顾氏家族是无锡有名的世家大族,顾贞观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曾任知府,父亲为高攀龙的门生,母亲也出身书香门第。在家风的影响下,顾贞观及其兄弟姊妹各个秉性聪慧,颇有才名。少年时代,顾贞观曾参加慎交社、云门社,与吴兆骞、严绳孙、姜宸英、汪琬、汤斌等许多江南名士多有往来。后来顾贞观辞亲远游,入京求仕,也曾得到龚鼎孳和魏裔介的赏识,却因过于耿介受同僚排挤回到故乡。5年后他又被推荐到纳兰明珠家做塾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文成公主入藏与唐蕃接触战略*
    李新贵 田 清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是唐蕃关系史上重大的事件。这方面研究的著作、论文非常之多。①安应民:《吐蕃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8~111 页;阎明恕:《中国古代和亲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247~248 页:才让:《吐蕃史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6~68 页;等等。不过,鲜有在充分辨证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将贞观八年(634)唐太宗主动派遣使者出使吐蕃到文成公主入藏这一段七年的交往过

    军事历史 2021年3期2021-11-28

  • 中日“贞观之治”渊源探究
    李明月“贞观”作为古代帝王的年号,以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的英明统治而为人们所熟知。“贞观”一词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即正,观即示,“贞观”即以正示人之意。“贞观之治”自贞观元年(627年)正月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共计23年。但鲜有人知的是,历史上还有另外两个以“贞观”为年号的朝代:一是西夏崇宗李乾顺的年号,从1101年到1113年,共计12年;二是日本清和天皇的年号,从859年至877年,共计18年。“年号”的起源可以

    名家名作 2021年7期2021-11-12

  •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也就有了文政下的贞观。他把自小学到的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经过学习、转化、传授这三个阶段,他的文化人格基本就形成了。关键词:唐太宗 贞观 文化人格“文化”这个词在现代来说是一个名词,但在古代不只是名词也是动词。要想探究“文化”一词的本义,就得追根溯源,回到人类的最初时代来研究。《说文解字》和《周易》记载“文”最初的意思有:一、“文”和“人”是一个字,也就是说“文”就是“人”;二、“文”是古代为了祭祀先人刻在“尸”身上的符号;三、“文”是指古人身上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6期2021-08-05

  • 论顾贞观的词学观 ——以《今词初集》为中心
    110136)顾贞观(1637-1714),原名顾华文,后改贞观,字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他是清初重要词人之一,据《清史稿》载:“而世特传其词,与维崧及朱彝尊称词家三绝。”[1]同时他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并称“京华三绝”。顾贞观一生著作颇多,并非只工于词,除《弹指词》外,他还有《楚颂亭诗》《征纬堂集》《积书岩集》等多本诗集,在诗词选本的编订方面,他有《全唐诗选》《宋词删》《唐五代词删》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与纳兰性德合编的《今词初集》。顾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3-31

  • 贞观的诗歌创作及诗风嬗变
    214011)顾贞观(1637—1714),字华封,一字梁汾,江苏无锡人。无锡顾氏诗礼传家,满门风雅。贞观曾祖为明末大儒顾宪成,祖父顾与沐,父亲顾枢,昆仲顾廷文、顾景文及子统均、开陆皆有文集。其姊顾贞立“语带风雅,气含骚雅,殊不似巾帼中人作者,亦奇女子也”[1],于清初词坛“是最有劲爽情韵的名家”[2]544。贞观于清初文坛颇有声望,原因有二:一是他的词的创作成就,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合称“京华词苑三绝”,又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词家三绝”;二是赎救“丁酉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1-01-11

  • 贞观政要》在明代经筵教育中的兴废及原因初探
    5)唐吴兢所撰《贞观政要》,是记载唐太宗、魏征等君臣之间治国理政、献言纳谏的政治宝典,是“贞观之治”的政策蓝本,成书后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至明,《贞观政要》已成为宫廷经筵日讲教育的教科书,并在朝野间受到广泛的推崇。关于《贞观政要》在明代宫廷教育中的地位,崔晓莉[1]、王盼盼[2]等人有所探讨,但尚未作集中而专门的研究,本文试作一探。一、《贞观政要》经筵教材地位之确立经筵是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经筵日讲制度是与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一项教育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12

  • 贞观气象
    贞观政要》影响后世,远播海外记者:任何历史研究都要建立在对史料的掌握与研读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谈贞观之治时,离不开《贞观政要》这本书,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韩昇: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对这一时期的政治遗产,进行系统总结的就是《贞观政要》这部史书,它的作者是吴兢。吴兢经历了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和玄宗时代,特别是从武则天时代起,他进入朝廷的史馆担任史官,接触到大量的官方档案,目睹了唐朝政治的风云变幻。《贞观政要》是在唐玄宗时代完成的。吴兢既看到了玄宗即位后勵

    月读 2020年11期2020-11-28

  • 唐太宗与魏征
    游自勇贞观初,朝廷对于治国方略有过一场争论,唐太宗最后接受了魏征行“王道”的主张。所谓的“王道”,就是以道德、仁义治国。贞观十一年以后,太宗功业既成,王道政治渐渐松懈,以至于魏征接连上疏,重提礼义治国,言辞甚为激烈,但太宗优容之,从未抹杀魏征的功绩。贞观十二年,太宗宴请群臣,再次提到魏征的功劳: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魏征

    读书文摘 2020年10期2020-11-23

  • 分析唐朝贞观之治的当代启示
    翁兆瑞摘 要:“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贞观时代虽然短暂,地位却极其重要,李世民不仅开创了出了贞观之治和君臣之间最和谐关系,并且还奠定了唐王朝三百多年的政治基业,并为一千多年的中国树立了楷模,给中国漫长的历史增添了无穷的色彩。在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相当于唐朝相当于现在最发达的美国,西方以地中海为中心,东方以中国为中心,欧亚大陆最西能达到波斯相当于现在伊朗,当时的唐朝是中国最高级的状态,其实就是中国是国际领袖。关键词:贞观;天可汗;历史影响一

    锦绣·上旬刊 2020年4期2020-10-21

  • 区域自媒体的传播力研究
    性的区域自媒体“贞观”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度、使用感、活跃度、内容度对其传播力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贞观”公众号是否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以期为“贞观”及同类型区域自媒体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关键词:区域自媒体;“贞观”;传播力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0-0087-02一、研究缘起(一)“贞观”是谁“贞观”公众号于2016年1月22日上线,是立足于西安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内容平台。截至写稿时,“贞观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0期2020-09-10

  • “来生休悔”: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知己之情
    注意的还有他与顾贞观的情谊,他们相差18 岁,属于忘年之交。二人相识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 年),顾贞观在词注中记下了这一刻:“岁丙辰,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金缕曲》词注)两人均怀相见恨晚之情。在相识的这一年,纳兰作有《金缕曲》赠予顾贞观,自表心曲,词云: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8期2020-08-18

  • 自媒体公民新闻实践的探索
    探索的继续深入,贞观微信公众号向前走出了一大步,进入了公民新闻的第九层次——公民新闻和专业新闻的混合模式。三、贞观微信公众号对公民新闻的探索(一)贞观的公民新闻形态贞观是西安本地的微信公众号,它给自己的定位是立足西安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内容平台,而非媒体,所呈现的不是事实本身、新闻素材,而是要用理性观点重构公共领域。其话题聚焦“本地生活、公共话题、行业洞见、城市风尚”,力求使个体表达进入公共领域,还公共议题以常人视角。贞观的主创人员为从传统媒体转型的专业媒体人

    新闻世界 2019年10期2019-10-14

  • 贞观政要》的行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谏臣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是一部完整记录贞观时期唐太宗和大臣们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典籍。全书共10卷,40篇,8万余字,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政治和行政思想。这部典籍从成书之际遭遇冷遇到逐步享誉天下,与作者吴兢的个人际遇、宦海沉浮以及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与否不无关系,尤其在辽、西夏、金、元四朝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推崇,对中国社会乃至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贞观政要》涉猎广泛,思想丰富,是中国古代行政经验的智慧结晶,对今天的行政实践和行政改革仍不无教益。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2-16

  • 从《贞观政要》的广泛流传看史学批评的社会意义
    121013)《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治史。因其内容主要记述唐太宗贞观年间君臣论政的言论与行事,对于君主治国理政有突出启迪价值,也因此在其问世后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得到一些君主和文士的推崇而广泛流传。本文试以有关《贞观政要》一书的评论为着眼点,考察史学批评与史书流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社会意义。一 激发历史记忆,寄寓致治追求唐代的贞观年间是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中国古代治世的典范。其时,唐太宗统治集团能够以史为鉴、抚民以静、重视立法、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4-03

  • 唐高祖太宗时期农民政策的内在悖论 ——兼论当时农民问题解决的局限性
    和赈济忧恤。太宗贞观年间,此类赦诏、赦敕仍不断颁布,安抚赈济农户农民仍是明确目的之一。如贞观元年(627)夏,山东诸州大旱,“令所在赈恤,无出今年租赋”[注]《旧唐书》卷2《太宗本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第32页。。同年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九月,令中书侍郎温彦博、尚书右丞魏徵、治书侍御史孙伏伽等人,“分往诸州,驰驿检行”,重点勘查各地“苗稼不熟”和“户口乏粮”情况,并“速以奏闻”,“量行赈济”,以“抚育黔黎”,“务本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4-03

  • 生死之交
    。吴兆骞向朋友顾贞观写信求救,请他一定把自己救出苦海。吴兆骞在宁古塔曾写了一篇《长白山赋》,献给康熙皇帝。康熙一看之下,大为赏识,有意将他召回,但受到极大的阻挠,不得不放弃。连皇帝都救不回的人,顾贞观怎么去救呢?可是对朋友的承诺使顾贞观义无反顾地去奔走。他对吴兆骞说:“辞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言不尽,观顿首。”(请你放心,保重身体,不用多说了,一切看我的。)他将吴兆骞写给自己的信放在怀袖之中,一有机会就拿给有关的人看,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康熙十五年,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3期2018-03-09

  • 结语 近乎完美的贞观传说
    渔朱熹曾这样解释贞观二字,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贞观,其实在循序一番天地之道,而魏征心中的天地之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时刚从关东地区巡视回来的魏征信心满满地说:“正如饿极了的人很愿意吃东西,大乱之后百姓也更愿意接受教化。只要上下同心,按照圣哲的教导行事,几个月就能见效。要是两三年才见效,那就是失职!”魏征一番话,让李世民发自肺腑地感言:“我有这样的光辉成就,全是魏征的功劳。”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时代都不一样,但李世民在位时期的贞观

    醒狮国学 2018年11期2018-01-20

  • 从谏则圣:贞观之际的君臣论治
    荀彧贞观初始,天下已定。隋之乱,让李世民深以为戒。得天下难,守天下亦难,因此李世民曾说:“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定天下以武,而安天下以文。贞观时期李世民的治国方针强调以静治国,偃武修文。皇帝不可能自己一人治理天下,治国必须依靠官员,皇帝的政令需要官员来执行,因此选贤任能成为了重要任务。皇帝治理百姓是通过官吏,基层官吏更是百姓的直接接触者,贞观之际从乱而治,李世民发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感叹,也有着“民,水也。君,舟也。水能

    醒狮国学 2018年11期2018-01-20

  • 为友屈膝
    顾宪成的四世孙顾贞观(号梁汾),生于明末,禀性聪颖,少年时便加入了由吴兆骞(号汉槎)主盟的慎交社。吴兆骞是江南吴江人,从神童成长为青年才俊,满腹锦绣文章,载誉江南。有才情的人,沾染几分孤傲的脾气在所难免,看谁都难入法眼。可顾贞观入社后,吴兆骞很快被吸引了,因为顾贞观同样的才华横溢,二人惺惺相惜,意气相投,遂成好友。那段日子,慎交社里名流云集,聚会频繁,虎丘、鸳湖都留下了这些文人的身影。吴兆骞与顾贞观也参与其中,吟诗作对,谈古论今,意气风发,四座为之倾动。他

    读书文摘·经典 2017年7期2017-07-27

  • 为友屈膝
    顾宪成的四世孙顾贞观(号梁汾),生于明末,禀性聪颖,少年时便加入了由吴兆骞(号汉槎)主盟的慎交社。吴兆骞是江南吴江人,从神童成长为青年才俊,满腹锦绣文章,载誉江南。有才情的人,沾染几分孤傲的脾气在所难免,看谁都难入法眼。可顾贞观入社后,吴兆骞很快被吸引了,因为顾贞观同样的才华横溢,二人惺惺相惜,意气相投,遂成好友。那段日子,慎交社里名流云集,聚会频繁,虎丘、鸳湖都留下了这些文人的身影。吴兆骞与顾贞观也参与其中,吟诗作对,谈古论今,意气风发,四座为之倾动。他

    做人与处世 2017年3期2017-03-24

  • 生死之交
    。吴兆骞向朋友顾贞观写信求救,请他一定把自己救出苦海。吴兆骞在宁古塔曾写了一篇《长白山赋》,献给康熙皇帝。康熙一看之下,大为赏识,有意将他召回,但受到极大的阻挠,不得不放弃。连皇帝都救不回来的人,顾贞观怎么去救呢?可对朋友的承诺使顾贞观义无反顾地去奔走。他对吴兆骞说:“辞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言不尽,观顿首。”(大意是说,从现在开始,少作些诗词,保重身体,请你放心,一切看我的。)他将吴兆骞写给自己的信放在怀袖之中,一有机会就拿给有关的人看,希望能找到

    中外文摘 2016年18期2016-11-21

  • 为救老朋友,一位诗人下跪了
    词人纳兰性德和顾贞观之间。纳兰性德和顾贞观之间的交情,因为顾贞观的两首《金缕曲》而被世人所熟知。词叙述了他和多年老友吴兆骞的友情,以及对身处流放地的好友不能施以援手的内疚感。顾贞观生于1637年,吴兆骞生于1631年。在顾、吴的青少年时期,清兵刚刚入主中原,经过惨烈的杀戮才平定江南。吴兆骞的人生厄运是从卷入顺治十四年江南乡试案开始的,这科乡试吴兆骞被录取为举人。可发榜不久,很快有落第的士子告发这科考试主考官受贿。顺治帝大怒,派出高官组成“专案组”审理此案,

    中外文摘 2016年5期2016-10-21

  • 论台湾作家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传统文化意识
    月》通过女主人公贞观的视角,描写了上世纪50至80年代台湾农村一个蔡姓家族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再现了乡间的风俗人情。小说构建了“世外桃源”式的理想世界,将民间的日常生活上升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慕,处处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儒家礼乐文化和佛教智慧的认同,表达了作者寻找精神之根的“文化乡愁”。萧丽红家族观念儒家佛教民俗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以下简称《千江》)是台湾诗化乡土小说的代表作,曾获得联合报长篇小说奖,自1981年出版以来,吸

    名作欣赏 2016年24期2016-07-14

  • 贞观史 感大气象
    书爱读史,尤其读贞观史,深为其大气象所折服,让人不敢轻易动笔墨。贞观之人杰,难描绘。不言太宗,不言凌烟阁二十四功勋,就是太宗贞观前之人物,如李密,起瓦岗,杀翟让,战偃师,死于熊耳山,多少可资书写描述?又如单雄信,江湖绿林中的二哥,成全了秦琼,成全了尉迟恭,成全了程咬金,成全了徐懋功,这样一个“带头大哥”,如何动笔?再如王世充,比如窦建德,亦是可书写铺陈的人物。凡此,真可谓群星闪耀,英雄辈出。贞观之人情,难尽述。所谓人情,是爱与恨的展现。贞观之君臣,是敢爱敢

    党建文汇·上 2016年4期2016-05-14

  • “玄武门之变”与贞观雅正诗风的兴起
    “玄武门之变”与贞观雅正诗风的兴起李巍(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摘要]禁门喋血,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取皇位继承权,内心深处产生畏惧心理。他特别畏惧群臣非议,畏惧史臣秉笔直书,这种畏惧心态使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最终化为励精图治的动力之一,以图扭转乾坤。这种励精图治的心态反映到文学上是一种政教化的文学观,倡导雅正之文学。在其耳濡目染之下,贞观初年雅正之风大兴,诗坛上兴起一股清新劲健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矫正绮靡诗风的功效。[关键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8期2016-03-16

  • 贞观入闽三考 ——兼论其营救吴兆骞的第二条路径
    吴可文顾贞观入闽三考 ——兼论其营救吴兆骞的第二条路径吴可文(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长乐 350202)顾贞观是清初著名词人,然其生平尤其是闽中之行尚存不少未明之处。该文的考论认为,顾贞观康熙十七年入闽,二十年离开;在闽中主要与吴兴祚、林鼎复、黄晋良、陈轼、许遇等交游;入闽最重要的原因是拜托吴兴祚营救吴兆骞。闽中之行是顾贞观营救吴兆骞的第二条路径。顾贞观;入闽;起讫;交游;吴兴祚;吴兆骞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亦作华封,又字远平,号梁汾,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2016-03-07

  • 古朴的小镇风俗与恒久的人情礼义 ——评《千江有水千江月》
    由姨母一辈教给了贞观姊妹们。“七夕圆不比冬至节的,冬至圆可咸可甜,或包肉,放糖……七夕的却只能是纯白米团,搓圆后,再以食指按出一个凹来……要给织女装眼泪的。”[2]牛郎织女,久别后相见本应是喜悦,但喜悦背后何尝不是伤心、痛楚,无尽的思念和等待。七夕是贞观与大信初见的日子,是大信的生日,也是若干年后,大信再次登门表达心意的日子。对贞观而言,这本是最美好的一天,如同牛郎织女的相会,但是日后贞观,为大信而流的眼泪,涓涓长长,应了她当日搓圆时,无意按出的深凹。人世

    现代语文 2016年25期2016-03-03

  • 为救老朋友,一位诗人下跪了
    词人纳兰性德和顾贞观之间。纳兰性德和顾贞观之间的交情,因为顾贞观的两首《金缕曲》而被世人所熟知。词叙述了他和多年老友吴兆骞的友情,以及对身处流放地的好友不能施以援手的内疚感。顾贞观生于1637年,吴兆骞生于1631年。在顾、吴的青少年时期,清兵刚刚入主中原,经过惨烈的杀戮才平定江南。吴兆骞的人生厄运是从卷入顺治十四年江南乡试案开始的,这科乡试吴兆骞被录取为举人。可发榜不久,很快有落第的士子告发这科考试主考官受贿。顺治帝大怒,派出高官组成“专案组”审理此案,

    南都周刊 2016年1期2016-01-28

  • 唐太宗贞观之治系造假?
    书?食货志》描述贞观之治:“至四年(即贞观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就是说,贞观四年时社会生产力已得到恢复,社会治安已有明显改观,商业状况也得到最根本的扭转。然而,一个国家的国力如何,还要看局外人的评价,当时的国际友人、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便一直认为初唐时的国力,根本比不上前朝。他曾对自己的国民公开说过这样的话:“往吾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麴文泰在贞观四年十二月入朝,这正是史臣最为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11期2015-12-15

  • 马和驴
    和驴◎ 高英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是好朋友,马整天在外面拉货运粮,驴不停地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从京城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直到17年后,这匹马才驮着佛经返回长安,重新回到磨坊与驴朋友相见。老马谈起这次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浩瀚无垠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些神话般的画面使驴子大感惊奇,它不禁惊叹道:“你见的可真多啊!那么难行的路,我想都不敢想。”“实际上,”老马说,“我和你走过的路大

    爱你 2015年15期2015-11-17

  • 贞观年间“罢大都督府”事考辨
    为最高等级。史载贞观中改都督府为上中下三等,取消了大都督等级。然而勾稽史料不难发现在记载贞观年间的史实中屡屡出现“大都督”的记载。在查阅唐代诏书和碑刻材料后,笔者认为贞观年间只有遥授都督而不之官的亲王才被称为大都督,实际官制中已罢废大都督的员额。直到龙朔二年唐廷才又恢复了大都督府的建制,而亲王遥授大都督的惯例仍旧保留了下来,成为定制。[关键词]大都督府;等级;贞观;亲王唐朝建立后,在地方上恢复了总管府制度,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都督府是地方上统管一方军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2015-11-07

  • 欧阳询生卒年
    询相貌堂堂。太宗贞观初年,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为东宫属官,“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令”(《旧唐书·职官三》),级别是从四品上阶(《旧唐书·职官一》)。他在贞观五年(六三一)写的《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六年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皆署有太子率更令的官职。因此后人称他“欧阳率更”,把他的楷书叫作“率更体”。两唐书都有《欧阳询传》,说他卒于贞观年间。《旧唐书》记“年八十余卒”,《新唐书》说“年八十五”,都未交代哪一年去世,无从推得他的生卒年。帝纪中,一些

    读书 2015年1期2015-09-10

  • 贞观政要》(全译本)
    言简意赅地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深入探讨唐太宗与群臣共同打造繁华帝国的重要关键,其中包括领导之术、人才之育、决策之方和修养之要等等。既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建立强大国家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比如,唐太宗提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

    当代贵州 2015年6期2015-08-22

  • 马和驴
    高英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是好朋友,马整天在外面拉货运粮,驴不停地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从京城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直到17年后,這匹马才驮着佛经返回长安,重新回到磨坊与驴朋友相见。老马谈起这次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浩瀚无垠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些神话般的画面使驴子大感惊奇,它不禁惊叹道:“你见的可真多啊!那么难行的路,我想都不敢想。”“实际上,”老马说,“我和你走过的路大体上是相

    爱你·心灵读本 2015年8期2015-07-06

  • “金缕曲”中话“知己”
    个时代的悲剧!顾贞观为营救知己忍辱负重、殚精竭虑二十余载,天地可鉴!当千辛万苦盼得故人归之时,那个曾经桀骜不驯、铮铮铁骨的吴兆骞在宁古塔的炼狱中早已被化为了谄媚恶俗、蝇营狗苟的猥琐小人。“纵使相逢不相识”,顾贞观大半生奉之为信仰的执念彻底崩塌了,他只能选择逃避和自我放逐!但此时他并没有意识到其实他倾其所有一心要救的只是他心中那个才华横溢、志气超群的偶像,而非一个有弱点、有短处的普通“人”。细看顾贞观的营救“知己”之路虽则艰辛却不孤独,这二十年里有纳兰性德情

    上海戏剧 2014年8期2015-04-20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勘误二则
    》卷九《时人为释贞观语》:“续高僧传曰。释贞观学士傅縡曰。三千称首。七十当初。是上人者。当为酬对。时人语曰。钱塘有贞观。当天下一半。”(第2614页)题注部分“释贞观学士傅縡曰”颇令人费解。由逯本书首《引用书目》可知其《续高僧传》所用为大正藏本。查大正藏本《续高僧传》,卷三十有《释真观传》:“时人语曰。钱唐有真观。当天下一半。……学士傅绎(縡)在席嗟曰。三千称首七十当初。是上人者当为酬对。”与逯本除先后次序外,文字大致相同,当为其所出。然“学士”前并无“释

    江海学刊 2015年5期2015-04-18

  • 官箴两则
    官箴两则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泉,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用为鉴诫。”——《贞观政要·贪鄙》大意:贞观十六年(642),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还担心树木不够高,又在树梢上筑巢;鱼潜藏在

    月读 2014年2期2014-11-17

  • 人道政治:贞观之治的本质
    鲍远航人道政治:贞观之治的本质◎ 邓小军 鲍远航蟪蛄宁与雪霜期,贤哲难教俗士知。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杜牧《过魏文贞公宅》晚唐小杜这首诗说的是,知了活不过秋天,怎能指望它见到下雪天呢?俗士眼光短浅,怎能指望他理解贤哲之士的高瞻远瞩呢?只可惜,当贞观之治呈现的时候,老天没让封德彝活到这一天——让他亲眼看见天下太平。在写贞观之治的唐诗中,杜牧这首诗真好。好在哪里?如果把贞观之治比作一棵大树,它也经历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杜牧的诗,好就好在写出了贞

    月读 2014年4期2014-11-17

  • 千江有水千江月(节选)
    清清,路阔阔。1贞观是出生在大雪交冬至彼时;产婆原本跟她外家阿嬷说:“大概霜降时节会生。”可是一直到小雪,她母亲仍旧大着腹肚,四处来去;见到伊的人便说:“水红啊,拖过月的囡仔较巧;你大概要生个状元子了!”她母亲乃从做姑娘起,先天生就的平静性格,听了这般说话,自是不喜不惊,淡然回道:“谁知啊,人常说,百般都是天生地养的……谁会知呢?”贞观终于延挨到冬至前一天才落土,生下来倒是个女儿,巧拙尚未分,算算在娘胎里,足足躲了十一个月余——到她稍略识事,大人全都这么说

    作文·初中版 2014年6期2014-06-18

  •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灌。唐太宗年号“贞观”的“观”究竟怎么读?前次央视“百家论坛”一位讲师把它读成“关”的音,而主持人却读成为“灌”的音,谁对谁错?笔者以为,有探讨的必要。现在先从唐代人诗句里找依据,因为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事,不可能弄错。杜甫五言绝句《复愁十二首》中有一首: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这首诗头两句用了两个年号开头,“贞观”对“开元”,当时皆是盛唐的太平盛世。“开元”这两个字全是平声,与它相对的“观”字就非读成仄声不可。再看杜牧七绝《过魏文贞

    文史杂志 2014年3期2014-06-09

  • 贞观政要》:一部治国理政必读的“宝典”
    ◎ 钟岳文《贞观政要》:一部治国理政必读的“宝典”◎ 钟岳文《贞观政要》为什么被誉为“治国宝典”?《贞观政要》是唐太宗君臣探寻致治之道的重要言论汇编,作者为唐代著名史学家吴兢。书成之后,即受到了统治者和为官者的重视:唐世子孙既已书之屏帷,铭之几案,祖述而宪章之;后世之君,亦多列之讲读,形之议论,景仰而效法;各级官宦人士也都或研读、或阐释、或校刻,力图从中汲取切合自身所需的经验。像宋代人编纂的《圣政》《宝训》,一定程度上就是受了《贞观政要》的启发;金朝的熙宗

    月读 2014年6期2014-03-10

  • 根据海啸堆积物研究869年贞观地震和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积物研究869年贞观地震和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宍仓正展(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地震研究中心)引言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对众多地震学者来说,是一个令其观念发生极大改变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位于这次破坏区域范围内的日本海沟南部的板块边界,是一个迄今为止几乎未知有发生过超过M 8大地震的地方,所以,这里不会发生大地震的观念也改变了。但是另一方面,很早以前大家都知道,宫城县或福岛县沿岸以往发生伴有特大海啸的地震的可能性很高。这次地震发生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9期2012-12-19

  • 试论贞观后期唐太宗的执政变化——以魏征《不克终十疏注》为视角
    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因为在位期间能够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居安思危、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所以唐太宗本人也被誉为“一代英主”、“千古明君”,成为历代君王的楷模。但是,考诸史事可以发现,贞观之治中值得称道的政绩主要集中在前期,随着“大治”的出现和功业的隆盛,唐太宗的统治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贞观名臣魏征于贞观十三年上呈了《不克终十疏注》,详细阐述了唐太宗近年来不能“克终俭约”“颇好奢纵”[1]P295的言论举动。本文即以此上疏为契点进行浅要分析,谨为抛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4-07

  • 藏头药名诗
    袖顾宪成之曾孙顾贞观所作的《断续令》词。这首《断续令》实为一首藏头词。这首《断续令》又可称为药名词。顾贞观巧将中药名当归、鹿角、滑石、独活、甘松、乳香、熟地、桂枝、菊花、桑白皮、蚤休、绿青、水银、木瓜、连钱草、细辛、肉从容(苁蓉)、菟丝、断续嵌入词中,读来恰到好处。尤其是“断续”这味中药名,顾贞观将其分嵌于词的首尾,一般人难以觅见,且读来觉得整首药名词连环复始,回味无穷。

    中医药通报 2012年6期2012-01-24

  • 简论唐太宗的得人之道
    在用得贤才”(《贞观政要·择官》)。认为选拔出合适的人才,量才授职是治国安邦的关键,“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贞观政要·择官》)二、才行俱兼,任使得人“才行俱兼,始可任用。”知人历来为古今之难事。《书》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又曰:“旁求俊彦,启迪后人。”唐代统治者也意识到知人之难,“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统计数字下的君臣行为与贞观之治
    字下的君臣行为与贞观之治姜代兵通过统计图表对唐太宗23年的政治生涯中执政行为做了一个粗线条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君臣执政行为(包括主要执政事件、劝谏态度及唐太宗的游玩态度)的变化过程,对唐太宗不同时期的执政行为进行分析,并阐述变化的原因,以启迪当今执政团体的执政行为。贞观之治;君臣行为;统计图表唐太宗在其执政23年的政治生涯中,共同开创了一个政治修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融合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年号“贞观”,史称“贞观之治”。列宁曾经说过“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6期2010-09-29

  • 贞观六年,四百死囚回家过春节
    刘继兴贞观六年(633年)的腊月,年根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由于数年来国家大治物丰民安,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大唐气象。但唐太宗想到了另一类人——监狱中的死因,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于是这位“千古第一仁君”轻车简从,来到长安城外的监狱视察。这一年全国有近四百名死刑犯,都集中在大理寺监狱。进入一个个牢房,唐太宗挨个询问死囚,让他们“谈思想谈认识”。大家都说犯了死罪,死有余辜,不冤枉。认罪态度良好,认为对他们的量刑也很公平。唐太宗听后很受感动,于是就跟

    军事文摘 2009年7期2009-08-04

  • 《周易》“观”的哲学内涵及美学意义
    ;《周易》美学;贞观;哲学内涵中图分类号:B221;B83-0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3.029一、中正以观:《周易》“观”的哲学内涵《周易》诸卦,包括《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都有提及“观”的思想。《说文》曰:“观,谛视也。”《广雅·释诂一》曰:“观,视也。”“观”就是“看”,盯着“看”,仔细揣摩。“观”美在“大”:《周易·序卦》:“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说卦·第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07-27

  • 友谊可以有多久
    临行之前,好友顾贞观赶来送行,并劝他耐心等候,将来必定设法营救。患难时刻方见真情,吴兆骞不由得感动落泪,昔日好友大多唯恐避之不及,顾贞观却毫不避讳。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边塞,吴兆骞度日如年,日夜巴望着好友搭救。二十年过去,吴兆骞依旧在宁古塔望穿秋水,顾贞观那边却杳无音信。绝望之中,他忽然醒悟:自己落难之时,顾贞观能来相送已经很够了。也许人家当初只是随意说了一句安慰的话,时隔这么多年,早就该忘了,自己太天真了,竟然信以为真。想到这里,他终于彻底死心。吴兆骞哪里知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9期2009-07-21

  •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
    。唐太宗的年号“贞观”的“观”怎么读?央视“百家讲坛”一位讲师把它读成“关”,而主持人却读成了“灌”,谁对谁错?现在先从唐人诗句里找依据:因为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事,不可能弄错。杜甫五言“律绝”《复愁》十二首中有一首: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诗句用了两个年号开头,“贞观”对“开元”,皆是盛唐的太平盛世。“开元”全是平声,与它相对的“观”字就非读成仄声不可。再看杜牧一首“阳关体”七绝:蟪蛄宁与雪霜期,圣哲难教俗士知。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不

    文史杂志 2009年6期2009-03-29

  • “民部”改为“户部”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
    民部,皇朝因之。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元年改为度支,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复为户部。”由此可见。“民部”改为“户部”发生在贞观年间。而贞观虽是唐太宗的年号,但贞观年间和唐太宗在位期间不能完全画等号。《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病逝。很快,继位的唐高宗李治,于“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旧唐书·志·职官一》)。显然,这处避讳,发生在太宗去世不久,高宗刚刚继位并在当年仍沿用旧的贞观年号时。综上所述,将“民部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12期2009-03-11

  • 生死之交
    。吴兆骞向朋友顾贞观写信求救,请他一定把自己救出苦海。吴兆骞在宁古塔曾写了一篇《长白山赋》,献给康熙皇帝。康熙一看之下,大为赏识,有意将他召回,但受到极大的阻挠,不得不放弃。连皇帝都救不回来的人,顾贞观怎么去救呢?可对朋友的承诺使顾贞观义无反顾地去奔走。他对吴兆骞说:“辞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言不尽,观顿首。”(请你放心,保重身体,不用多说了,一切看我的。)他将吴兆骞写给自己的信放在怀袖之中,一有机会就拿给有关的人看,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康熙十五年,

    意林 2007年21期2007-05-14

  • 成语“兼听则明”的“发明权”属于谁?
    唐朝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接着,魏征又列举了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了“兼听纳下”的重要性,李世民“甚善其言”,接受了这个意见,从此,唐太宗李世民获得了“兼听”的美誉。据查,“兼听”的“发明权”,并不应归李世民独有,因为早在公元前353年,战国时期的楚宣王在同大臣江乙的一次谈话中,就接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7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