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6-07-04 21:51邓青青
财税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分析

摘 要 中国经济虽然已经进入新常态,但经济发展仍然在下行周期,企业经营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商业银行逆势盲目抽贷,导致企业失去最后的生存机会,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迅速增加。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及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特点

1.不良贷款率大幅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整体的余额已经达到了1.4万亿元,不良率升至1.75%。并且,潜在的关注类贷款的余额是3.2万亿元,占比达到4.01%。不良贷款率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随着经济下行及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张,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规模上升趋势仍然将持续扩大,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严进宽出”或使不良率的真实水平高于表面数字,预计明年地产持续低迷,隐形问题贷款或开始暴露,将加大不良率的压力。

2.不良资产呈现出数量多、区域和行业集中度高的特点

从行业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虽然银行对这些行业已实施严格名单制管理,但存量不良资产化解面临着巨大困难。

从机构而言,农商行或是整体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的主要风险点。长期以来各类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中,只有农商行高于整体水平,而其余机构均低于整体水平。在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都在下滑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尤其值得关注。在众多农商行里,不良贷款率高达10%甚至接近30%已经不是新鲜事,而3%至4%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银行不良贷款整体攀升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区域性特征。部分银行资产规模较大的地区,不良贷款规模也较大。截至2015年三季度,浙江、山东等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过千亿。部分地区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2015年三季度末,内蒙古、浙江、江西、山东等地不良贷款率突破2%。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是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却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政府不合理干预

政府不合理干涉导致信贷活动不能正常运行,经济金融市场混乱,存在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或地方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意愿进行贷款,一是有要求银行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深化发展。

2.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不够明确,且缺乏相关法律保障,监督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对金融市场了解甚少,信贷管理水平落后,无法与国际金融接轨。

执法不严。执法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有的地方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相关部门对执法过程进行干预,影响了公正;有的部门存在着不按照法律执行、不严格执法等情形,致使国有银行的合法权利无法维权。

3.企业盲目投资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顾自身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盲目进行投资,从而造成了不断加大的负面效应。很多企业经常通过一些关系从商业银行里获取贷款,但是后面又没有资金了,再继续贷款,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一旦无法及时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这将危及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也使得银行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另外,由于企业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管理,使得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甚至发生亏损的现象,无法保证偿债能力,促使增加的贷款形成为不良资产,贷款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4.缺乏有效金融监管机构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很少,且大部分只是规范化监管,基本不进行风险性管理。规范化监管对市场反应不敏感,实施措施常常滞后,不能有效防范风险;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不强,对相关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够重视,大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外部监管,尤其是没有明确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职责,以及对其职责实施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监督;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方式主要是现场检查,相关监管人员仅仅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检查工作和报表统计,走的是“流水线”“形式化”,缺乏有效性和防范性;金融监管机构队伍中,一些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也导致很多问题。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性

1.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良性运行

建立“金融债权司法保障”机制,加快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保障金融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加大司法保障力度,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减少由于创新金融制度所引发的风险、推动银行的良性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秩序的运行,需要针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保障加强部门联动。创新举措,提高案件处理的效率,减少案件流转中不必要的时间,降低银行贷款不良率,防范金融机构在金融体制改革中遭遇的经营风险。

2.有利于金融改革的深化

金融改革的基础是稳定的金融市场和正常的金融秩序,而金融市场的主体便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我国当前金融改革主要也是以金融机构为载体。加快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一项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改革得以深化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有助于银企厘清自身风险并制定合理的规避措施,科学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在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市场的动荡,确保金融改革可以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基础和助力。

3.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振兴

加快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有利于减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维护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金融机构和关联企业的正常借贷。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转型提供助力,振兴实体经济。使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规模减少,提升资产质量,从而释放更多的资金,有力地推进企业的发展。追本溯源,金融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着眼于实体经济的振兴,加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可以间接使周转困难的企业得到支持;使经营恶化的企业走上正轨;使破产企业得到重整和新生。促使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形成新型良性的银企关系。

参考文献:

[1]薛洪言.不良资产潜伏风险.《中国外汇》.2013年第19期

[2]任鑫,李海军.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处置模式与证券化分析.《北方经贸》,2005。

[3]杨盛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体制性成因探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作者简介:

邓青青(1995年9月),性别: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分析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分析:是谁要过节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回头潮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