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

2016-07-04 06:16蒋天胜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感课外课文

蒋天胜

我们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即以人即学生为中心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 强调入的主体存在。很多专家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 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一阅读教学该么办?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我们认为:初中阅读教学应以人即学生为中心,多管齐下,采取多种阅读途径和方式,狠下功夫,就能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效果。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 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需要。

激励鼓动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剌激, 是对人的动机的一种激发,对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 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把。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优化的外部条件, 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 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 得到了认可, 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充满自信, 发挥潜力, 主动发展。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 在表扬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 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 使学生大胆创新, 积极尝试, 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如:初一的第一次作文, 我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写的回答, 用希望激励学生。“只要同学们用心写作, 坚持下去, 不久你们都会出口成文, 落笔成章? 你们愿不愿试一试?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希望。在评点中, 用“你真行”“你写作水平提高真快” 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与鼓励, 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和成功的喜悦, 这样, 学生主观上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阅读要以人文本,强化情感体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语文学得好, 对学习其它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 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阅读、写作、听话、 说话等方面的能力, 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和必备的素质。可以说, 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人说:在阅读鉴赏活动中, 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充实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 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着眼于发展“人” 而不仅仅是应试能力。语文教学要想、充满活力的发展,也只能随时代变迁, 着眼于“优化人, 提升人”, 使语文教学趋向于树人、成人、立人的教育。换句话说, 语文教学培养的是“促人”的能力,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 了解自然, 关注社会, 并从容的生活于其间。所以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词, 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为向导, 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阅读过程中, 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活动,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维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整体把握文本,着力培养分析能力。任何一篇优秀的课文, 均要从语言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去把握。就语言的内容而言, 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要表现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在文本初始接触中获得的第一印象, 以避免既往阅读教学中只重分析, 不重整合而造成的对文本的“肢解”现象。学生对文本的初始接触虽然是初步和朴素的, 却又是珍贵和原创的。个体的独特思考、体验往往由此而来。因此认知能力构成了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基础。这一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表现的特别明显。面对知识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 迅猛发展, 以共享性、生产性和无限性为特征的知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 如何搜集有用信息, 阅读分析并加以整理、判断甚至进行发散性思维, 从而预测情势发展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

丰富阅读方式,重视培养语感能力。如果说知识性偏重于“知性”, 判断分析能力偏重于“理性”, 那么品味语言的能力就偏重于“智性”, 它是一种具有语文审美特质的能力, 实则就是语感。阅读教学就是要检测学生对文本言语的敏感度和能力,教师要千方百计围绕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做文章”,久而久之, 就能越出课外, 内化心间, 最后渗入到写作中去。语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具体操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这种本领的获得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填鸭式的灌输去完成,而要丰富阅读方式,靠学生自己反复阅读、揣摩、体味、理解, 一直达到熟练化、技能化、自觉化的程度。也只有这样, 往后遇到一定的文字信号的剌激, 才会立刻感受、领悟字词句的深层次含义, 体味细微的差别, 才会形成语感能力。

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相辅相成。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和谐发展。

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提升阅读持续性。现在的学生词汇贫乏, 思维闭塞, 是因为阅读视野狭窄。阅读教学要得到整体发展, 就必须课内课外两翼齐展。提倡多元阅读乃至“混沌阅读”,不求甚解的开放性阅读观, 对于学生拓展文化事业、积淀人文素养、丰富思想内涵, 优化语言能力具有长远的积极效应。课文是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但其中的关键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必须有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着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品质。人类获取知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 另一方而也表明人类获取新知、在“终身教育”过程中, 主要手段还是依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不仅能使学生严密其思维, 崇高其品格, 拓展其视野, 高雅其修养, 健康其情趣, 坚韧其意志,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了在未来社会和时代生存、发展的利器。因此, 我们应在阅读教学法中, 既要重点突出对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又要在阅读教学法中筑实学生的根基, 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素质和技能的全面养成, 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终身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语感课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