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跨度与迁移绩效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温州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2016-07-05 08:06徐建新徐玉婉

徐建新,徐玉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迁移跨度与迁移绩效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温州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徐建新,徐玉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文章从成本差异、资源差异、聚集规模差异、政府环境差异、市场环境差异构建企业迁移跨度的五个测量维度,并以此为论文的核心变量,以企业整合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迁移方式和迁移区域为控制变量,建立迁移跨度与企业迁移绩效的关联性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明确迁移跨度与迁移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迁移;迁移跨度;迁移绩效

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在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选择外迁,迁移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加,为我们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样本。本文以温州企业为例,以定量研究的方式来探究企业迁移跨度与企业迁移绩效的关联性。

一、文献综述

多种因素影响了企业迁移。企业在自身发展不同阶段根据所需资源的不同而做出迁移决策,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企业迁移影响因素有着不同的划分。余珮、孙永平[1]对世界500强的欧美子公司在华情况作了调查,研究表明规模经济效应、分工专业化、劳动力成本等对吸引外商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吸引力最终将影响企业迁移。余典范[2]针对上海地区的研究指出,市场前景、市场外部环境及企业聚集情况是吸引企业迁入上海的重要因素,同时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配套设施环境中也产生重要的作用。黎逸科[3]将珠三角企业外迁的原因解释为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与劳动力资源、成本要素、区域政策等。而在对浙江省内迁移企业的调查研究中,陈建军[4]将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归类为商务成本、资源的充裕性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陈伟鸿[5]则将其归类为受传统文化熏陶所运用的企业家才能、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迁移、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差异、迁移的“晕轮”示范效应以及产业集群外部不经济等五个因素;张崇明[6]将研究范围缩小到浙江慈溪市迁移企业,结果显示企业考虑迁移的前三种因素分别为土地成本、区位条件、企业形象,其次,政府效率、产业配套、市场前景、人才、劳动力成本等也对企业迁移有影响。李晶、王智善等[7]以温州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政府政策、融资水平、企业经营环境、信息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科技教育水平、土地资源、生活环境、劳动力成本、人才市场、品牌形象、产业链水平共12个因素分析企业迁移区位的选择。

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因国情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Huisman和Van W isson[8]在针对欧洲地区的研究中,通过回归分析证实了企业内部因素、区位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在企业迁移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认为企业内部因素是指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以员工人数测量)、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成长性,Ho11[9]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区位因素具体解释为经营场地的可得性和大小、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停车场的可得性,外部环境因素则为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商业周期、体制环境(如区位政策、法律、规章等)以及社会文化。Ramos等[10]对2003至2005年欧盟15国4119家企做了调查,指出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行业类型、组织结构的改变、总部区位、绩效恶化对企业迁移有着显著的影响。Strauss-Kahn和Vives[11]对1996—2001年间总部在美企业做了研究,指出总部规模、总部年龄、总部数量、国际兼并、机场可达性、税收、工资水平、商务服务水平、同行聚集度水平对企业迁移决策有明显的影响。Audretsch、Oer1emans等[12,13]人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企业迁移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迁移时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对其迁移绩效的正负影响是不同的。

企业迁移是一个需要经历多重阶段且在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决策过程,Nakosteen和Zimmer[14]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推力、拉力、阻力3种类型。推力因素表现为推动企业迁移、强迫企业脱离原来区位的影响因素,Huisman和van W issen[8]指出典型的推力包括不断更新的市场定位、技术改革、空间需求、生产成本、可达性、区域政策、劳动力市场等,缺乏发展的空间是最重要的推力因素,其次是可达性和劳动力市场;与推力相反,拉力因素则是指新区位满足企业所需要的因素,如更好的市场定位、更高的可达性、更优惠的区域政策、更好的劳动力市场等;阻力因素为妨碍企业搬离当前区位的因素,如沉没成本较高、员工的安置问题、政府的阻挠等。3种因素作用力强弱不同、相互影响,企业可按照不同时期各因素作用力强弱的变化的来判断企业是否要迁移以及往何处迁移。

综上所述,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内部因素涉及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经营方面、学习成长方面。环境外部因素则为行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运营成本、市场环境、劳动力市场、供应商状况、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但是究其根本,企业迁移是为了获取资源,迁入地与迁出地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称之为迁移跨度,这是企业迁移的动力所在。本文结合企业迁移影响因素的共性以及温州企业迁移的特性,从成本差异、资源差异、聚集规模差异、政府环境差异、市场环境差异共5个方面来衡量迁移跨度,探究企业迁入地与迁出地在影响因素上的差异对企业迁移绩效产生的影响。

二、变量说明与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意图在于探讨企业迁移跨度和迁移绩效的关联性,将企业迁移跨度设为自变量,企业迁移绩效作为因变量,企业整合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迁移方式和跨省迁移作为控制变量,构建本文研究模型如图1。

图1 企业迁移跨度与企业迁移绩效的关联性模型

企业迁移跨度是指企业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在区域间差异的大小,本文特指迁入地与迁出地之间存在的差异,侧重于迁入地存在的优势。基于前文对企业迁移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我们将从成本差异、资源差异、聚集规模差异、政府环境差异、市场环境差异5个方面构建企业迁移跨度的内部测量维度。企业迁移绩效指的是企业在迁移后三年内绩效表现与迁移前绩效表现所呈现出来的差异,表现形式为绩效改善或者绩效下滑。本文针对的是温州中小企业的迁移绩效表现,要准确地获取其财务数据现实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以利润增长、销售额增长、净资产增产、市场份额增长、新技术开发投入增产、新产品销售增长、公司员工人数增长等7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迁移绩效变化情况。企业的整合能力借鉴史蕾蕾[15]在其论文研究中的划分,分别为感知能力、学习吸收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创新能力。

三、数据收集及信度分析

温州经济是浙江经济的风向标,也是民营经济的聚集地,民营企业也成为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主体。根据2007年数据显示,温州地区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34 593家,占了总企业数的95.4%,其中个体和私有分别有109 032家和16 447家,占了企业总数的77.3%和11.7%。民营企业的流动性较大,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温州企业内对企业决策制定和绩效表现情况较为了解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销售人员、财务部门等知识型工作者为调查对象,来研究企业迁移跨度与企业迁移绩效的关联性。问卷发放设计的行业有皮革加工业、低压电器产业、服装制造业、印刷业、眼镜业等5个行业,总计200家温州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了问卷的填写,回收187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有明显回答倾向的(如所有项目的打分都一样)或未作答问卷,最终有效问卷数为160份。

从信度测量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问卷的所有测量维度的Cronbach's A1pha最低值为0.752,最高值为0.832,表明问卷的信度达到研究要求的水平。

表1 企业迁移跨度信度测量表

在问卷信度达到要求之后,本文将对变量进行效度分析和因子提取。首先将对其进行KMO和Bart1ett球形度检验判断其是否能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当KMO在0.6-0.9区间内,则表示可以做因子分析。鉴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在一一说明因子分析的过程,而只对因子分析的结果做说明。数据显示KMO的最小值都大于0.6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对各测量条款进行主因子分析,按照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并且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因子。由此,本文从成本差异、资源差异、聚集规模差异、政府环境差异、市场环境差异5个方面构建企业迁移跨度的内部测量维度。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分析

从表2中能看出控制变量迁移方式Z1与企业迁移绩效Y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而跨省迁移Z2则与企业迁移绩效之间不存在者明显的相关性;在0.01显著水平上,自变量成本差异V1、资源差异V2与因变量企业迁移绩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587、0.232,相关性较强;自变量市场环境差异V5对因变量显著负相关;聚集规模差异V3、政府环境差异V4对企业迁移绩效则无明显相关。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将通过下文的回归分析做进一步验证。

表2 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矩阵

(二)回归分析

本文以企业迁移绩效Y为因变量,企业迁移跨度的五个维度即成本差异V1,资源差异V2,聚集规模差异V3,政府环境差异V4,市场环境差异V5,X*V表示企业整合能力与自变量之间构成的交互项,构建如下回归方程模型:

Y=a1V1+a2V2+a3V3+a4V4+a5V5+b1*X*V1+b2*X*V2+b3*X*V3+b4*X*V4+b5*X *V5+β

其中a为自变量系数;b为企业整合能力与自变量交互项系数;β为常数项。

本文将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来研究企业迁移跨度对企业迁移绩效的影响。首先,我们将控制变量迁移方式Z1、跨省迁移Z2两个变量放入回归方程的第一层即模型1,将五个自变量放入回归方程的第二层即模型2。从表3迁移跨度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中,我们看到企业绩效的回归模型调整后的系数R2由原来的0.122变成0.232,即回归方程已解释的变量占总变量的23.2%,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检验F值为24.450,检验显著水平小于0.01,DW值检验结果是2.048,说明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较为显著,企业迁移跨度对企业迁移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成立。容忍度一般情况下容差应小于1,且VIF均在0至10的区间内,因此判断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着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由表3看出,模型1的结果显示跨省迁移Z2对企业迁移绩效没有什么影响,而迁移方式Z1对企业迁移绩效之间存在着影响。模型2中,在0.01显著水平上成本差异V1、资源差异V2与因变量企业迁移绩效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表示迁入地在成本、资源上的优势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迁移绩效,即这种优势越大,则企业的迁移绩效表现越好;自变量聚集规模差异V3在0.01显著水平上,与因变量企业迁移绩效呈现负相关,即迁入地在聚集规模上的差异会降低企业的迁移绩效。

表3 迁移跨度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定义了自变量,在分析企业整合能力的这一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时,我们仍旧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依次放入各类不同变量,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4中所示。

从第二层模型中能发现,企业整合能力对企业迁移绩效呈现十分明显的正影响,说明企业整合能力逐渐变强的时候,企业对迁入地优势的获取能力就越好,企业的迁移绩效表现便越好,反之亦然。在第三层模型中,控制变量迁移方式Z1对企业迁移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企业整合能力X*政府环境差异V4、企业整合能力X*市场环境差异V5这两个交互项对因变量呈现正影响,即迁移区域相同的企业中,企业整合能力越强,迁入地在政府环境差异和市场环境差异这两个方面的优势越大,企业的迁移绩效越好;企业整合能力*聚集规模差异V3这一交互项与企业迁移绩效呈现显著负影响,即迁移区域相同的企业中,企业整合能力越好,企业无法享受迁入地聚集规模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效应,迁移绩效越差。

表4 企业整合能力调节下的整体回归分析结果表

五、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迁入地相较与迁出地在某些方面上的优势可以直接提升企业绩效,这包括在成本、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这两者属于较为客观的优势,如低劳动力成本、低运输成本、资源供应稳定等都可以被企业直接吸收利用并转化为企业绩效,这些转化对企业整合能力的依赖度不大,因此迁入地在成本和资源上的优势越大,企业的迁移绩效将越好。

第二,迁入地的集聚规模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绩效变化。但随着企业整合能力的加强,集聚规模差异反而对迁移绩效形成负影响。究其原因,在规模经济效应越强的地区,企业之间在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对整合能力强的企业来说,从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在新的环境中陷入“溢出知识技术大于知识技术流入”不利窘境,从而无法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因此便给企业迁移绩效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市场环境差异对企业迁移绩效有显著的负影响,但随着企业整合能力的加强,市场环境差异对企业迁移绩效有正影响。不同的企业关注的市场不一样,大型上市企业迁移除了关注商品市场,更加关注资本金融市场。而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温州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因为更加关注自己的产品市场,对资本流动性、融资便利等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具有较强整合能力的企业便能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自己所适合的市场环境,结合市场机遇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市场环境差异随着企业整合能力的增强对企业的迁移绩效影响由负转正。

第四,政府环境差异和企业迁移绩效并未呈现出明显相关,但随着企业整合能力的加强,其正相关性越发显著。在与政府的合作中,企业与政府的谈判能力因企业自身实力差距而有强弱之分。整合能力强的企业与政府谈判能力较强,容易争取政府资源,而整合能力较差的弱势企业只能被动地适应政府环境。同时在政企关系中,政府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可能是降低交易成本,也可以是为企业创造市场机遇,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调整一个企业的成本构成。政府在企业迁移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地方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时,应该更加慎重地支配当地的资源来吸引企业迁入。同时,企业也要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环境的优势是一把双刃剑,过犹不及,过度依赖政府会使得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因此企业要合理整合政府的相关资源,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建议

从研究结论来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针对不同特征的企业以制定“量体裁衣”式的迁移政策,并建立和完善区域配套政策推动本地环境的改善,从而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迁移决策,并选择恰当的迁移方式。现实经验也表明,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引进制度、降低信贷门槛、控制土地供应、提高办事效率等一系列政策手段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制度和要素环境,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可以吸引外地优质企业及其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迁入,还可以留住本地的关键技术、骨干人员及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对于有迁移意向的企业来说,不同特征的企业所选择的迁移方式不同进而对企业经营实力的改善作用也不同。企业自身特点与迁移方式以及迁移绩效表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关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选择资源匹配度较高的目的地,不为短期利益所左右,并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长期性。特别是制造业,在迁移中更应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性。

参考文献

[1]余珮,孙永平.集聚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选择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71-82.

[2]余典范.总部经济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1(6):43-51.

[3]黎逸科,黎碧茵.珠三角企业迁移浅析[J].热带地理,2009(3):251-256.

[4]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 (6):64-75.

[5]陈伟鸿.浙江民营企业跨区域迁移的“根植性”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8):29-35.

[6]张崇明.慈溪市工业企业迁移现象思考[J].浙江统计,2009(4):47-48.

[7]李晶,王智善,李钢.温州民营企业空间迁移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2.

[8]Huisman C,Van Wissen L JG.A mode1of interna1 firm re1ocation in the Nether1ands[DB/OL].[2015-03-15].http://econpapers.repec.org/paper/wiwwiwrsa/ersa05p789.htm.

[9]Ho11A.Start-ups and re1ocations:Manufacturing p1ant 1ocation in Portuga1[J].Papers in Regiona1 Science,2004,83 (4):649-668.

[10]Ramos R,Surinach J,Artís M.Regiona1economic growth and human capita1:The ro1e of over-education[J].Regiona1 Studies,2012,46(10):1389-1400.

[11]Strauss-Kahn V,Vives X.Why and where do headquartersmove?[J].Regiona1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9,39(2):168-186.

[12]Audretsch D B,E E1ehmann.Warming.University spi11overs:strategic 1ocation and new firm performance[J].Research Po1icy,2005(34):1113-1122.

[13]Oer1emans L A G,M T Hmeeus.Do organizationa1and spatia1proximity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J].Regiona1Studies,2005(1):89-94.

[14]Nakosteen R A,Zimmer M A.Determinants of regiona1migration by manufacturing firms[J].Economic Inquiry,1987,25(2):351-362.

[15]史蕾蕾.企业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以陕西省部分企业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2.

On Correlation of Relocation Span and Its Performance:Based on Empirical Studies of M iddle& Small-sized Enterprises of W enzhou

XU Jian-xin,XU Yu-wan
(School of Management,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The fivemeasurement dimensions of the span of enterprises are as fo11ows:the cost difference,the resource difference,the assemb1e sca1e difference,the government service difference and the market difference,which a1so serves as the pape�kerne1variab1es.Taking the integrating capacity of the enterprise as the regu1ated variab1e,the re1ocation pattern and the region as the contro11ing variab1e,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rre1ation mode1of the span of re1ocation and the re1ocation performance,defines the re1ation between them with the method of corre1ation ana1ysis and regression ana1ysis.

Key words:enterprise re1ocation;span of re1ocation;re1ocation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6)02-0012-06

DOI:10.13954/j.cnki.hduss.2016.02.003

收稿日期:2015-05-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GL100);浙江省软科学课题(2013C25061)

作者简介:徐建新(1971-),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