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

2016-07-06 14:31陈秀梅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基础语文

陈秀梅

自行车是交通工具,教别人学骑自行车,要教点骑的方法,这是必要的。但终归要他自己上车骑,经过一番摔倒,在“骑”中领悟骑法。同样,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学生学语文,要讲点知识,这也是必要的。但终归要学生自己动耳、动口、动脑、动手,经过听取、理解、记忆、吸收、积累和模仿运用反复循环过程以后,才能在“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学会使用语文这种交流理想的工具。由此可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然,和小孩呀呀学语不同,学生在学校里学语文,是一种有目的、有要求、有内容、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它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无论如何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教师提出了、讲解了、传授了,不等于学生学会了。教师贵在依据语文工具课的特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创设适宜的条件,引导学生自己在学语文中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学习语文。为此,必须加强学用结合,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第一,加强练习、夯实基础,是学以致用的前提。

练习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应用中学语文的一种主要途径。传统经验中的精讲多练,只要不在量上绝对化,它是符合语文的工具特点的。目前情况下不是练习少了,而是练习的质量不高,练得不扎实,练得不全面,练得不实用,这就需要提高练习的质量。

首先要打好基。基础的东西,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又是前阶段为后阶段学习的前提,比如,在生活、工作、学习和劳动中的听、说、读、寫,都需要运用基础知识去理解、分析和使用语言。基础的东西,往往具有规律性,使用的时效最长。比如,写作中的审题、标题、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等基本知识,不管在什么时候写什么性质的文章,都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可以说是终身受用。基础的东西,是创造的基础,可以生成创造课。比如:词汇、语法、修辞和标点等基本知识,可以组合成千变万化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基础打得好的人,他的实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就比别人强。打好基础,就是认真依据“大纲”各年级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反复地进行练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扎扎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这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打好基础的必具条件,必须一丝不苟地进行严格要求。中学语文课本本来就是基础知识课。但近年来,由于受升学教育和各种竞赛活动的影响,教学中有忽视基本训练,偏离“大纲”要求的倾向。比如:写作中不重视实用文训练,片面追求文学创作就是一例。这是不利于打好基础的。也有碍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应用语文。 其次,要提高综合能力。练习是从单项开始的,单项练习是综合练习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单项练习。但必须看到,单项练习的目的是为综合练习打基础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劳动和学习中具有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从单项练习过渡到综合练习,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逐步加强综合练习。

综合能力是需要与之相适合的思维能力的。不管是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都要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助于启发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按照训练的要求,加以整理、归类、联系和组合起来,有助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想象,在广阔的时空中,发现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演化成新的意象和认识结构;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写作中的正题反作、旧题新作、一题多作等等。还要进行常用应用文、公文、新闻报道、通讯、特写和短评阅读训练。使之见识广,增强实用能力。默读、朗读、复述、抓要点和概括基本思想等阅读能力,是学生今后工作、劳动和学习常用的,要加强训练。

最后,要增强实用感。出习题要根据大纲要求,从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针对社会的需要,让学生有兴趣去做,有问题可想,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去促进生活。为此,一是不要只盯着升学考试,搞试题搬家。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光搞锦上添花,更要注意查缺补漏。三是要从阅读课本和现实生活选材,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学用结合。四是师生共同出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扩大选材的实用性。

第二,由学到用,引导实践,给学生创造应用语文的条件。

语文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的工具,它有广阔的应用天地。我们要有意识地、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条件和创设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去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学生在课内学了议论文知识后,当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时,就会自觉应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在他应用的过程中,经过一番实际的对号入座,就加深了他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学生在广泛的听、读、说、写活动中,必然会扩大知识领域,积累语言材料,识字多,掌握的词汇多、句式多、章法多,语言就丰富而有变化。实践,可以养成学生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语感。经过大量的、反复的听、读、说、写生,就能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用能力。在没有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应用语文去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他需要动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胃关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锻炼多了,实用能力就强了。之所以说学语文懂了不等于会了,就是说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中间必须一个实践的阶段。

第二课堂是学生实践的最佳场所,要重视提高第二堂课的教学质量。一是内容和形式都要丰富多彩,适应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单一的文学社团,搞文学创作欣赏,未必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两个文明的建设固然需要一些出类拔萃的作家,但普遍需要的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二是根据本地区建设的需要和弥补教材之不足,举办一些实用知识的讲座。如常用应用文、公文和新闻体裁的讲座等。三是充分发挥独立的、综合的和实用的应用能力。比如:学生各自采访、编辑、排版和发行自己的手抄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四是加强辅导,适当地进行一些检查、评比,以便了解情况,总结经验,调动积极性。五是一定要减少那些重复的,近似文字游戏的和劳而无功的课外作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实践活动还要延伸到校外的社会生活中去。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和条件,让学生在社会性现实中应用语文。如收听电视台的语文讲座,开展电影、电视剧的讨论和写评论文章,帮助乡政府、村委会等搞调查研究和宣传活动,搞专题社会调查(如普通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调查等),直至帮邻居写应用文、公文等等。

总之,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才是我们教学语文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为之尽到自己的责任。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基础语文
“不等式”基础巩固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整式”基础巩固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五抓五促”夯基础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