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2016-07-07 14:58刘远庆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

刘远庆

【摘 要】分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提出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质量的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 就业竞争力 应用能力 主题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16-02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26日的报道,2015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15.47万,就业人数为496.42万,就业率为96.30%,对口就业率为77.60%。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总体向好,而笔者对近年来桂林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追踪调查发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一是对口就业率低,一次就业专业对口的不到40%,远低于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二是就业稳定性差,频繁“跳槽”的现象突出;三是学生计算机基础和业务水平较差,实际操作能力弱,缺乏就业竞争力。

笔者对桂林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2011—2015年毕业的152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做了相关就业情况调查,调查情况见下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的就业率能达到96%左右,就业困难的学生不多,但专业对口的很少,且就业后的工作很不稳定。

二、原因分析

上述情况的产生,与当前社会各界对中职教育整体认识不足有关。再加上近年来部分中职学校的发展滞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实训设施落后,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造成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逐渐降低。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技术的重要性缺乏社会认可,没有形成尊重技术的社会氛围。跟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相比,我们缺乏尊重技术技能的社会氛围。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收入待遇与技术水平不成正比,优秀的年轻人想成为技术工人的数量较少。还有一些人对中职学校存在偏见,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报读中职学校,这直接导致中职学校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二)课程设置僵化,专业课教学模式落后。网络时代,计算机专业学科知识日新月异,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少得到改变。随着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哪些课程该强化,哪些课程该弱化甚至取消,专业的针对性、应用性、时效性没有得到体现。同时,没有很好地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点,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只使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讲,不去评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被动地接受,也不去思考学习的应用性。造成了教与学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教师缺乏一线经验,教需脱节。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与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这与许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所使用的方法、途径也应该有所不同。一方面,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又往往没有在企业一线实践的经验,企业当前需要什么,作品的制作流程怎样,市场需求如何等,几乎不知道。这种脱离市场的教学,严重地制约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学生认识不足,工匠精神缺失。中职学生选择就读计算机专业,很大一部分人是跟风式的。他们对计算机专业认识不足,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础较差,学习消极、被动,上课玩游戏、QQ、微信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很多学生缺少工匠精神,认为学习只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无关乎理想,无关乎追求。在浮躁的心态下,学生缺乏把一项技艺做到极致的理念,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面对经济发展,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取向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转变。

(一)转变理念,弘扬工匠精神。政府在这一方面应该加强引导,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制定相关激励办法,对表现突出的技术工人,建立股权或期权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鼓励技术工人专心本职工作,培养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政策的引导,实现全社会重视技术、尊重技术人才的良好风尚。

(二)引进企业人才,打造应用型师资。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背景、教学能力脱节问题,学校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实施“应用能力培养计划”。一方面,学校要及时把企业的技术人才请进校园,把企业化管理和培训模式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让学校老师走进企业,挂职培训。学校与企业开展智力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这种模式,从学校方面看,成功解决了学校教师理论充分、实践不足的问题;而从企业方面看,它能在一开始就得到比较熟练的操作技术工人,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要在新员工的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其次,学校应出台相关条例,鼓励教师参加含金量较高的计算机专业的省培、国培,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与项目实施,通过形式多样的平台,促使计算机专业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有质的提升。

(三)重视就业需求与就业质量的大数据分析,推行主题模块教学。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学校应做好信息的采集工作,包括桂林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及兄弟学校相关专业的往届的毕业生就职去向、工作表现评价信息;用人单位的地域差异、人才需求信息;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招聘市场在各种渠道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本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等,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据此进行本层次本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从而精准了解市场需求,明白企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有的放矢,确定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

在课程教学上,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科体系进行整合,把学生必需的能力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主题教学模块,同时,强调模块的时效性,模块化时效评估最长不超过三年。原因在于现阶段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侧重点在于软件技术的应用技巧。而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良莠不齐,水平差异巨大,另外,软件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快,假如我们的学习不讲求时效,学生就有可能在学校刚刚学习的知识,还没有出校门就被淘汰。所谓模块教学,是指一门理论课或一门实训课,也可以是几门理论课或几项实训课,围绕特定的主题,设计成教学单元,学生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便可获得相对应的能力。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Photoshop为例,这一课程的基础课很强,但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应用性。因此,我们在进行这一门课的教学的时候,有针对性地缩减软件理论教学内容,加强了综合案例的教学,强化了上机操作训练。

(四)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中职计算机人才。企业和中职学校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到自信,肯定自我,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需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

1.定位准确,以服务本地企业为主。中职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本地企业的密切关系。据教育部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看,本地就业的229.19万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70.75%。这表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呈现出非常强的本地就业特色,是服务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个数据与桂林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地域分布是相一致的。便利的地理优势,可以让校企双方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预测,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例如,桂林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分别与桂林澳群彩印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澳群印刷班”,与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漓泉班”,由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指导实践教学。根据这种教学计划,学生先用一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大多是专业课程。剩下的时间在企业工作,企业支付薪水并教他们相关技能。学校确保工作和教学相匹配。毕业的时候,学生通过资格考试,就能拿到认证。学校与桂林澳群彩印有限公司合作的“印刷技术”专业被评为区示范性专业,我们的合作企业每年接纳数百人次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据了解,现已有多人担任该公司业务经理和技术骨干,校企合作平稳度过磨合期,进入规范化、双赢化、高效化阶段,已经成功构建课岗一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目前来看,这种培养模式非常成功,完全值得在计算机专业推广和应用。

2.订单融入,全程实践。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快速培养什么人才,实现零距离培养计算机行业应用型人才。以桂林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2005年开始,学校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体,与桂林网丫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之后又先后与桂林榕湖饭店、桂林桂湖饭店、桂林澳群彩印有限公司、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橡集团桂林分公司等企业举办了多个合作培训班。校企双方共同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和市场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划定教学内容,约定学生在校两年学习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享受企业实习工资待遇。学校为合作培训班配备了专业的教师,启用了多功能实训室和实训场地;企业方面,选派了专业的技术能手承担教学和指导任务,实行工学交替的高效率教学,先教后学,学了就练,练了评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清楚要求,有的放矢,训练扎实,校企双方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夏从俊.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

[2]张爱军.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0(12)

[3]田景,邱长勇,吴琴.中职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

[4]教育部: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3%[EB/OL].(2016-02-26)[2016-04-21].http://www.xfrb.com.cn/area/xiaofeizaixian/jiaoyupeixun/2016-02-26/34797.html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