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池塘黄颡鱼健康养殖试验

2016-07-07 03:30刘广根廖再生黎明晖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池水鱼种池塘

○刘广根 廖再生 黎明晖



山区池塘黄颡鱼健康养殖试验

○刘广根廖再生黎明晖

为探索峡江当地黄颡鱼养殖经验,笔者于2015年在江西省峡江县鱼种场进行了池塘黄颡鱼健康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条件

1.1 池塘条件:试验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电力配套。池塘面积为8亩,,水深1.5~2.0m,池埂坚实,池底平坦,淤泥为10cm左右在排水口端底部挖出比四周低20~30cm、面积为50~60m2的洼坑,以便于成鱼捕捞。进排水口安装过滤拦鱼设施,防止鱼类外逃和其他野杂鱼进入。池塘配备振动式自动投饵机1台、3kW微孔增氧设施1套。

1.2 清塘消毒:冬季排干池水,让其在阳光下曝晒15~20d后,用100kg/亩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以杀灭病原体、寄生虫及野杂鱼等。

1.3 投施肥料:放苗前7~10天,向池内注水50cm(进水口应设置30目筛绢进行过滤以防野杂鱼等进入池内),然后按200kg/亩向池内投入已发酵好的鸡粪1600kg,以培育池内生物饵料,为刚入池的黄颡鱼种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

2. 试验方法

2.1 鱼种放养:试验用鱼种为峡江县鱼种场自繁自育的鱼种。黄颡鱼种的放养时间在3月上旬,搭配鱼种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鱼种入池前需用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10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2.2 投喂管理:黄颡鱼种在鱼种场培育期间已经驯化过,鱼种入池2d后即能摄食。根据黄颡鱼喜欢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投饵机前方用密眼网围成一个10~15m2的食场,让黄颡鱼定时集中“就餐”。围网四周用竹竿固定,上缘用塑料瓶或泡沫塑料做浮子,下缘入水50~60cm,以防饵料随风飘散。在养殖过程中,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8%~40%黄颡鱼配合饲料,日投2次,分别于早上5:00-5:30和傍晚18:00-18:30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70%。养殖初期(3-5月)饲料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1%~3%,生长旺季(6-9月)为5%~8%,养殖后期(10月后)为3%~5%。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和鱼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在投喂方法上应遵循“四定”“四看”的原则。

2.3 水质管理:水质调控应根据水温、天气和黄颡鱼的生长情况科学管理。养殖初期(3-5月)气温偏低,将水位控制在0.8~1.0m。进入6月份,气温升高,投喂量增加应将水位加深至1.5~1.8m,每7d注入新水1次,每次注水20cm;养殖中期(7-9月),每3~5d注入新水1次,每次注水20~30cm,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养殖后期(10月后),每10~15d注入新水1次,每次注水20cm。养殖过程中每月使用1次生石灰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减少有机悬浮物,调节pH值在7.0~8.5之间,保持水质为弱碱性。定期交替EM菌原露、底质改良剂,降低池内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改良水质和底质,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cm。在微孔增氧设备上安装溶氧控制器,根据黄颡鱼的溶氧需求设定上、下限,实现全自动增氧,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让黄颡鱼在舒适的环境中快速生长。在增氧设备发生故障不能使用时,可采用遍洒增氧灵或粒粒氧的应急措施增加池水溶氧。平时应坚持巡塘,定期检测水质,勤捞杂草污物。

表1 试验塘鱼种放养情况

2.4 病害防治

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养殖期间发病较少,但由于鱼体表面无鳞,全靠皮肤黏液保护,一旦操作不慎,加之有时投喂不当,在水质不良的情况下可能引发车轮虫病、肠炎病、水霉病等。发生车轮虫病用车轮特杀(主要成分为印楝素、曼尼期精碱)加水稀释500倍后全池泼洒,1m水深用量为100mL/亩左右,阴雨天、缺氧浮头时禁用。肠炎病采取彻底消毒的方法,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或0.1%的鲜大蒜汁投喂,进行预防,发病时用二溴海因(颗粒)直接全池遍洒,1m水深用量为300g/亩左右;水霉病用水霉净(主要成分为五倍子、磺胺二甲嘧啶、甲氧苄啶、增效剂)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1m水深用量为50g/亩左右。

黄颡鱼对药物忍受能力不及常规鱼,这可能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的缘故,所以,对黄颡鱼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因用药量过大而中毒死亡。另外,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比较敏感,防病时尤其要慎用。

2.5 捕捞

黄颡鱼为底栖性鱼类,不太适合网捕,一般采用干塘捕捞。先将池水排干,让黄颡鱼集中到排水口端的洼坑内进行捕捉、清洗、分级上市销售。对于过小的黄颡鱼可另池囤养,用作下年的大规格鱼种。通常黄颡鱼的起捕时间为每年的12月份。

3. 试验结果

3.1 收获情况:从2015年3月18日至2015年12月20日起捕,共收获黄颡鱼58690尾,重7876.2kg。最大个体重200g,最小个体重101.3g,均重134.2g。养殖成活率为91.7%,单产为984.5kg/亩(详见表2)。

3.2 养殖效益:试验共投入资金174659.4元,产值240870.6元,获得利润66211.2元,折合亩利润8276.4元,投入产出比为1∶1.38(详见表3)。

4. 试验小结与体会

4.1 试验结果表明,在主养黄颡鱼的池塘内合理套养鳙鱼、鳊鱼,在不影响黄颡鱼生长的情况下,能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和池中的生物饵料资源,还可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投入成本,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4.2 根据黄颡鱼喜欢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投饵机前方用密眼网围成一个方形食场,面积为10~15m2,围网上缘用塑料瓶或泡沫塑料做浮子,下缘入水50~60cm,四周用竹篙支撑固定。设置这样的食场很有必要,主要作用是让黄颡鱼定时集中“就餐”,便于观察其吃食和生长情况,防止饵料随风飘散在水面,提高饲料利用率。

表2 试验塘收获情况

表3 试验塘投入产出情况

4.3 不能套养与黄颡鱼的食性、习性相似的鱼类(如鲤、鲫等),若在主养黄颡鱼的池塘内套养这些鱼类会与黄颡鱼争夺饲料和栖息空间,从而影响黄颡鱼的生长。

4.4 黄颡鱼种最好自繁自养,放养的鱼种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这样才能保证鱼类快速生长。

4.5 黄颡鱼对池塘水的pH值敏感,在养殖期间,要注意监测养殖水的pH值,通过用生石灰调节,使养殖水的pH值保持在7.0~8.5之间,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4.6 饲料应选择黄颡鱼专用浮水性饲料,既可观察黄颡鱼吃食情况,又可避免因投施过量饲料而造成的水质污染。

(通联:1.331409,江西省峡江县渔业局;2.331409,江西省峡江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池水鱼种池塘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热闹的池塘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鱼种引进投放须把好六关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池塘
夏天的池塘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