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

2016-07-08 06:54丁碧云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300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3003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2期
关键词:参芎稳定型葡萄糖

刘 纲 丁碧云(.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300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3003)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

刘纲1丁碧云2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 Med至2015年7月30日,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收集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定,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全部为中文,共8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OR=4.12,95%CI为2.84~5.99,P<0.01)、心电图疗效(OR=2.72,95%CI为1.92~3.85,P<0.01)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小,临床使用安全性高。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电图的恢复率,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META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冠脉局部病变部位本身的的不稳定性,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归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1]。其基本的发病机制为不稳定粥样斑块在冠脉内形成,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以及微血管栓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者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导致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状态而引起心绞痛症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和川芎嗪,因其具有增加冠脉供血、抑制冠脉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确切的冠脉保护作用而广泛用于冠心病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2]。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客观评价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上提供充分、可靠的临床依据,为临床医生在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不受语种限制,不论是否盲法。纳入患者的诊断符合1981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3]或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4]。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2)排除标准。动物实验;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不明确或未交待诊断标准;文献试验设计不合理,采用自身对照;重复发表或非原始文献;治疗组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以外的其他药物。

1.2文献检索

不同数据库应用不同的检索策略,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检索日期截至2015年07 月30日,筛选中、英文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参芎葡萄糖”“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等。英文检索词:Shenxiong Glucose Injec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unstable angina。

1.3文献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

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并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的文献,进一步阅读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由2位评价者应用设计好的表格提取文献试验中的一般资料、随机分配方法、治疗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等,并评价文献质量,如果意见不一致,则征求第3位研究人员的意见,并通过讨论解决。纳入分析的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对RCT的5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随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采用分配隐藏;盲法实施与否;失访与否;基线是否一致。A级:基本满足5条质量标准,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性最小。B级:部分满足以上质量标准,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为中度。C级:几乎完全不满足,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性为高度。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评价指标为计数资料,以优势比(O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异质性分析:χ2检验评估纳入研究结果的异质性,若P<0.1、I2≥50%,但临床上判断各研究间具有一致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若P>0.1、I2≤50%,认为各项研究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模型进行分析;若P<0.1,且无法判断来源,则不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表示。漏斗图分析:应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以森林图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优势比(OR)为横坐标,随机对照试验的样本量为纵坐标,分析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布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 果

2.1文献筛选结果

见表1。初检得到484篇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排除与研究内容不符的文献,剔除动物实验、非临床研究、综述等文献,剩余23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最终纳入11篇[6-16],均为中文文献。

表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2.2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所纳入的11项研究均对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症状、心电图等基线情况进行了一致性分析,具有可比性。11项研究均有提及“随机”,其中3项[7-8,11]研究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化分配,剩余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1项[12]研究使用单盲,1项[10]研究使用双盲,但均未描述盲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其他研究盲法未描述;所有研究均未描述是否采用分配隐藏;未报告使用意向分析数据;是否随访未报告;有2项研究报道了停药人数及其原因。4项研究质量为B级,其余为C级。

2.3 Meta分析结果

2.3.1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的森林图11项研究,共纳入898例患者,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治疗总数为457例,有效413例;常规西药组治疗总数441例,有效307例。异质性检验统(P= 1.0>0.05,且I2=0%)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两组有效率优势比(OR=4.12,95%CI为2.84~5.9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见图1。

图1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的森林图

2.3.2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疗效的森林图8项研究比较了参芎葡萄糖组和常规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的情况,共纳入654例患者,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治疗总数为335例,有效266例;常规西药组治疗总数319例,有效187例。异质性检验统(P= 0.20,且I2=29%),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优势比(OR=2.72,95%CI为1.92~3.8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优于常规治疗组,见图2。

图2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疗效的森林图

2.4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良反应本次评价纳入的11项研究,其中有9项研究提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期间无不良反应或无明显副作用,有2项研究没有描述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有1项[8]研究提及常规治疗组有6例出现头痛,3例不能耐受而停药。另外有1项[12]研究提及参芎葡萄糖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期间药疹、皮肤瘙痒,停药及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可见参芎葡萄糖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性较好。

2.5发表偏倚评价临床疗效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左右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可能与部分阴性结果的文章没有纳入、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有关。见图3。

图3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绞痛疗效的漏斗图

3 讨 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为常见的发病原因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基础上的血小板聚集、并发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微血管栓塞,导致冠脉发生不稳定的次全闭塞[17];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上以抗凝、扩管为主[17]。常规冠心病的二级预防[18]包括A、B、C、D、E 5个部分:A是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改善心室的重塑;B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控制血压;C是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戒烟等;D是控制饮食和糖尿病治疗;E是教育和体育锻炼。中药在冠心病的防治过程中也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发挥抗血小板、改善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川芎嗪与丹参素,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嗪[19]具有抗血栓、改善血流变、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保护心肌细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丹参具有保护心脏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中枢镇静及抗菌消炎等作用[20]。二药合用具有扩张动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使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发挥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中医临床功效。

本研究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

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低下、存在发表性偏倚,文献质量参差不齐,使结论的论证强度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需要完善医学科研设计的合理性,突出随机方法和实施方案,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便获取循证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兴坚,刘建红.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247-249.

[2]回金凯.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2):69.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4]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9(1):7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1.

[6]胡耀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脂代谢及血流变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6):17-19.

[7]贺丹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1-2.

[8]秦全喜,吴跃刚,金凤钟,等.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3例临床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6):452-453.

[9]梁君,王春玲,陈阿娣.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40-41.

[10]陈意.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7):2178-2179.

[11]陈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2]王彩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58-159.

[13]王学福.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4):376-377

[14]罗萍,康敏.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J].陕西中医,2011,32(2):135-136.

[15]曲哲,王朝政.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96-1098.

[16]齐永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80-81.

[1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心绞痛及心肌缺血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5-408.

[18]韩永继,盛小刚.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现状[J].中医杂志,2007,48(10):945.

[19]杨雪梅.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3):215-217.

[20]王炜辰,吴学辉,郑芳.丹参药理学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10):24-25.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2-0272-04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2.028

收稿日期(2015-10-06)

猜你喜欢
参芎稳定型葡萄糖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参芎葡萄糖注射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胰腺占位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