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运行机制研究

2016-07-08 09:19张东生王小军张政武贾吉林张军峰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7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

张东生 王小军 张政武 贾吉林 张军峰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地方高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运行机制研究

张东生 王小军 张政武 贾吉林 张军峰
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摘 要:论文研究了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织管理模式的关键要素,分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一套符合地方高校实际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希望对其他高校能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普通高校;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

坚持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作为国家教育部主办的6大重要赛事之一,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综合设计和工艺制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所指出的“机械很重要,没有机械就无所谓工业;创新很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设计很重要,设计决定着产品的成本、功能和使用寿命”。特别对于地方高校的教学内涵的完善及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极大的参与兴趣。

1 目前高校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现状分析

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于2004年9月在南昌大学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6届,目前国内90%以上涵盖机械类专业的高校都已参与。通过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表明,各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赛事之一。但各校(普通高校)的管理组织、激励措施、运行方式等仍有较大差别,值得深入研究。经统计,其组织管理模式的几个关键要素为:管理机构、约束与激励机制、指导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竞赛经费、实践基地、开放性实验室、赛前培训、组建科研团队、竞赛宣传等。各个要素出现在研究文献中的总频次如表1所示。

表1 各类高校关键要素在文献中的总频次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重点高校对于管理机构、组建科研团队比较重视,而普通高校则注重于竞赛经费、指导教师队伍、开放性实验室、竞赛宣传以及约束与激励机制5个因素。尤其是地方高校在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1)大赛多头管理,导致活动运行不畅。通过调查发现,不同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组织管理部门不同,有的是科技处、有的是教务处、还有的是团委。也有一些高校,校级比赛由团委负责,省赛和国赛又由教务处和科技处负责,具体实施单位则是二级学院或专门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机构。由于大赛的多头管理,导致各部门责任不明,各自为政,无法保障竞赛各环节的有效配合。

(2)制度不够完善,尚未形成长效机制。由于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属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不是学校各部门或二级学院常规的教学工作,因此,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一套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高效有力、各级联动、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3)竞赛经费不足,缺少有效资源配置。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财政拨款有限,筹资能力偏低,导致在学科竞赛方面投入不足,人力、物力、财力使用紧张,如果不能合理整合学校资源,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合理配置,很难保证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正常开展。

(4)竞赛认识不够,未融入创新培养体系。学科竞赛不是孤立于学校日常教学、专业建设、学生工作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之外的独立环节,而是始终贯穿于学校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全过程,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和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部分高校在大赛组织方面一般带有临时突击性,学生参赛只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就业的需要,导致参赛作品很多,真正的方案创新、原理创新不多,收效甚微。

2 我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自2008年第三届大赛参赛以来,共有1200余名学生参加比赛并得到锻炼,每届赛事的参与度达到60%,其中陕西赛区的比赛中获奖作品60余件,500余名学生获奖,在全国赛比赛获奖作品3件,15名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行机制,即“一主体+三核心+两重点+一保障”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项目作品和平台建设为核心,以二级学院的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激励机制)为保障。实现通过大赛实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的兴趣,通过项目推动学生科技素养的锻炼,通过作品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标。它已成为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创新管理模式

借鉴国内高校组织及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活动中创新优化管理模式。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重点围绕三层次进行组织管理。第一层次,大赛初期,由教务处组织,负责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大赛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第二层次,校赛选拔后,由二级学院负责管理,负责宣传及动员,进一步吸引更多学生和专业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大赛活动,提高学生和指导教师参赛的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参赛的后顾之忧。学生处、科技处等部门在大赛的运行过程中全程参与,为大赛提供帮助。大赛的具体实施和作品设计指导由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负责,产品的加工与调试由指导教师与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共同负责。第三层次,省赛及国赛期间,由教务处、学生处与二级学院三方共同负责管理,重点抓好参赛作品的制作、参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2 完善管理制度

在激励制度建设方面,各校差异较大。有的学校仅对学生或教师奖励,个别学校甚至没有奖励措施,无作品制作、参赛经费(由学生承担)。因此,激励制度已成为影响各高校大赛开展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调动学生和教师积极性,保证参赛质量,2013年,我校制定了“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管理办法”“陕西理工学院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等强有力的激励制度,奖励力度也处于我省高校前列。学生获国赛奖励为0.5~0.4万元,获省赛奖励0.25~0.4万元,并可获取相应的课外学分。指导教师团队获国赛奖励为2~1万元,获省赛奖励为0.8~0.3万元。

2.3 建设大学生创新设计平台

我们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内部挖潜,外争资源,筹建并成立了学院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中心配有专业指导教师和管理团队,为大学生科技活动提供指导和实验设施,陆续申请学校及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等专项经费近400万元。在学院机械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整合,形成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案例、创意学习讨论平台、实践认知平台、创新设计计算平台、系统搭接检测平台、现代制作装配示范平台等多个平台。大学生创新设计平台建设对学生全天候开放,教师全程管理。使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平台将真正成为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作品制作的系统实验、训指导平台,满足学生的案例、创意、分析讨论、设计计算、制作装配、验证需求等科技创新活动需求。

2.4 健全运行机制

经过多年实践,我校基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活动的开展,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法。如“机械创新大赛运行流程和质量控制节点”(如图1所示)、我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各阶段实施内容与目标(如表2所示)等运行机制。我们按照上述的运行机制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法进行了大赛的组织与管理。通过前期的宣传,参与人数超过学院在校学生人数的30%,其中,大二与大三学生的参与率超过60%。2014年与2012年其省赛获奖中二等奖从7件增加为17件,使参赛学生的作品质量与设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进一步显示了大赛机制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平台作用,对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和强化作用。我校也因严谨、认真的组织工作多次获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图1 机械创新大赛运行流程和质量控制节点

表2 我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各阶段实施内容与目标

3 经验和启示

通过几届开展大赛的组织实践活动,很大程度调动了我院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学生积极参与其他大赛活动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1)学生创新意识提升。经过实施,学生对创新意识培养的兴趣浓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显著提高,广泛参加校内外各项大赛及创新训练项目。除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外,我院学生还参与挑战杯、工业设计、数字化创新设计、飞思卡尔杯、西门子单片机、电子设计、先进成组等10余种大赛。2013-2015年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及以上立项21项,其中国家级3项。“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创新设计团队”2014年荣获团中央的全国首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2)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12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00项,其中国家级5项、国际金奖1项。学生申报授权国家专利185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46项。如我院12级机自专业学生程文杰同学,根据家乡香菇种植过程中的加工、清洗等实际问题,设计完成的全自动香菇切柄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申报并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在2014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获陕西赛区二等奖1项;在2014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3等奖2项。在《安徽农业科技》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3)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在我院2014年毕业生中,其中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的89名同学,因其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人才市场上成为众多企业的争抢对象。据统计,参赛获奖学生较易进入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等国营大中型企业就业,就业单位明显高于同专业未参赛的同学。

4 结束语

“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针对地方性高校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工科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和形式。以地方性高校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通过文献统计、过程分析和竞赛的案例研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实践,表明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以及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彰显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希望对其他高校能有所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华.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机制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0(3):133-134.

[2] 杨庆煊,夏旗兰.地方普通工科院校学生机械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式[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8):117-120.

[3] 刘承磊.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模式的探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66-69.

[4] 陈强,徐盛林.独立学院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2(6):160-162.

[5] 方云东,陈曦.大学生科技创新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Mechanism Research of Mechanical Innovation Design Competi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at Local University

Zhang Dongsheng,Wang Xiaojun,Zhang Zhengwu,Jia Jilin,Zhang Jun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d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mechanical innovation design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analyzed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ng management at ordinary university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combining exploration with practice of our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put forward a set of practical management method and running mode accord with local colleges,hoping to help and give a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echanical innovation design competition; ordinary univers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operation mode

收稿日期:2015-10-13

作者简介:张东生,本科,教授。王小军,本科,讲师。张政武,本科,副教授。贾吉林,本科,讲师。张军峰,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BY81);2013年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设项目。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获奖考生照顾加分登记表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表演艺术课程群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