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差异探讨
——以通信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2016-07-08 09:19朱大伟王志明洁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通信工程

朱大伟 王志明 杨 洁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中荷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差异探讨
——以通信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朱大伟 王志明 杨 洁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摘 要: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该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荷兰“H”类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并与我国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比,旨在提出改进措施来保障我国应用型大学工程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应用型大学;通信工程;工程素质

从目前世界大学排名不难看出,虽然荷兰在欧洲版图中所占的地位没有英国、德国、法国重要,但其重点大学的比重在整个欧洲还是可圈可点的。据相关报道,2015年世界大学排名前200中荷兰占有13个席位。但这不仅仅归功于荷兰对高等教育严格的质量控管体系,还应归功于荷兰高等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1-2]。2013年本人以访问学者身份对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H类高校)的通信工程学院进行访问一年,对该校的课程设置和工程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分析,发现荷兰应用型大学人才的培养都是围绕实践展开的,即学生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后,学校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工程项目培养。本文主要以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Saxio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方案为例,从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就中荷两国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为我国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提供启示。

1 培养目标

我国大学可划分为:一本院校(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院校)、二本院校、三本及专科,其中只有专科具有准确的定位,其他院校并无明确的定位,均是自我定位,这里又可以划分为“科研型”“应用型”“教学研究型”等,标准不统一,原因是主要以学校和教师的角度进行定位,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由于其定位不准,界定模糊,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都受到影响,从而造成部分应用型大学的学生既没有掌握较好的应用能力,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研究目的[1]。

荷兰的高等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科研型大学(U 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或某些特定环境下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此类大学本科的学制只有三年,第四年为硕士能力培养,为继续攻读博士准备。如荷兰屯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是此类大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所科研型大学;一类是应用型大学(H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此类大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具备谋求工作的一技之长,从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实践是此类高校的重中之重,所有开设的课程以及授课方式始终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开展。如荷兰的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其学制为四年,大学一至四年,校内校外项目一直伴随学生成长,使学生具备将来在社会上谋求工作强有力的竞争力。

2 人才培养方案

以我国应用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学生校内校外的工程项目实习已和国际接轨,如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针对不同培养方向开设的综合实训项目,其中包含网络通信实训、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实训、ARM开发实训等,另外还有为期半年的校外企业实习,但不得不承认,毕业生就业仍然面临困境。原因有三,其一是为迎合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学校不得不牺牲一些专业课的课时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开设Android开发、Web开发、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网络新技术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的工程项目实践学时也相应地减少,由于时间不足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其二是由于前文中讲到的我国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的模糊定位,学生实践的学时严重不足,加之专业课的增多,往往出现“教师讲的越多,学生越学不好”的现象;其三鉴于前两点原因,由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较差,又会造成在人才市场上“公司越需要招人,越找不到想要的人”的现象。

荷兰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为核心[1-4],围绕项目,展开课程设置,通过项目实践完善学生的理论基础。以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其学制四年,共八个学期,平均每名学生要进行六次或大或小的项目,即第一学年,根据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固定项目(咖啡机制作),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开始自由选题,进行项目实践,第三和第四学年均是以半年为期限的大型项目实习,学生可选择在校外公司或校内去完成,但毕业设计必须在校外公司完成。学生自由选题项目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Saxion学生项目流程

其中选题由学生进行自由选题和组合,(每组人数最多超过五人),调研之后所出具的可行性报告,需经过公司或教师评分,合格后方可具体执行,不合格需重新调研,甚至需重选项目,项目完成后的答辩,需以组为单位进行答辩,且每名组员根据项目执行中分工不同进行答辩,最终由公司或教师给出评分。总结此种培养模式的优点,共有三点,其一,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项目,这样可大大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其二,在项目调研和执行直至完成的整个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或公司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组织,使项目能够良好的执行下去,不至半途而废;其三,每名组员以分工不同的方式进行答辩,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培养方案的每个环节是如何执行的,实现“透明化”培养。

此外,撒克逊大学还非常注重一种名字为"learning to learn"的培养模式,国内有些杂志称其为“电梯式”教育,此种培养模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适应能力,例如,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语言编程类专业基础课中,首先要学习C语言,C语言学完后,Java编程、单片机等与编程相关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此类学习模式恰好能够提高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体系设置

就课程内容而言,撒克逊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与我国大多数应用型大学是类似的,但就课程体系设置的目的而言则大不相同。

我国除专科院校外,大学的课程设置划分为四类,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根据培养方案的不同设置的必修和选修课);实践课。意在培养既具备科研能力又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荷兰的应用型大学的课程设置是以项目为核心的,大致划分为两类,即基础课(注重个人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如荷兰撒克逊大学比较著名的社会技能(Social skill)课程;专业课(与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数学、计算机类、电路类等。

对于应用型大学的专业来说,培养具有较高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除理论课外,将实践环节设计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环节。我国应用型大学为凸显自身特色,在毕业设计的实践之外还设置了一些如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由于流于形式或监管不力等原因,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未得到良好的培养。

在荷兰,如撒克逊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每一个学期的主题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项目,撒克逊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图2所示。

其中相关专业课1~4为与每一学期的项目相对应的专业基础课(大学一年和二年),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四个为期半年的项目实习(包括毕业实习),每一个项目都与一个具体的公司相关,这个公司可以由自己选择,也可以由学校指定。学生必须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执行方案。而且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指导教师(公司指定)和监管者(学校指定),如果公司没有达到学校的标准或学生有充足的证据能证明公司无法达到实践目的,监管者有权随时停止学生在该公司的实习,并重新选择公司;如果学生在公司实习期间,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公司派遣的指导老师可以随时停止项目开发,此种双向监管的方式用以保证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

图2 撒克逊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4 主导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国绝大多数应用型大学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教师在讲解的课程之前,必须编排授课计划,在授课的过程中按照授课计划的安排,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严密的逻辑思维构成知识点的衔接,再结合个人的表达能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此种教学方法下不得不被动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灌输,留给学生思考和师生间互动的时间太少,教师在授课时很少得到学生的反馈,学生对课外知识探索缺乏动力,这就造成了“老师讲的越多,学生越学不好”的怪圈。此外多数课程的理论学时过长,而实验课时过短,也是国内应用型大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的一种体现。例如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Java编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比例为2:1,而诸如此类的专业基础课,往往需要更多的实验学时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试卷(开卷、闭卷)的方式,以达到对所授课程的成果进行反馈的目的,但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应用型大学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纸试卷就可以评定的[5]。

在荷兰,其教学模式多数采用以学生为主导,在“放羊式”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是自己的责任,教师只是起到帮助学生定位目标或督促的作用。从课堂表现来看,其更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反馈是双向的,在彼此的反馈中寻求改进,例如撒克逊大学通信工程专业《Java编程技术》这门课,在三个小时的课程时间里,第一个小时(剩余两小时为实验课时)教师只负责讲解10~15分钟,其他时间留给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讨论,对于讨论中产生的疑问,解答方式往往也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杂志、网络、期刊等方式获取后在下次课时以纸质报告或问卷调查的方式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获得学生的反馈,教师对报告的评语又是教师对学生的反馈,通过彼此的反馈,教师能及时做出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广泛查阅资料的动力。此外,撒克逊在Java编程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2:1,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创作和实验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对于其考核方式,对于此类专业基础课,均采用“实验验收”考核的方式,即,学生需要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实验操作,只有教师评定通过的实验才认为合格,撒克逊的《Java编程技术》共八个实验,八个实验的综合评定成绩即为最终的考核成绩,此种考核方式用意在于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5 结束语

创办应用型大学的核心思想是为社会或经济建设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实践人才。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其套用科研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模式并不合适,但对于荷兰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亦不可完全照搬,应结合我国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不管如何改革,我国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都应以实践为核心,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教育,只有这样,应用型大学才能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尹元元.中荷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22(2):96-100.

[2] 陈春梅.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6):509-514.

[3] 谢晓宇.荷兰高校质量评估:政策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281):116-125.

[4] 盛正发.荷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84-88.

[5] 邱晖,许淑琴.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2012(7):266.

The Discussion to the Difference of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 Applied University about Guarantee System for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 Exampling with the Mode of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of Communication Major

Zhu Dawei, Wang Zhiming, Yang Jie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The training goal of applied university is to provide higher applied talents with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quality guarantee of talents training is very important at this training mod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major of the “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nalyze, and compar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for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of our nation, aims to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training qualityoftalents who had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applied universit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quality assurance of talents training; applied university;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quality

收稿日期:2015-10-15

作者简介:朱大伟,硕士,实验师。王志明,硕士,副教授。杨洁,博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教研究所教研项目(编号:2014YB27);南京工程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编号:JG201318);南京工程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编号:JG201426)。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通信工程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