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2016-10-08 06:18陈海燕
考试周刊 2016年74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实践与思考

陈海燕

摘 要: 新生研讨课是国内外知名大学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2015年,北京联合大学面向全校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一年级学生新生研讨课为例,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先进经验,以期为开好新生研讨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新生研讨课 实践与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办学规模飞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从1041所增加到2529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从159.68万人增加到721.40万人①。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随之快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在数量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还远远落后于数字的增加。对于在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和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应用型大学而言,要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须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础是课程教学。因此,发源于发达国家的新生研讨课应成为应用型大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可行之道。

一、新生研讨课的产生与发展

“研讨课”概念源自于拉丁文“seminar”,常被解释为学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教师同学生讨论其研究成果并进行指导。所谓新生研讨课,是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专为大学新生开设的研讨课程。新生研讨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的实践,洪堡认为大学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教”,而是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做研究工作,这种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理念逐渐发展成为柏林大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课堂民主性具有重要价值。

19世纪中期,哈佛大学积极倡导大学生的课程自由选修制,为了解决新生选课的盲目性,新生教育课程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帮助新生选课及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而课程基本模式则基本保留研讨课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约三分之一的美国高校开设新生教育课程。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发美国全面的教育改革运动。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哈佛大学于1959年首创“新生研讨课”以强化大学新生的学术经历。此后美国的许多大学均开设了此类课程。新生研讨课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对推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效果

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经验,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特点,开始进行相关实践。国内大学最早的新生研讨课实践始于清华大学,2003年11月该校首次开设新生研讨课,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新生研讨课。清华大学的新生研讨课主要由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面向新生开设,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边学习边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则是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设计教学场景鼓励学生资助学习;南京大学则是注重对学科前沿问题和本质问题的了解,让大学新生通过高水平教授引导,学习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从国内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看,新生讨论课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

首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新生讨论课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边学习、边讨论,新生更容易融入平等、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对学业的认同感。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生讨论课往往由学生自主选课,内容更偏重于学术兴趣的开发和学术思维的训练。这种操作模式更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选择,激发其学习兴趣。崭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使得学生真正学会如何思考。

此外,早期开设新生讨论课的多是国内知名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主导教师一般由这些学校知名的教授或学者担任,其中不乏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内学科领域内的佼佼者,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走进学科前沿的机会,而且有利于激励学生成长。

三、应用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情况分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证明,新生研讨课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重要渠道。北京联合大学从2015年开始,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全校共在六十余个专业中开设近两百个新生研讨课专题。

1.北京联合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基本情况。北京联合大学的新生研讨课为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了保证授课效果,每门课程均采取小班化教学。授课人数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予以确定。学生每次课程为1.5小时。上课地点较多样化,教室和小型会议室是主要场所,少数学生也会在咖啡厅或者户外进行。授课形式主要采用教师授课和讨论互动结合的方式。该校新生研讨课的主要类型分为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四种。其中学科导引式主要是通过设计与社会、时代结合紧密的话题,将学科全貌以“景点”方式呈现给学生;前沿专题式从学术热点问题切入,以小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通过专题介绍与讨论,让新生近距离地了解学术前沿;实践探索式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大胆激发新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跨学科式强调学科交叉,通过以项目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形成跨学科的研究思维方式,培养具有多学科意识、跨学科研究的人才。

2.北京联合大学新生讨论课的实施效果评价。新生研讨课实施后,学生对新生研讨的课的参与程度和认可程度均较高。从与近百名大学新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全部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研讨课程,多数学生对研讨课的时间安排、授课形式、教师责任度表示满意,但有少数学生认为授课内容过于发散、教室安排不合理等提出不同的意见。

四、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讨论课的建议

借鉴新生讨论课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发展经验,通过北京联合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实践,对于在应用型大学中开设新生讨论课提出如下建议:

1.应用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定位应结合学校特点进行科学设置。新生研讨课不同于一般的新生入学教育和学术型课程,应用型大学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因此在新生研讨课课程定位上应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点,更偏重与新生的学习适应和学术适应问题。如课程门类应贴近学校和学生现实,强调学习范式的转变和校园生活的适应等。

2.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开设新生研讨课的教师是决定授课的关键,主讲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比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具有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加强对新生研讨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技能、科学研究、学生指导等多方面的培训,增强教学效果。

3.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学效果评估。新生研讨课与传统授课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在课程管理和评价上也有所变动。学校应该在新生研讨课的资源配备、考核体系上建立一定的激励和保障措施,从而提高教师开设研讨课的积极性。

注释:

①数据分别来源于1999年和2014年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李丽红,杨博文.“新生研讨课”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5(9):391.

[2]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9):93.

[3]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58.

[4]张文雪,刘俊霞.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139.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性本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