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符号意识 提升思维活力

2016-07-08 02:51祁顺成
湖北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算式符号意识

●祁顺成



培养符号意识提升思维活力

“符号意识”是指能够理解并愿意运用符号来简约有效地表示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并进行运算、推理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学生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那么,课堂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渗透符号教学理念,深化学生的符号意识呢?

●祁顺成

日常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使用符号进行运算、数学表达、推理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命旅程中的幸福体验。

一、经历——领略符号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渗透和影响过程。因此,通过真实的感知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具体事物的感知——个性化的符号表述——共性化的数学表述”这一个较为科学的研究历程。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应用环节时,让学生举例探究。

师:通过例题的学习,你能模仿出类似的学习情境吗?

生1:学校准备买20套课桌,桌子每张120元,椅子每把60元。可以先算出桌子的总价=120×20,再算出椅子的总价=60×20,最后合起来就是:120× 20+60×20。也可以先算出一套桌椅的价格=120+60,再算出20套的总价:(120+60)×20。因为总价不变,所以得出:120×20+60×20=(120+60)×20。

生2:如果买50套鼓号队服,可以分别算出50件上衣的价格:78×50,50件裤子的价格:42×50,再合起来78× 50+42×50;也可以先算出1套服装的价格78+42,再算出50套的总价:(78+ 42)×50。由此得到:78×50+42×50= (78+42)×50。

……

师:例子非常棒。如果老师把刚才的题目变一变,你还会思考吗?(出示改编题:学校准备买n套课桌,桌子每张a元,椅子每把b元。)

生齐(回顾总结):a×n+b×n=(a+b)× n。

师:哎!这是奇特的变化过程,你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学生叙述算式的意义,共同探究隐含其中的奥秘。)

师:你能仿照这些算式,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算式吗?

生3:他×我+你×我=(他+你)×我。

生4:■×★+▲×★=(■+▲)×★。

……

最终师生共同研究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架构:a×c+b×c=(a+b)×c。

学生在程式化、形式化、符号化等过程中不断探索,思维水平逐步提高,感悟能力不断增强。案例中,第一步,教师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获得朦胧的直觉;第二步,让学生编题,在思考解析中加深理解,加速乘法分配律的深度解读;第三步,改编学生的习题,用字母代替数据,为学生的研究学习提供启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愈来愈贴近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第四步,明确指出:你能仿照这些算式,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算式吗?从而为多样化的仿写及思维创新打开了一扇窗户。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举例引入符号,帮助学生逐步运用符号,学会分析符号构成的算式,从而把握符号算式所具有的本质。

二、整合——优化符号的选择

引导学生用活数学经验,并用个性化的符号去解读问题,是培养和发展符号意识的重要路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简洁性、灵活性。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一课时,创设了森林运动会的教学情境。

师:刚才小朋友们回忆了1-5的认识,记得真棒!这些神奇的数字又出现在了“森林运动会”上,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展示童话场景:美丽的草地上走过3只小兔,2只小鸡,4只小猴,5只松鼠,1只山羊,3只小马,5只乌龟等。)

师:看到这个场景,你能把你的思考告诉大家吗?

生1:草地上有许多小动物。小兔子有3只,小猴有4只……

师:看得真仔细,说得也很清楚。有没有新的说法啊?

生2:兔子比小鸡多,猴子比松鼠少。

生3:小马和小兔一样多。

……

师:有新意!真了不起!还有吗?

生4:可以简单地说,3=3,4=4,5大于4。

生5:我爸爸还教我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多少。

师:你的爸爸真好!你能把刚才的5大于4写一写吗?

(学生板书,写出5>4。)

师:他给我们带了个好头,你能模仿写出类似的比较吗?

(学生自主尝试,汇报展示:3>2,3> 1,4>3,4>1……)

师:关于大于号我们会模仿了,你知道它到底代表着什么呢?有什么规律来记忆它呢?

生6:大于号用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大于号开口的方向是大数,尖尖的指向的是较小的数。

师:学习了大于号,还有什么相似的符号呢?

生7:小于号。

……

(指导学生运用小于号,解析小于号的用法和特征。)

通过童话情境,诱发学生对大于号、小于号知识的关注,并在文字表达的过程中引入符号,在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运用符号,使符号教学顺理成章。坚实的学习经验支撑,促进了学习交流的深入,学生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符号就会在不自觉中成为学习的关注点,成为新的探究着力点。

三、实践——深化符号的运用

数学符号的学习应遵循从感性→理性→运用等不断往复的辩证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具体的探究中熟练地使用符号,科学地运用符号。

符号的引入,有效地克服了复杂的语言描述的难度,让思维变得愈加清晰和简洁。同样,对符号公式的灵活使用,不仅有利于问题的快速突破,更有助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增强,给数学学习更添几分美感。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灵活渗透,并通过诗意的情境引导学生读符号、用符号,学会把数学符号进行整理归类,形成数学符号知识网络,学会掌握日常语言与数学符号语言间的转化方法等,从而能够积极地自主建构符号意识,实现数学思维质的飞跃,也让数学学习洋溢着幸福的色彩,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小学)

猜你喜欢
算式符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意识不会死
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