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医治疗方剂用药规律挖掘分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2016-07-09 07:55章新根蔡海英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9期

章新根 蔡海英

[摘要]该文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文献,并对文献报道的方剂进行筛选、规范后,建立相应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筛选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方剂共126首,中药212种,分析得到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用药物、用药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6个,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阳通络为主,并形成候选新方4个。在此基础上,利用挖掘的用药规律,结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情特点,列举了2个临床实例,病例一表明了该研究用药模式的药物组合符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基础核心用药模式,是切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核心病机的,病例二辨证时体现了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新方的药物组合特点,通过这2个临床案例的实践分析,进一步表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对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医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研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组方规律

[Abstract]To collect the literatur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multiple aortoarteritis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establish prescriptions database after screening and normalizing the prescriptions reported in these literature, and analyze their medicinal rules by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A total of 126 prescriptions for multiple aortoarteritis were screened, containing 212 kinds of Chinese herbs 26 core herb combinations were obtained by analysis of the commonly used herbs and their use frequencies The treatment for multiple aortoarteritis was manly of tonifying qi to nourish bloo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warming yang to dredge collaterals, and four new prescriptions were obtained On this basis, two clinical cases were taken as the examples by analyzing the medicinal rules and the features of multiple aortoarteritis The first case showed that the herb combination of this study conformed to the basic core drug application mode and the core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aortoarteritis The second case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prescriptions′ herb combinations based on entropy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two clinical cases further indicat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This study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on new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lin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multiple aortoarteritis

[Key words]multiple aortoarter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prescription rule

doi:10.4268/cjcmm20160929

多發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动脉疾病,亦可累及肺动脉及其更远的外周动脉如腋动脉、肱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等[12]。中医学将其归属为“无脉症”、“脉痹”、“血痹”等病范畴。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病人被诊断出患有本病。因本病累及范围大,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而总结分析前期中医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用药规律,对以后的临床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是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为支持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已经在疾病用药规律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医案整理分析、中药应用规律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34]。为此,本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收集、整理并构建现代期刊文献中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方剂结构化数据库,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用药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挖掘的用药规律并结合临床实例进行了印证分析。

1材料

11资料来源

进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检索页面,选择初级检索,选用检索词分别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大动脉炎”和“无脉症”。检索项选“题名”,匹配选“模糊”,排序方式选“时间”,检索期限为1995—2015年,其余为默认。检索到与“多发性大动脉炎”、“大动脉炎”和“无脉症”相关的文献记录共计2 253条。

12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选择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相关文献,以及专家学术思想研究等文章中含有对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论治并提供治疗方剂的文献。

122剔除标准方药组成介绍不完整或缺少剂量者;注射剂、胶囊等的疗效探讨或实验研究文献;少数民族医药的论治文献,如藏医药、朝鲜族医药;手术、中药外敷、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的文献;个别重复出现的文献。

13整理结果

依据上述选择标准,在2 253篇相关文献中筛选出所有含有方剂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期刊文献,整理后共得出126条方剂,记作126条数据记录。

14中药名称的规范

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中药名称,对期刊文献中的中药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如生黄芪、生芪等统称黄芪;丹皮记作牡丹皮;生地记作生地黄等。

2方法

选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管理模块中的“方剂管理”,将整理好的方剂数据逐一进行录入,建立关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方剂数据库。然后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药物频次统计

系统提取出126个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内服方剂,涉及药物212种,通过“频次统计”,得到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方剂中使用频率在10及以上的药物34味(表1)。

32用药模式及网络展示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方剂分析”界面上,点击“组方规律”,设定支持度个数为25(指至少在25个方剂中出现,约相当于整体数据的20%),再分别点击“用药模式”、“网络展示”按键,即可得出相应分析结果。

321用药模式共得出63种药物组合模式,其中2味药的药对组合模式36条(表2),3味药的核心组合模式23条(表3),4味药的核心组合模式4条(表4)。所有模式中共包含中药12味,即川芎、黄芪、当归、白芍、桂枝、红花、赤芍、桃仁、丹参、鸡血藤、甘草、地龙。

323网络展示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可将在一定支持度下所体现的用药模式中所包含的中药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网络化展示(图1)。

33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系数与惩罚系数的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5味药的核心组合,共计26个(表5)。

No.核心组合No.核心组合1龟甲生牡蛎代赭石14毛冬青雷公藤白花蛇 舌草2龟甲生牡蛎生龙骨15苍术海风藤白芷3龟甲当归生龙骨16川芎桃仁赤芍4连翘黄柏紫花 地丁17金银花玄参紫花 地丁5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18金银花玄参蒲公英6怀牛膝淫羊藿黄精19水蛭葛根白果7法半夏乌梢蛇青皮20水蛭葛根玉米须8法半夏乌梢蛇炒桃仁21山茱萸枸杞子山药9法半夏獨活青皮22牛膝石斛青蒿10法半夏桔梗炒桃仁23鳖甲鬼箭羽猫人参11黄芩生地黄牡丹皮24石菖蒲郁金姜半夏12路路通淫羊藿黄精25石菖蒲郁金丝瓜络13毛冬青虎杖白花蛇 舌草26肉桂制附子细辛 干姜

34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通过软件集成的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得到可聚类成新处方的组合,这些组合中对应的2个组合可以聚合成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候选新方(表6)。

4临床病案举隅

41病例一

李某某,女,46岁,已婚。主因“全身肌肉酸麻2年,发现无脉4月余”于2011年3月15日就诊。就诊时:患者精神困怠,乏力,面色苍白,自觉全身肌肉酸胀麻木,右侧肢体尤重,酸胀麻痹与天气变化无关,伴有头晕、头痛、健忘、眼花耳聋、胸闷、气短,口不干,喜温饮,冬天手足凉,纳食少,睡眠一般,二便平,舌质淡嫩,苔薄白,无脉。查体:型体消瘦,两侧桡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Ⅲ级吹风样杂音。经西医免疫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心电图、血管彩超、动脉CT等全面检查。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医辨证:气虚寒凝阻络。治则: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黄芪50 g,桂枝10 g,白芍20 g,当归2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5 g,秦艽15 g,大枣5枚,生姜10 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 d后复诊,感觉全身肌肉酸胀麻痹,胸闷气短、全身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给予原方加减继续用药。3个月后,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双侧桡动脉仍无法触及。

42病例二

患者苑某,女,28岁,主因“反复头痛头晕,伴颈部疼痛1月余”于2012年6月26日来就诊。患者自诉本病缘于2012年5月底,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头晕不适,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 ℃,间断咳嗽、咳痰,伴有右侧颈部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应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后加用激素治疗,体温基本降至正常,咳嗽症状略有好转,但颈部疼痛加重,且范围扩大,累及双侧,转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行颈部动脉超声血管等检查,明确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未治疗,转至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症见:患者精神一般,全身乏力怕冷,头晕、头痛,无明显心慌、胸闷,无视物模糊、黑朦,颈部发紧感,疼痛明显,偶有咳嗽、咳痰,双下肢行走后沉重,乏力,口干,喜饮,无口苦,睡眠尚可,纳食欠佳,二便尚平。舌红,苔薄,脉浮略数。查体:左侧颈动脉搏动减弱,其余动脉搏动尚可,未闻及血管杂音。入院治疗:西医给予足量的激素和抗生素。中医辨证热毒阻络。治则:清热解毒,养阴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药用:金银花40 g,玄参30 g,当归15 g,蒲公英30 g,川芎10 g,鸡血藤30 g,秦艽8 g,生地30 g,龟板30 g,北沙参30 g,茯苓10 g,地龙12 g,桂枝6 g,生甘草10 g。一周后,患者不适症状全部消失,停用抗生素,激素逐步减量,中药继续原方加减。2013年10月,患者无任何不适感,激素全部停用,中药停服,病情临床治愈。

5 讨论

由于多发性大动脉炎在临床上症候复杂,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大家都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是本虚标实。何庆勇[5]、王聪一[6]、张素清[7]等医家均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致肝肾气血阴阳不足,脉道不充。风、寒、湿、热等毒邪乘虚痹阻经络脉道,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脉络拘急,遂成痹症。治疗均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阳通络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最常用的前12味药物是:川芎、黄芪、当归、白芍、桂枝、红花、赤芍、桃仁、丹参、鸡血藤、甘草、地龙。其中黄芪当归具有补气、生血、活血的功效,是补阳还五汤的主药,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养血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本方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所谓“因虚致瘀”。这2味药不仅用药频次排在第1位和第2位,这个组合还是排在药对组合模式的第1位。黄芪桂枝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功效,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药,黄芪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这2组中药药对组合说明本病是在机体本虚的基础上发生的,治疗时需补足气血,合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则脉道充盈、脉络得通,则脉痹自解。此外,在12味最常用的药物中,有8味药具有活血功能,且在药对组合模式、3味药核心组合模式和4味药核心组合模式中,活血化瘀的组合模式占比更高,这与本病病变脉络广,涉及脏腑较多,症候复杂,需要的活血化瘀药物的种类较多有关。

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和熵层次聚类方法分析得到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用组合和候选新处方,这些组合和候选新处方是根据所收集的方剂中药物之间关联性进一步计算得到的,是药物组合的隐性发现。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系数与惩罚系数的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5味药的核心组合,从这些核心组合看,多是清热解毒利湿、补肾温阳散寒、养阴行气通络药物,正是针对标实的风、寒、湿、热等毒邪。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通过软件集成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4个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候选新方(表6),4个候选新方的药物组成不同于收集的126个方剂,是基于药物相关性计算得到的,从组成来看,新方1为阳和汤的类方,两者都有熟地、肉桂、白芥子、干姜、鹿角胶5味药。新方1用制附子温中,细辛解表散寒通窍;阳和汤少佐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两方均具有补肾温阳、散寒通滞的作用,新方1温里散寒力度更强。新方2为五味消毒饮合四妙勇安汤的类方,两者均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的功能,五味消毒饮合四妙勇安汤的功专清热解毒,而新方2兼有滋阴和清虚热,更适合多发性大动脉炎活动期同时使用激素,既要考虑疾病初期热毒较重,又要防止使用激素对机体阴液的损伤。

病例一患者血管狭窄严重,且范围较广,临床症状多样,但按西医检查结果综合评价,病情目前处于稳定期,中医辨证为气虚寒凝阻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所用药物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最常用的前12味药物有大部分重合,仅有数味药物不同。表明本研究用药模式的藥物组合符合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基础核心用药模式,是切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核心病机本虚和脉络痹阻的。

病例二患者起病急,变化快,根据临床检查结果,病情目前处于活动期,单纯使用中医药虽能有效的缓解、控制病情,但其稳定性少有临床大样本的报道。而西医治疗主要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控制急性期血管炎性反应,速度快,效果肯定,但使用激素后一方面副作用大,另一方面在激素的撤减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所以,临床更多的研究是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西医和中医的优势,充分利用激素快速控制病情发展,同时使用中医辨证用药。由于使用激素后,患者的许多临床不适症状消失,脉络痹阻症状明显改善,此时辨证用药一方面侧重在患者发病的标实,如本例患者为热毒阻络,需要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激素使用后的副作用,辨证加用益气养阴药物,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减少激素用量,后期甚至替代激素,使激素能够顺利撤减。本例病例因使用了激素,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缓解了脉络痹阻症状,辨证时就体现了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新方的药物组合特点。

本研究通过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的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不仅明确中医药的常规治疗原则和方法,主要为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阳通络,还挖掘了潜在的治疗方法,如清热解毒、养阴利湿,通过临床案例的实践分析,进一步表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为其中医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研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Arnaud L, Haroche J, Toledano D, et al. Cluster analysis of arterial involvementin Takayasu arteritis reveals symmetric extension of the lesions in paired arterial beds[J]. Arthritis Rheum,2011, 64:1136.

[2]Khandelwal N, Kalra N,Garg M K, et al.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in Takayasu arteritis [J]. Eur J Radiol, 2011, 77:369.

[3]卢朋,李健,唐仕欢,等.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

[4]杨洪军,唐仕欢,卢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5]何庆勇,吴荣,王师苗,等.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辨证论治体会[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784.

[6]王聪一. 大动脉炎的中医治疗体会[J]. 光明中医, 2009(24):2174.

[7]马振,杨国春,黄晓莉. 张素清教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经验[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083.

[责任编辑曹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