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黄连液灌注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的临床研究

2016-07-09 01:41冯婧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冯婧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土黄连液灌注治疗与生理盐水外科治疗对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04月一2016年04月乳腺科及乳腺科门诊收治的60例乳头溢液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应用乳管内视镜对所有病人进行检查,A组经病变乳孔灌注土黄连液2ml,B组经病变乳孔灌注生理盐水2ml治疗,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8次,每月定期复查。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随访3个月后,A组病人的临床有效率为96.4%,B组病人的临床有效率仅为8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土黄连液灌注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统传的生理盐水灌注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土黄连液;灌注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临床研究

前言

有研究说明[1],乳头溢液在女性中的发生率约占10%,以往主要通过乳管造影及溢液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其准确率较差,敏感性不足,且大多是由于乳管扩张伴炎症而引起。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良性疾病,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以往对该类病人多采取手术方法做进一步的诊断,并使用生理盐水灌注治疗。本次研究主要对乳管扩张伴炎症的乳头溢液的病人采用直观、无损伤、诊断率高的乳管内视镜进行诊断,局部药物灌注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04月一2016年04月乳腺科及乳腺科门诊收治的60例乳头溢液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皆为女性,且年龄在24~52岁间,经乳管镜检查并确诊为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并符合《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上多以乳头溢液为首发表现,多以单孔或双孔以上乳头溢液,经过乳头溢液的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炎症细胞,进一步证实未见有恶性肿瘤细胞的,并排除其他引起乳头溢液的疾病。将60例病人根据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且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差异(P >0.05),使得本次研究具有意义。

1.2方法

应用北京博莱德公司研制的乳管内视镜(型号FVY-780)对两组病人进行检查诊断,配备内窥镜图像系统及辅助设备,明确诊断后第3天开始在进行常规诊疗基础上给予灌注治疗。灌洗方法:两组病人皆取仰卧位,确定溢液乳孔后用碘酒、酒精或碘伏消毒乳头及其周围5cm以上皮肤,铺消毒孔巾,用25ml空针吸取药液2ml (A组土黄连液2ml,B组生理盐水2ml),更换4.5号平针头(截去针尖,打磨光滑),左手拇指、食指消毒后固定乳头,右手将针头插入溢液乳孔,缓慢推注药液,每孔每次推注2ml,当病人乳房有胀感即停止推注。治疗完毕后,乳头消毒,24h禁浴,防挤压。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8次,每个月回院进行复查。其中治疗组的土黄连液为纯中药制剂,采用阔叶十大功劳1000g浓煎而成,其浓度1ml溶液相当于1g生药,批号:桂卫药字(1998)092023号。主要功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工艺流程:煎煮→浓煎→配置→内分装→灭菌→成品。备注:本制剂临用前用4号滤球滤过。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乳头溢液情况、乳管镜图像、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等结果。显效:乳头没有出现溢液现象,且乳腺管内炎症完全消失,经乳管镜检查导管正常,且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没有问题;有效:乳头没有出现溢液现象,导管内的炎症有所降低,经乳管镜检查导管壁较治疗前光滑,且不再充血,管内絮状类渗出物明显变少,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基本没有问题;无效:乳头仍有溢液现象,且导管依然有炎症,乳管镜下检查与治疗前没有什么改变,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不正常[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束随访3个月后,A组病人的临床有效率为96.4%,B组病人的临床有效率仅为8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是临床上一种并不少见的良性疾病,是产生乳头溢液最常见的原发病。西医学对该疾病的病因目前尚无统一认识,认为其可能是一种退行性改变,由于鳞状上皮伸入导管内壁,造成角化鳞屑的堵塞,导管内淤积的脂质分解浸蚀管壁,引起管壁毛细血管损害及通透性增加,临床上出现溢液性分泌物,同时脂质分解后脂肪酸形成结晶,刺激导管壁,造成管壁和管周炎症、疤痕增生及继发感染。而传统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樊凤英[3]对于此病在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上则认为,本病乃营血虚寒,痰凝血滞,结于乳间所致,证属阴证,故治疗以养血和营,化痰理气,行气活血,多选用当归、香附、柴胡等中药为主。但单纯的以上治疗并未能短时间内解决病人的痛苦,甚至延误了病人的病情。本研究是采用直观、无损伤、诊断率高的乳管内视镜进行诊断,局部药物灌注进行治疗,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参考手段。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随访3个月后,A组病人的临床有效率为96.4%,B组病人的临床有效率仅为8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A组病人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这主要是由于土黄连的抗菌消炎、降低毛细血管和腺泡上皮的通透性减轻或预防疤痕的作用,使分泌物减少,乳头溢液停止,粗糙的管壁得到修复。此外,由于灌注治疗的反复进行,注射液对腺泡具有一定压力,起到充填内压的作用,是导致乳头溢液减少的另一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土黄连液灌洗扩张伴炎症的乳管可以充分发挥其清热解毒,燥湿作用,达到生理性修复,使得炎症控制甚至消失,扩张的乳管得到缩小直至恢复,为中医外治法提供更多的经验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涂巍,赵曼,于作夫,等.纤维乳管镜在乳管炎及乳管扩张症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03):

356-358.

[2]卓睿,柴妤,董洁,等.功劳木液乳管镜冲洗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29(10): 941-

943.

[3]樊凤英.中西医结核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23例[J].中医药研究,2007, (5):37.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