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锌?辅食添加出了错

2016-07-11 05:27刘燕萍
母子健康 2016年1期
关键词:缺锌植酸动物性

刘燕萍

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营养系,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一线临床营养工作,业余时间热衷于孕妇、儿童及成人营养的科普工作,深受广大读者和患者的信赖。

补锌一直是妈妈们关心的热点话题。那你知道吗?为何有些宝宝刚刚断奶,正在享受辅食之际,就被发现缺锌呢?

锌是身体里200多种酶的构成元素,好比是零库存的一种俏货,血液里面的锌含量就能代表一个人锌的营养水平。毕竟我们不是金刚,在我们的身体里,锌这一金属元素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正常低限是76.5umol/L。也就是说,我们每升血液里的锌含量不过是毫克计。一天下来,吃吃喝喝,脱皮、排泄,进的减去出的应该大致平衡,血清锌库的周转量也在几个毫克。

离乳期的宝宝最容易缺锌

小婴儿在4个月内,正是一辈子里生长最快的一段日子,仅几千克的小东西,若按单位体重计,对锌的需要量会是成年时的好几倍!然而每天就靠喝那几百毫升的母乳,竟也基本能够得到满足。母乳、牛奶等天然液态乳的锌含量是0.2~0.5mg/100ml。如果乳母的营养够好,婴儿在出生前得到的营养储备也够,添加辅食前的几个月无须担心缺锌。那然后呢?

深圳妇幼保健院发表于2008年的一项研究,观察添加辅食与锌缺乏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对象是363例6~12个月(正处于离乳期)已经发生锌缺乏的孩子,结果挺有意思。

首先,这三百多锌缺乏的孩子,母乳喂养、添奶粉混合喂养或纯靠奶粉人工喂养的比例差不多,各组孩子锌缺乏的程度也相当,说明无论哪种早期喂养方式都可能造成离乳期的锌缺乏。

添加动物性食物要不早不晚

既然不能归咎于母乳或奶粉,那就是辅食的添加出了问题。动物性食物是锌的良好来源,蛋黄、肝脏、瘦肉、鱼肉的锌含量有每百克几毫克到十几毫克之多,是辅食中供锌的主力军,按照1岁以内每天需锌3~4毫克来看,如果能肉肉、蛋黄或鱼泥各吃上几口,确实也就够了。

有意思的是,研究发现,不到4个月就添加蛋黄,不到6个月就添加肉、鱼、肝的孩子,锌缺乏的程度更严重;而到了6个月还没吃蛋黄、到了8个月还没吃上鱼的孩子也是锌缺乏最严重的一部分。这说明了,“合理”添加辅食是多么重要!为什么呢?

过早添加动物性食物,造成肠道不耐受,可能引发腹泻。而腹泻的孩子,在粪便丢失锌的同时,锌吸收还成了问题,会造成体内严重缺锌,缺锌又会影响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和消化酶的活力,继而形成腹泻与缺锌的恶性循环。

而那些添加动物性辅食太晚的缺锌孩子,估计没几个是命运不济、生活所迫,往往是早期喂养不太顺利,或是反复腹泻、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缠身,很难说缺锌是因还是果。若果真如此,单纯补锌不是办法,不如从调理脾胃、防治疾病入手,改善胃肠功能,改善锌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才是治本。

说到食物锌的吸收和利用度,最要紧的是食物中的植酸对锌的干扰,当植酸与锌的克分子比值超过15时,膳食中的锌吸收率会降低50%以上,仅剩10%左右。小婴儿饮奶为生,自然不会摄入太多植酸,这主要会影响孕妇和乳母,如果大量吃过于粗硬的谷物(往往植酸含量很高),或以素食为生,造成植酸/锌过高,可能会引起母体锌缺乏,继而影响到宝宝。

缺锌?辅食添加出了错

编辑/赵冬艳 文/刘燕萍

猜你喜欢
缺锌植酸动物性
糖醇锌叶面肥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超量使用植酸酶时所需的关键特性
缺锌胁迫对水稻叶绿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低植酸玉米育种的研究概况
米曲霉固体发酵降解豆粕植酸及其生长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