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渊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91例

2016-07-11 02:27任应化
中医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任应化

(固始县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南 固始 465200)



·临床研究·

清渊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91例

任应化

(固始县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南 固始 4652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清渊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渊汤(金银花、黄芩、鱼腥草、甘草、桔梗、白芷、薏苡仁、藿香、辛夷花、苍耳子、川芎、薄荷、细辛、生姜)。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控制66例,部分控制20例,未控制5例,有效率为94.51%;对照组完全控制45例,部分控制27例,未控制19例,有效率为79.1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渊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儿童慢性鼻窦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清渊汤/治疗运用;红霉素分散片;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儿童慢性鼻窦炎(sinusitis in children)为临床常见疾病,以超过12周以上的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流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伴鼻后滴漏、头昏头痛、嗅觉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及生长发育。由于儿童的鼻窦黏膜尚在发育中,鼻腔狭窄黏膜嫩弱,且自身免疫力较差,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偏低,常反复发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各种传染性疾病,上述疾病往往继发鼻窦感染,一旦发生鼻窦炎极易堵塞鼻道及窦口的通气引流[1],致使本病经久难愈。该病中医学称之为“鼻渊”“脑漏”[2]。2013年6月—2014年12月,笔者采用自拟清渊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91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儿1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1例,其中男48例,女43例;年龄5~14岁,平均(9.36±1.53)岁;病程5~41个月,平均(16.09±3.72)个月。对照组91例,其中男50例,女41例;年龄4.5~14岁,平均(9.01±1.81)岁;病程7~39个月,平均(15.68±3.2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按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和《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3]中儿童鼻窦炎的诊断标准。①病程>12周,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咳嗽、头痛、鼻后滴漏、嗅觉减退等;②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发现下鼻甲充血肿大,中鼻道或嗅裂区黏膜水肿或息肉样变,中鼻道或嗅裂黏脓性分泌物伴鼻后滴漏;③排除合并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严重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多发鼻息肉及真菌性鼻窦炎者。

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分散片(由海南惠普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503,每片0.15 mg),每次5 mg/ kg,每日2次,空腹口服;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儿童装)(由德国保时佳大药厂生产,批号SY63F,每粒120 mg),每次120 mg,每日2次,口服;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由葛兰素史克西班牙公司生产,批号FY6N, 6 000 μg×120喷),每日1次,喷鼻,每次每侧鼻孔喷1下(50 μg)。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渊汤,药物组成:金银花6~12 g,黄芩6~10 g,鱼腥草6~12 g,甘草 6~10 g,桔梗6~10 g,白芷6~10 g,薏苡仁10~18 g,藿香6~10 g,辛夷花6~10 g,苍耳子6~15 g,川芎6~10 g,薄荷6~10 g,细辛3~5 g,生姜3片。加减:脾虚明显者,加党参6~10 g、白术6~10 g、砂仁6~10 g;肝胆湿热明显者,加栀子6~10 g、茯苓6~10 g、泽泻6~10 g;肺气虚寒者,加黄芪 9~18 g、防风6~10 g、白术6~10 g。每日1剂,根据患儿年龄和体质量调整剂量,由本院中药房煎煮过滤封袋备用(≤10岁儿童100 mL/袋,>10岁儿童 150 mL/袋),早、晚各1袋温服。

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法[4]判定疗效。完全控制:症状完全消退;VAS总评分为0分,lund-kennedy总评分≤1分;鼻内镜检查提示黏膜水肿消退,无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部分控制: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消退;VAS总评分减少≥3分,lund-kennedy总评分>1分;鼻内镜检查提示黏膜部分区域水肿,有少量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未控制:症状改善不明显;VAS及lund-kennedy总评分均无明显减少;鼻内镜检查提示鼻黏膜充血水肿,息肉形成,有黏脓性分泌物。

5统计学方法

6结果

6.1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49,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各有3名患儿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所有患者未发生鼻中隔穿孔、鼻出血、二重感染、药物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和药物性鼻炎等并发症。

7讨论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其鼻窦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且随儿童的身体发育状态及其特有疾病、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等变化。儿童的鼻窦发育不完全,窦口相对较大,黏膜嫩弱,鼻腔的感染很容易侵犯鼻窦,导致鼻黏膜肿胀和分泌物潴留,堵塞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引流;加之儿童自身抵抗力较差,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疾病,或相邻器官如腺样体、扁桃体的慢性炎症等均可继发鼻窦炎。此外,特应性体质和变态反应、胃食管反流等均可成为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相关因素。但感染是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公认的最重要的发病原因[5]。

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流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伴鼻后滴漏、头昏头痛、嗅觉减退等,鼻内镜检查可见鼻黏膜慢性充血水肿,中鼻道及嗅裂区黏脓性分泌物,黏膜息肉样变。由于儿童窦腔发育不均衡,窦腔狭小黏膜较厚,CT检查存在假阳性,且有放射线损伤之虞,故CT及X线片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由于本病病程长,迁延不愈,可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甚至影响其生长发育。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手段和成人相似,由于儿童鼻窦尚未发育完善,虽然微创鼻内镜手术广泛开展;但仍然会对其鼻腔鼻窦的正常结构造成损伤。且儿童手术常需全身麻醉,治疗费用相对较高,患儿对手术后复查换药的依从性较差。因此,保守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措施,特别是对12周岁以下儿童,应尽量避免手术刺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鼻用激素、黏液促排剂及中医药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常用治疗手段。罗红霉素分散片可抑制NF-B及许多炎症因子而发挥抗炎作用,破坏和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免疫调节功能[3]。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能够稀释黏液,增强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促进黏脓性分泌物排除,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作为鼻用激素,能消除水肿减少渗出,缓解炎症状态,广泛用于鼻—鼻窦炎的治疗。

儿童慢性鼻窦炎属中医学“鼻渊”范畴,多因外邪侵袭加之饮食起居调摄失度,导致肺、脾胃、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邪毒久羁滞留鼻窍,腐蚀鼻窦肌膜所致[6]。该病主要病机是肝胆、脾胃湿热循经上扰鼻窍,熏腐肌膜致鼻窍不利,脓涕量多不止。历代医家认为:本病以实证为主,临床常表现为湿热夹杂并存[7]。《素问·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清渊汤具有清热利湿、通窍排脓之效,方中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利湿,为君药,有较强的抗菌抑菌作用;桔梗、薏苡仁宣肺排脓,为臣药,能促进脓涕引流;藿香、白芷、辛夷花、苍耳子、川芎、薄荷、细辛芳香通窍,行气止痛,共为佐使药,可有效缓解鼻塞、头昏、头痛等症状;合用鱼腥草、甘草能显著增强解毒抗炎的作用。诸药合用,使湿热可清、浊涕得除、鼻窍通利,则诸症自愈。临证时可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益气健脾、清泄肝胆之品。笔者亦十分注意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遵“四季脾旺不受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古训[8],临证用药宜轻宜缓,防止过用苦寒克伐而损伤正气,遣方常加薏苡仁、藿香等既可化湿排脓又可醒脾和胃。

中医药治疗从整体辨证出发,在抗菌消炎、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9]。本研究表明:清渊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较好,具有标本兼治、迅速起效、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8参考文献

[1]田勇泉,韩东一,迟放鲁,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84.

[2]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8-133.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2):92-94.

[4]李斯斯,陈建福,余咏梅,等.规范化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86-87.

[5]刘勇刚,张伟,鲍诗平,等.仙露贝联合鼻渊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6):427.

[6]常瑞霞.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窦炎118例[J].河南中医,2008,28(2):58.

[7]韩俊娜,青淑媛.复方鹅油滴鼻剂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2):235-236.

[8]李莉莉.浅析中医脾胃学说[J].中医学报,2010,25(1):79-80.

[9]李良波,谭军武,龚成,等.难治性鼻—鼻窦炎的综合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86-87.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6-0022-03

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6.11

作者简介

任应化(1979-),男(汉族),河南固始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9;修回日期:2016-03-31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急性结膜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老年性便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