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与合谋:关于学院舞者与草根舞者的思考及启示
——以2013年上海东方卫视《舞林争霸》为例

2016-07-12 10:30石胜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名作欣赏 2016年36期
关键词:学院派草根舞者

⊙ 石胜[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对抗与合谋:关于学院舞者与草根舞者的思考及启示
——以2013年上海东方卫视《舞林争霸》为例

⊙ 石胜[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2013年2月,上海东方卫视启动《舞林争霸》节目,一方面学院舞者与草根舞者通过赛事相互对抗,草根舞者的崛起实为为一场夺权运动,蚕食着原本属于学院派的东西,舞林争霸,与其说争的是生存权不如说争的是话语权;另一方面草根与学院舞者也存在着合谋,草根并不一定就完全是草根,他们同时也在吸收着学院派的东西,学院也并不就仅仅是学院,他们也在吸收着草根的东西,类似中国传统文化的雅俗互动。同时通过草根与学院的争锋,对当下学院舞蹈教学也有诸多启示,传统的教育模式如何突破瓶颈,开拓出新的培养机制,培养出更多具有风格多样性的舞蹈人才。⊙ :学院草根舞蹈风格性文化

一、舞林争霸中的学院舞者与草根舞者学院,“Academy”,始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17、18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中法国的学院派因官方特别重视,所以势力和影响最大。学院派重视规范,包括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学院舞者一般来讲就是舞者有经历过艺术院校科学、系统、规范、严谨的专业训练,短则三四年,长则八九年,在舞者身体柔韧度的训练以及技术技巧的运用方面都有严格的考核要求。舞林争霸选手里面,唐诗逸经历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训练以及北京舞蹈学院大学本科的学习,因此她在肢体的开发、舞蹈技术技巧的运用、艺术表现力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学院派优秀舞者的标准。

“草根”并不是特指经济或政治上的某一个群体,而是从社会和思想意识的角度泛指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群众性的社会阶层。草根舞者的职业五花八门,大多数来自民间的各个行业,也有很多从事公务员、科研管理等。阎国超,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肚皮舞舞者,他曾经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计算机工作者,不是舞蹈科班出身的他以自己的刻苦与努力以及天生对舞蹈的悟性,在舞林争霸四十强选手中以独具特色,风格性极强的肚皮舞征服了评委和观众。27岁的成都草根舞者孙科期望通过舞林争霸这个舞台让所有的观众看到他是一个有思想的舞者,而不仅仅是一位反串角色。通过他们,我们不难看出草根舞者从人员的人生经历构成来看具有多元性,在参与面上具有广泛性,而且参赛选手具有较强的个人主义特质。

二、学院舞者与草根舞者的对抗中国的舞蹈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学院在主导大众文化方面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掌握着主要的话语权。学院对中国的舞蹈事业的贡献毋庸置疑,今天中国的舞蹈事业能够取得如此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各学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非专业舞者走进了舞蹈圈,他们的加入扩大了舞蹈文化的外延。这些非专业舞者长期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汲取着民间丰厚的文化养料,他们演绎出来的舞蹈,具有真实性,贴近老百姓,用现在比较时髦的一句话“很接地气儿”。草根舞者无论是从舞蹈的参与人数的量上还是舞者文化教育背景方面都体现了广泛性与多元性,草根舞者与学院舞者的共存是扩大当今舞蹈文化的重要基础。从深层次看草根舞者的加入崛起实为一场夺权运动,蚕食着原本属于学派的东西,舞林争霸,与其说争的是生存权,不如说争的是话语权。

在现代社会,随着草根舞者民主与个体意识的增强,与之对立的传统的学院精英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草根舞者是在大的草根文化背景渗透下历史趋势的表现,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草根舞者的崛起也是舞蹈文化本来意义的回归,是舞蹈能够延续,保持其本身旺盛生命力的主要载体。正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所说的,下里巴人也好,阳春白雪也罢,都有其生存权利。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草根舞者的崛起可以看作为一场夺权运动,蚕食着原本属于学院派的东西,舞林争霸,无论争的是生存权也罢还是主导权也好,其结果是打破以往学院舞者一统天下的局面,让草根舞者也享有学院舞者同等的话语权。一方面,不可否认草根舞者在舞蹈肢体的开发、技术技巧的运用以及在舞蹈艺术的“高雅”品味方面与学院舞者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草根舞者以他自身的优势,原生性、真实性、创新性,活跃在不同类型的舞台上,扩大了舞蹈文化的外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文化的逐渐多元,让草根舞者在中国舞蹈文化语境中享有同学院舞者同等的话

语权,同时草根舞者提供的新动力对于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意义也十分巨大。

三、学院舞者与草根舞者的合谋2013年5月落幕的上海舞林争霸,学院派选手占据着大半壁江山,张傲月、朱洁静、唐诗逸等以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一个电视栏目为何对这些舞蹈圈子里的优秀舞者产生了如此大的吸引力,导致首席们放下自己以往华丽的光环和草根舞者同台竞技?其实草根与学院舞者也存在着合谋,草根并不一定就完全是草根,通过比赛他们同时也在吸收着学院派的东西,学院也并不就仅仅是学院,他们也在吸收着草根的东西,这就类似中国传统文化的雅俗互动,没有永恒的雅与俗。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是选手观念的变化,在舞蹈行业里面经常有圈内红、圈外冷的现象出现,你也许在舞蹈界是数一数二的,有各种机会去担任各种舞剧的一号演员,但是对你有认知与了解的观众却几乎少得可怜,毕竟舞蹈或者是舞剧是剧场艺术,受众面很狭小。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受众面极为广泛,选手们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获得极高的人气;另一方面是参与平台的特殊性。电视作为公众媒体,通过直播的方式把每位选手的表现传递给观众,选手好与不好不仅仅是评委们在考量,同时亿万观众在内心也会为每一位选手打下自己的分数,在这样的一个公众平台上,无论你是首席还是草根面对同样的比赛规则,选手们都会努力地去为自己争取晋级的机会。

四、舞林争霸的落幕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学院舞者与草根舞者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我们对当代舞蹈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挖掘学院舞者和草根舞者各自存在着优势和不足,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学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草根正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由于草根舞者生活环境的民间性,舞蹈在生活价值的保留上通过草根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但是另外一方面草根舞者的层次显得良莠不齐,在表现节目内容上、肢体语言的开发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庸俗与浅陋,这也是草根舞者的一大弱点,因此需要学院舞者对草根舞者的专业上的指导。相对于草根舞者,学院舞者始终占据着专业上的话语权,但是学院舞者的标准化、缺失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舞蹈文化水平价值的降低,学院舞者内部甚至出现了迷茫、世俗、狂躁等等情绪,部分舞者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因此也需要草根舞者在思想上给予交流与引导,及时调整各种新问题,两者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我们对当代舞蹈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挖掘。

(二)当代中国舞蹈教育模式应从传统单一向多样化发展中国专业的舞蹈教育起步较晚,1954年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专业舞蹈院校——北京舞蹈学院。在训练体系上多采用国外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无可厚非,同时也是当今众多艺术院校所采用的训练模式。招生模式上身体的标准化(三长一小)以及统一的训练方式导致了学院派舞者的趋同,同一所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连笑容都是趋于一致性。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学院教师的训练方式以及思维模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的创新性与个性化被统一标准的模式化所淹没,导致中国现在无论是单个舞蹈作品、舞剧还是舞蹈诗,趋同现象都比较严重。一样的教学环境,同样的教学模式是这一现象的诱因,如今是文化多元的社会,舞蹈教育也应该采用多元性,要想避免舞蹈作品趋同现象的发生必须从源头抓起,传统招生模式标准有它的科学性,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一标准扩大化、绝对化,这样就会把许许多多热爱舞蹈但是条件不好的孩子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实行分层教育,采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驾齐驱,培养精英舞者是众多艺术学院的梦想,但是现实是残酷的,那只是凤毛角,精英下面站着的是许许多多平凡的舞者,这些舞者艺术表现方式的雷同导致个性的缺失,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现阶段舞蹈艺术教育的悲哀。正如杨丽萍老师在舞林争霸中所讲的:“为什么我们舞蹈缺乏个性的舞者,可能是因为我们这种教育方式,因为他们不去寻找天和地,自然和生活给你的灵感,他们在枯燥的生活里找不到灵感,所以他们就没有很好的作品,没有很好的感知。”其实专业艺术院校完全可以降低自己的身段,大胆改革创新,培养大众的个性化舞者,营造人性化的舞蹈文化环境,训练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舞蹈语言,在这样环境成长的舞者将会对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周浒.《美国偶像》背后的文化动因[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下半月).

[2]刘畅.从精英文化到草根文化——从“超级女声”火暴看国内文化发展趋势[J].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2006(2).

[3]高娴.当代中国草根文化符号的审美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25.

[4]杨春时.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石胜,硕士,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学院派草根舞者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学院派主义
校园“三剑客”
草根艺术家
草根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