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6-07-12 01:48刘静霞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7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预防效果产后出血

刘静霞(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1)



干预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分析

刘静霞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1)

【摘要】目的 分析干预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正常分娩的8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予干预性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与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显著。

【关键词】干预性护理;产后出血;预防效果

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等,给予产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产妇产后出血、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本研究将行42例干预性护理的产妇,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正常分娩的8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8.43±7.6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1±2.83)周,孕产次1~2次,平均(1.50±0.58)次。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9.01±6.24)岁,孕周35~42周,平均(38.20±3.06)周,孕产次1~2次,平均(1.47±0.62)次。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入院接待、病史采集、产前检查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①护理人员在产妇产前用亲切的语气耐心介绍产程经过、分娩机制等事项,以缓解孕妇紧张等情绪,帮助其做好分娩心理准备。②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时按摩其下腹部和腰骶部,积极与产妇交流以给予精神鼓励,指导其通过宫缩时屏气增加腹压而促使胎儿顺利娩出,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时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以保持体力。③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后密切注意其子宫收缩、阴道出血以及生命体征等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保持膀胱空虚。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依据Zung氏在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产妇心理状态,共20个条目,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得分与心理状态成反比;采用称重法统计两组产妇在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2]。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SA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s,n=42,分)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s,n=42,分)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8.72±9.63 44.59±7.86*※对照组 58.14±9.70 50.13±8.02*

2.2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s,n=42,mL)

表2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s,n=42,mL)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产后2 h出血量  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组 91.35±62.49※ 172.56±150.48※对照组 140.68±112.37 261.03±203.17

3 讨 论

产后出血在分娩中的发生率为2%~3%,其发病机制多与胎盘、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相关[3]。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经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护理后是(44.59±7.86)分,对照组是(50.13±8.02)分。由此可知:干预性护理在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方面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推测其原因在于,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在产妇产前、产中均注重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在产妇产前即告知分娩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减轻产妇心理顾虑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与产妇交流、按摩、指导呼吸等均有助于产妇放松机体,进而缓解疼痛感[4]。

同时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干预性护理更能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考虑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干预性护理方式的特点关系密切,护理人员从产前、产中、产后着手,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整体性护理:在产前加强心理干预可增强产妇分娩信心,并使其在分娩时保持良好状态;产中按摩产妇下腹部和腰骶部可减轻其疼痛感,与产妇交流可分散其注意力并减轻产妇分娩的孤独感而获得精神支持,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方法可降低其机体生理应激水平并维持各器官稳定运转而减少出血量,宫缩间歇时指导产妇放松全身可使骨骼肌肉减少张力、降低产妇血压并促进其宫口扩张,从而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密切注意产妇生命体征等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师处理,可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干预性护理可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娟,胡春柳,钟慧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4(20):97-98.

[2] 王新惠,黄如兰.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3,5(25):791-793.

[3] 吴玮.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5(11):56-57.

[4] 叶妃恩,童燕琴.缩宫素联合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出血42例[J].中国药业,2012,23(21):94-95.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234-01

猜你喜欢
预防效果产后出血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曲安奈德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