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6-07-12 23:20丁晨
考试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

丁晨

摘 要: 通过全面分析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现状,充分认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行相关研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特点,构建一套适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提高职教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 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伴随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教育部职教成教司王继平副司长在《职业教育30年的回顾和展望》的报告会中提出:(1)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和数量有了很大扩大和增长,但是总体上说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办学条件差,办学规模不适应等问题,“个人缴费高、预期收益低”、“人人有需求、服务难保障”等问题日益严重化。(2)我们要深化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体制和企业发展模式的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制度的提高,在办学方针上要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可以缓解目前的“用人荒”、“就业难”等问题[1]。随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区要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强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此后在中山大学首批200多名学生作为试点对象,国家教育部也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名单。现代学徒制可以把教育和劳动最佳结合起来,在高职院校中建立适合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及特点

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的“学徒制”(Apprentice System),传统的“学徒制”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是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要形式,学习知识技能等。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学校合作,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最突出特点就是学生和徒弟、教师和师傅等双重身份的结合,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比,师傅与徒弟的关系更强调学中做,做中学,重点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二、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几所职业大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近年来比较重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去实训基地学习,学生真实体验职业角色,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实践练习,实践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职业操守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以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1.政府层面支持力度还需加强,很多企业不愿意校企合作,认为校企合作比较浪费精力,自己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去了别的企业。很多企业认为学生去企业实习,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影响企业效益。2.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很多教师毕业后从事教学,没有去企业实习或者挂职锻炼的经历,很难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所以在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愿意参与。3.一些学生不配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他们认为这样会限制以后就业,另外一些学生家长片面地认为到企业实习不安全,导致教师很难组织学生。

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策

现代学徒制需要政府出面协调,企业与学校通力合作,以学生培养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或者半读半实践的形式,把学生的专业和就业岗位紧密结合,重视理论基础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加大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力度[2]。1.政府出面,为企业和学校做好“润滑剂”。首先政府要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企业得到利润的同时最好让学生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吸引企业都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政府出面搭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平台,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3]。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学校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学生的发展,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比如:在工业自动化实训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机械制图或者物理这些偏理论的科目可以减少,但这样忽视了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是相互渗透的,既要重“技术”又要重“能力”,实现传统教育课程与就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3.提高师资力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因素,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具有企业锻炼经历,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多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4]。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通过考核鼓励学校和企业找出不足,同时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激发学生自我成长。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协调,搭建平台,学校与企业极力配合,以就业为导向,以更好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忠,王筱宁.学徒教育在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的方式和作用——以近代学徒教育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08(2).

[2]陈俊兰.中国学徒制的现实与运行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1(33).

[3]方艳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研究——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D].广西大学,2008,4.

[4]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