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以瑞昌剪纸为例

2016-07-13 08:55王辛欣九江学院艺术学院332005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剪纸民俗文化遗产

王辛欣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332005)

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以瑞昌剪纸为例

王辛欣(九江学院艺术学院332005)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无形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的生命记忆,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它并传承下来。本文将以瑞昌剪纸为例,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如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积极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

新农村;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剪纸

本文为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G2015171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整个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人类的生命记忆。在地处全国中部的江西这片红色故土上,曾经孕育了庐陵文化、临川文化等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名片。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巨大的变迁和压力,切实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已经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两项主要任务,两者紧密结合,十分有益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

江西的非物质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目前江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七十余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五百项,其中包含了传统戏剧、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种形式,传统美术中尤以瑞昌剪纸为例,千百年来,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整合已经形成了自已的独特个性和风格,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民间民俗艺术品种之一,2008年6月,瑞昌剪纸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瑞昌剪纸的价值和保护被提到了一个国家级认可的高度,问题在于,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入选,而是怎样把瑞昌剪纸这一传统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它更好地被保护,被传承,这样才能让它可持续发展,作为江西的一张文化名片,向更多的人展示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体验和享受。笔者将就此问题通过如下几个层面试做阐述。

一、瑞昌剪纸概述

瑞昌剪纸是一门起源于汉代的民间民俗艺术,瑞昌地处江西北部长江南岸,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地影响了瑞昌剪纸的风格,让它不仅融合了南北方的特点更具备自己的独特个性,1993年,瑞昌市还被文化部授予了“中国剪纸之乡“的美誉。众所周知,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以此来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取源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民间剪纸艺术属于即逝艺术,之所以能流传关键还是靠传承,也就是通过手艺人言传身教,把那些民俗观念和剪纸纹样以及自己在实际创作中的经验传承给下一代,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是当地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创作上,瑞昌剪纸采用“非镂空”的手法,造成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艺术效果;在选材上最常见的主题是花鸟鱼虫或者各种人物,并且包含着各种吉祥寓意;造型上不受时空、真实、解剖限制,主要在农村妇女中传承,还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老民间传统剪纸的“原汁原味”,正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瑞昌剪纸昂首于剪纸艺术之林并深受群众喜爱,无论有没有入选国家非遗项目名录,它本来就是,所以保护和传承瑞昌剪纸是非常必要的。

二、瑞昌剪纸的生存状况及开发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瑞昌剪纸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瑞昌剪纸在民间的生存情形大概有有以下几种。

第一,保护传承的人才青黄不接,未能形成较为合理的梯次。瑞昌剪纸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受到特别高的重视,传承人高龄化趋势明显,大多数都是七十余岁的高龄,传承断层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年轻人没有意愿继承这门手艺,传统的师傅传承、家族传承虽在延续,但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其难以适应今天的生活方式。所以,笔者认为,传承需要创新,传承的方式也需要创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剪纸艺术可以注意和相关高校的匹配度,考虑其是否可以成立教学实践基地,或者设置专门的学科和相关专业,成为学校学科体系中的一员,这样一来,既能够发挥高校的长处,对传承人提供最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年轻学生面对面地接受剪纸教学,通过现场感受来加深对非遗项目的情感认同。

第二,剪纸艺术未能形成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剪纸艺术如果不能形成专业化、产业化,与市场对接,是很难面向大众的。为此,要扩大瑞昌剪纸的知名度,应该设立专门的文化公司来从事剪纸作品的创作和经营,对瑞昌剪纸进行包装再设计,不仅仅是作为独立的剪纸,更应该携手设计师,向优秀衍生艺术品学习,打造适合瑞昌剪纸的衍生品创作,这样才能让瑞昌剪纸走向市场化发展道路,用盈利来发展民间艺术。

第三,从消费角度来看,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如果脱离了生活需求,无异于把非遗当作目的,把人当作实现手段,使文化凌驾于人之上,这样不可能走得远。所以我们要把瑞昌剪纸融入新的生活方式。

再者,对于非遗的创新,不仅仅是开发手段上的创新,更要考虑宣传上的创新,如何对瑞昌剪纸艺术加以推广,媒体应该给瑞昌剪纸艺术一个展示的舞台,不仅仅是通过电视媒体和传统报业,还要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形式来推广,比如网络APP、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平台。面对瑞昌剪纸文化的传承,非常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在2015年6月,在被誉为“风景最美高铁”的车窗上,精美的瑞昌剪纸首次被张贴在高铁车窗上,成为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的确,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想让这些传统艺术恢复往昔的光彩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我们还是要努力想办法让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能够保存和传承下去,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无数伟大的文化遗产和创造被遗留在岁月的洪流中,虽然消失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能再生,但是随着认知的进步,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们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只有加强对瑞昌剪纸的宣传推广,打造适合瑞昌剪纸的衍生品创作,才能用盈利来发展民间艺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责任。

[1]谭志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 安徽农业科学,2011(4).

[2]瑞昌剪纸.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D B/O L].(2016-07-29)http://www.jxfysjk.com/show.asp?id=42.

[3]杨婷婷.高校剪纸艺术公选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现代装饰•理论,2013(11).

王辛欣,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单位:九江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剪纸民俗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民俗中的“牛”
剪纸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民俗节
Tough Nut to Crack
漫画民俗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