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文化研究现状评析

2016-07-13 09:06张宝生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评析

张宝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5-000-02

摘 要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梳理近10年来学界对国有企业文化研究文献,对国有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策略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做了简要的评析。

关键词 国有企业文化 研究现状 评析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一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是当前学界和实业界非常重视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搜索平台,以“国有企业文化”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时间跨度为2006年到2016年,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相关文献428篇。另外,涉及到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专著有申望、李秋燕的《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刘光明的《企业文化》、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管理》、陈军的《现代企业文化》等10余部。

文献研究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既能反映出该领域的受关注程度,又能反映出自身的发展水平。我们选取文献年度发展态势作为分析指标之一,以便分析国内学界对该命题研究变化的时间趋势。检索到的428篇有关研究文献,每年度涉及的研究文献篇数及发展态势如下。见表1。

从图1.2来看,从2006年开始,有关国有企业文化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加,说明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化,关于国有企业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一、国有企业文化研究的现状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内涵

国有企业文化的界定,首先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自从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学术界就热衷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进行讨论界定。由于研究角度的差异,于是产生了不同的定义,有人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作过粗略统计,共有180种左右。

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界定侧重在价值观、行为模式的理解。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迈克尔.茨威尔指出:“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2]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五个方面的要素:价值观、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这些要素涉及企业由内到外,由虚到实的各个方面。

国内学者也有不同的概括。例如管理新阶段说、总和说、同心圆说精神财富及其载体说等。综合众多的看法,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侧重在价值共识、共有、共享。魏杰指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学者刘光明也谈到:“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

根据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国内学者对国有企业文化普遍认可的概念:“在长期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确立的、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作用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 ”

(二)国有企业文化特点

国外对中国国有企业文化研究较少,国内对国有企业文化特点的观点主要有:一是强调国有企业文化的“政治伦理”特点。胡正荣认为,“国有企业文化具有伦理至上、政治为本、注重人事、缺乏个性和非制度化的特点。”巩向臣指出:国有企业文化具有关系导向明显;“家文化”导向明显;业绩导向和责任导向并重的特点。

二是指出国企文化的“企业”特点。黄河涛、田利民认为,“企业文化具有管理学特征、人文特征、民族特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化,企业文化又具有独特性、继承性、共享性、隐蔽性、强制性的特征。”

三是强调国有企业文化的“精神”特征。例如,西凤茹指出,“老国有企业的精神基调是‘自强不息、‘以义制利影响了老国有企业的价值导向,‘诚实守信成为老国有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界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到位。华锐指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无用论、万能论、领导论、标签论、速成论、难办轮等认识上的误区。”陈甘霖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在发展上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

二是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性不足。李平认为,国有企业文化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表现为:集权主义文化、关系经济文化、宗派主义文化、官本位文化。巩向臣认为 国有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是:创新性不足;平均主义倾向严重;拉帮结派行为频发。

三是国有企业文化存在落后的内容。齐平认为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对政府依赖性强;官本位意识导致制度异化;制度贯彻不力,文化凝聚力不强。白光、马国忠认为,“不少企业存在愚民文化、理想文化、‘高压文化等病态文化”。

(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一是是国有企业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例如齐平提出国有企业要提升建设企业文化的自觉。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企业提升文化自觉;企业领导者要采取相关措施提升企业员工的文化自觉;企业员工应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创造条件提升企业文化自觉。很多学者认为国有企业要注重良好企业文化的培养。一是构建学习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二是构建创新文化,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三是构建和谐文化,推动众要素和谐关系的发展;;四是构建融合文化,保持集团文化与子公司文化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二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坚持民族性与企业个性结合。黄卓龄等认为,国有企业文化必须体现民族特色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每个企业特点,实行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体现时代精神,重视创新和创造的文化氛围。董耀鹏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文化,应塑造国有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

三是要重视市场规律,善于向民用企业学习。邓诚指出,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国企文化建设中,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用好人才资源;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建设‘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文化;借鉴民营企业文化成功经验。”

二、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首先,国有企业文化研究得到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大量企业文化的专著出版,并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同时相关的实践性研究也开展了很多,取得了可喜成绩。

其次,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存在着许多缺陷。首先是介绍国外的理论过多,自身的理论建设不够。几十年来中国也总结了一些本土的企业文化理念,但是这些与国外的理论相比较还缺乏厚重感,还不能被称为“理论”。

最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要求加强企业文化的呼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现状就启示我们,一方面应该对国外的理论加以融化和吸收,另一方面更要立足本土,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增养迎接日本的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44-46.

[2] 迈克尔.茨威尔.创建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M].王申英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34.

[3] 泰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北京:长河出版社,1983:15.

[4] 魏杰.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5.

[5] 刘光明.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4.

[6] 宋海峰.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0(2).

[7] 胡正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之魂[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31-32.

[8] 巩向臣.论国有企业文化现状及改善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2(3).

[9] 黄河涛.企业文化学概论(第二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52—55.

[10] 西凤茹.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文化的沉淀分析与优势发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47—49.

[11] 华锐.新世纪中国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25一29.

[12] 陈甘霖.浅谈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1(5).

[13] 李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体系重构的必要性[J].商业研究2001.4.

[14] 齐平.文化强国视野下国有企业文化自觉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14(1).

[15] 马国忠.企业创新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49.

[16] 余霞.关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考[J].广西电业,2009(7).

[17] 黄卓龄等.试论国有企业的文化再造[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

[18] 董耀鹏.大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文化力[R] 学习导报,2007(11).

[19] 邓诚.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7).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评析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