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农业”将给健康带来福音

2016-07-13 11:55谭敦民
科学养生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量元素作物营养

谭敦民

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农业发展委员会主任赵其国教授等人,来到“北京留民营功能农业示范基地”,实地考察基地发展情况,参观、品尝了基地种植的富硒草莓、富硒黄瓜,并欣然题字:“中国生态功能农业第一村”。注意,这里提出了“功能农业”这个概念。

据了解,“功能农业”是中国科学院2008年编纂的《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中提出来的,首倡者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教授。

不久前,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了《功能农业》这本专著的新书发布会,著作人就是赵其国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尹雪斌博士。这也是这个农业新学科建立以来出版的首部专著。

那么,功能农业是怎么回事儿?什么是功能农业?这种农业将为人们带来什么?

据尹雪斌博士介绍,“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简单地说,就是生产出的农产品能够定量满足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营养需求,比如,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所需要的钙、铁、锌、硒等,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抵御癌症、延缓衰老的目标。

人体健康除了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以外,还需要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这些必需的微量营养缺乏或长期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健康问题,最典型的如“克山病”问题。“克山病”是因1935年最早发现于黑龙江省克山县而得名,急性重症患者抢救不及时能够突然死亡。

40岁的李铭是来自浅山丘陵地区农村的打工仔,在企业工作勤勤恳恳,受到好评。可有一天,他感觉头晕、恶心、烦躁不安、反复呕吐,接着突然昏迷过去。这可把工友们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到大医院抢救。经医生检查,李铭属于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和严重心律失常,被初步诊断为“克山病”,经过对症治疗,才逐渐康复。著名“克山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维汉教授指出,克山病与单一膳食有关,是一种与营养因子有关的地方性心肌病。科学家于树玉教授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最终用微量元素——硒,把克山病治愈,并因此获得了国际“施瓦茨奖”。我国不少浅山丘陵地区由于土壤中缺硒,居住于此的人们极易罹患此病。中国营养学会认为,攻克因缺硒引起的克山病是营养学里程碑式的事件。

我国是缺硒大国。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硒含量全面测量显示:从东北三省斜穿至云贵高原,国土面积72%的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属于严重缺硒地区,因此,种植谷物的95%都达不到国际硒含量最低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告诫,中国公民缺硒已逼近健康警戒线!据专家介绍,缺硒不仅会罹患“克山病”,还会直接导致8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披露,我国目前有几个不太光彩的称号:肝病大国、糖尿病大国、癌症大国、心脑血管病大国,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糖尿病患者高达1.1亿,癌症患者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平均每15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缺硒地带,患各种恶性肿瘤的人数居高不下,患高血压、糖尿病、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确认硒是抑癌剂。美国亚利桑那癌症中心研究表明,补充微量元素硒可以防止多种癌症的发生。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发现,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可使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和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5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专家研究发现硒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达到防癌、抗癌作用。

硒是一种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元素,只能靠从食物中获取,所以粮食缺硒就造成了国人严重缺硒。著名营养专家于若木指出:“人体缺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该像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特别要注意抓好老年人的补硒工作。”

当然,国人膳食中缺乏的不仅仅是微量元素中的硒,硒只不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微量元素缺乏也被称为“隐性饥饿”,因为这种缺乏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营养缺乏,但长期微量元素缺乏,会使人体健康受到损害。

据统计,“隐性饥饿”威胁着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而我国正是世界上“隐性饥饿”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许多国人面临着营养摄入不足和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压力。

功能农业就是针对区域性人群缺硒、锌、铁、钙、碘等矿物质的现状,按照提高食物链矿物质水平的设计理念,采用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研发出矿物质植物营养剂和生物矿物质食品添加剂两类产品,分别用于生产功能性农产品和功能性食品。就是说,直接种植生产出富硒、富铁、富锌、富钙、富碘的作物。与传统的在食品中强化或补充营养的方式相比,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强化营养更直接、更安全、更具优势。

多年前,我国就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作物营养强化”的项目,这个项目旨在通过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营养科学,培育、研发和推广中国的富含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和叶酸、花青素等营养物质的作物新品种。“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选择了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和甘薯等主食作物作为目标作物,结合中国微量营养缺乏的状况,重点开展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强化研究。

这个项目培育的β-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的检测结果表明,食用富含β-胡萝卜素的甘薯可以明显改善儿童体内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而通过作物营养强化甘薯的推广,每1元的投入可以产生300元左右的效益。因此,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也非常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发育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培育出彩色小麦品种,河北省栾城缘来农业专业合作社就种植了他们培育的紫色茎秆、抗旱高产的紫色小麦。这种小麦的麦粒也是紫色的,与普通小麦品种相比,除了颜色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紫色小麦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含量更高。由于冀中南部土壤富硒,紫色小麦麦粒中微量元素硒含量也比较高。

赵其国院士总结了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高产农业是第一发展阶段,是为了让人“吃饱肚子”、不挨饿,是很长时间以来农业的重要任务,甚至在未来仍是中国农业人的重要工作之一;绿色农业是为了让人“吃得安全”,属于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重心是保持良好生态基础,尽量减少农产品中有害的东西,有机农业是这一阶段的最高级;功能农业则是为了“吃得健康”,属于第三个阶段。通过农产品的营养化、功能化,让它成为维护、提升人体健康的重要载体。赵其国院士预测:到2020年,我国功能农产品将有80~100种,产值达1000亿元。

功能农业的使命就是让农产品进入功能时代。功能农业的核心要求是,农产品中某一种或几种健康有益成分基本定量,并可以标准化实现。目前,狭义上,功能农业实践应该着重于矿物质等较易实现标准化强化的类别;广义上,功能农业也可包括明确具备功能性的农产品生产。

猜你喜欢
微量元素作物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解析中微量元素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