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左右的心脏病患者服药出问题

2016-07-13 11:58赵寒
科学养生 2016年7期
关键词:保健品服药心脏病

赵寒

68岁的许大娘体态较胖,是一位老高血压患者,自己就会测血压,平时服用两种降压药,几年来血压一直控制得不错。近期到了温暖的夏季,血压没那么高了,她就减了服药的量,感觉也没什么事儿。但有一天她忽然感觉头晕迷糊,家人赶紧送她到医院,她的高压已经升到了180汞柱。医生问明原因,责备她不应该自作主张、自行减药。许大娘后悔不迭。

据黑龙江省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王政博士介绍,心脏病患者服药存在诸多误区。像许大娘这样自作主张、自行减药的患者是一部分;还有的患者不遵医嘱不按时吃药、擅自停药;还有的患者似懂不懂、自以为是,自己给自己下药;还有的患者服药跟着广告走,广告宣传什么,他就相信什么、服用什么;还有的患者用保健品代替药物,结果出了问题。

王政博士还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他主攻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心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各类重症和复杂病人的支架植入治疗等的临床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6项各级各项奖励。

美国《内科医学年鉴》披露,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调查显示,即使有药剂师的指点,出院后的心脏病患者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用药错误。有的是用药混乱造成身体伤害,还有的是用药的不良反应。但大都是小错误,危及生命的只是极少数。观察研究发现,大约50%的患者服药会出各种问题。据了解,美国每年因为用药错误而入院的病人至少有150万人。

王政博士指出,心脏病患者服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千万不可儿戏、千万忽视不得。他特别告诫,心脏病患者在以下方面需要多加注意。

一是要避免出现不遵医嘱、该用不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症患者也日益增多,而高血脂又是脑卒中、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并能够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的恶化。所以高血脂患者应十分注意通过调节饮食、运动、服用各种降血脂药物等方法控制血脂。常用的降脂抗动脉硬化药物对防止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危险具有极大作用。很多患者以为血脂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不用药物了,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王政博士特别指出,心脏病患者血脂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也需要用药。心脏病患者的血脂和一般人不一样,对这些患者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以避免出现突发性的危险。

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类药物对肝脏有影响,有的患者看到药品说明书以后,怕肝脏有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就自己私下停止服药。王政博士指出,其实,医生从专业角度已经留意到这些问题,服药后轻度的转氨酶升高是药物发挥作用的正常表现,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会造成轻度转氨酶升高,医生早已经评估了风险的发生率。其实,吃药造成的严重肝损伤、肝衰竭与不服药的普通人几乎没多大区别,权衡利弊还是坚持服用降脂药物为好。

再比如,每天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减少血栓、减少心肌梗死起很大作用,有的时候还是关键作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天应该保持75~325毫克的摄入量。但阿司匹林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很多患者因此就私下把这种药给停了。还有的人减量吃,两天吃一片。王政博士指出,两天才吃一片,如果低于75毫克,基本上没什么作用。如果每天能够坚持服用一次阿司匹林,最好每天睡前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胃肠道刺激较小,适合于需要长期服用的患者。如果是胃肠道不能耐受的患者,饭后服用的同时,可遵医嘱和胃药一起服用,以免刺激肠胃。如果仍然觉得胃肠道不适,需要换药,需要找专门医生,可以换服氯吡格雷等。

二是盲目跟风,看别人用什么药、广告卖什么药,就吃什么药。

王政博士指出,高血压症在不同人身上会表现为不同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不同体征的高血压患者,用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多种不同的高血压治疗方法。很多患者用药不是通过医院、医生,而是通过口口相传,或者通过广告宣传,私下到药店买药用药。这是很危险的!

高血压患者应该找心血管内科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用哪一类降压药,以及需要控制那些危险因素等,都应听专业医生的。

就降压药物而言,基本上不存在哪一类药物更好、哪一类更差,只需考虑哪一类药物更适合患者。所谓适合药物,就是指降压效果理想、稳定,同时又不会引起其他不适的药物。一旦摸索到适合的药物,就可以长期服用。即使血压在服药情况下正常,也不要随便换药及停药,绝大多数高血压不太可能彻底治愈,所以必须坚持长期服降压药物。换药或剂量的调整都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大多数患者需要几类药物联合用,稍嫌麻烦,不过,现在已经有很多复方制剂可供选择。

一般情况下,夏季患者的血压往往比天气冷的时候低一点,有的人就自行停药或减药,开头提到的许大娘就是如此。这很容易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太高会发生脑溢血,而太低会晕厥,甚至猝死。专家告诫,夏季不要擅自停药、减药,否则就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三是有的患者用保健品替代药物,这具有极大的风险。

很多患者听信广告,把保健食品当作药物来用。不可否认,保健品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保健品厂商通过所谓“专家”讲课,夸大保健品的作用、误导患者。一位糖尿病患者家属听说某保健品能“根治糖尿病”,治病心切,花大价钱买了两箱。患者停了其他药物只吃这个保健品,结果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了危险。又如,一些保健品称可以使“乙肝转阴”,而事实是,乙肝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还不能根治。有些保健品称能“降压”“降脂”,结果患者服用以后血压、血脂升得非常高,十分危险。保健品不是药,它只能够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不能以保健品作为治疗手段,患病必须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有的保健品不仅不能治疗疾病,依赖其反而可能延误病情。比如,长期以来,不少心血管患者都相信深海鱼油对心脏健康具有保护作用。但研究发现,患有心脏病者摄入深海鱼油并不能降低其心血管问题的风险。

四是有的患者忽视非药物治疗。

相对于药物治疗,心脏病患者的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这一点往往被忽视。有的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以为服了药,就可以不加节制地随便吃喝,这是大错特错的。据了解,体重减轻10公斤,血压就可以降低5~20毫米汞柱,所以,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保暖等非药物因素的治疗,对心脏病患者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保健品服药心脏病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保健品知识ABC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服药禁忌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服药先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