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球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

2016-07-14 02:46
运动 2016年5期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技能训练

孙 莉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多球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

孙 莉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乒乓球教学中多球技术的运用方式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典型不足选用多球法,以学生体验感悟、强化训练矫正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技术要求与转化为熟练的特定技能。结论认为,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用2人发球的多球技术与多人发球的多球技术,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体能训练与竞技战术训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球技术;乒乓球教学;技能训练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其训练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其中多球技术作为乒乓球教学的一种新形模式,通过多人供球方式在营造切合比赛实际的氛围,能让学生在组合技战术的训练中,去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灵敏度以及相持能力,从而能有效地实现学生技能素质、体能素质与战术素养培养的统一,因此,非常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 乒乓球教学中多球技术的运用方式

结合教学的进度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用特定的环节或内容运用多球技术,是促进教学的基本方式。

1.1技能教学运用

根据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一般采用一对多的班级教学,即教师一个人讲解、示范的方式,其他学生观摩和学习。但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接收到的信息细节差异,导致学生之间掌握的技能就存在着微观上的侧重偏差。教学实际的运用中,表现为两种基本的模式:第一,单技能的教学运用。以采用两人多球技术为主,发球者根据教师讲解的要求和技能要求,结合对学习者的观察和体验,使其能快速掌握技能的多球方法。教师按照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基本分组,特定小组内的学生实施特定时间内的循环互教互学方式。第二,技战术组合教学运用。针对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学生,采用这种相对综合性教学方法较为适合,以步法和难度技术为主,通过常见的“多点多球”“交互式多点多球”“多球单练”等多球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发球技术、接球技术与进攻技术学习结合起来。为确保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技能指导、技能示范与实训队员之间高频率转换角色,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学习和切磋的机会。

1.2技能训练运用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能有效开展学生乒乓球技能训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与学生接受教师指导的密度,组织和实施分组下的多球训练活动,能在更多的时候以更多的角色开展技能训练和强化活动。按照教学进度的实际,操作性强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多技能的非技战组合训练。教师按照教学进度中累计教学的技能数量,组织学生开展多球的多技能训练活动。教师根据对学生已经学习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机地组织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组成互补性的小组,使他们在实际的训练中开展针对自己的强化训练活动。例如,在2对1的多球训练中,可以把正手攻球与反手攻球(推挡)技能掌握生疏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在轮流的多技能训练活动中,得到更多样化与全面性的训练。第二种,多技能的技战组合训练。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不对学过的技能做硬性训练的规定,学生之间可以应用学过的技能开展任何组合的技战多球训练活动。此种训练中,强化的是一对多的对抗性,在学生之间循环技战中去推动他们掌握和熟练地运用相关技能。

2 乒乓球教学中多球技术教学运用模式

乒乓球训练的多球技术,一般以发球或陪练为两人及其以上的形式为主,为确保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在课堂时间内和环节内,设计和组织适合的多球形式展开。

2.1多人对1人多球技术教学模式

常见的操作模式有2种:(1)多人对1人的接球训练,即以2个或3个人对1人发球的教学和训练模式。主要运用在初学阶段,以训练学生合法发球、握拍、站位、正手、斜手、侧身等基础性的技能。对看似陪练的多人可以训练他们合法发球与接发球的技能,对主要训练的一人则以接球和合法接发球训练等技能。(2)多人对1人的技战综合训练。以2个或3个人对1人的技战训练模式。其主要运用在具有一定基础且学生兴趣得到充分张扬的阶段。以推攻战术、两面攻战术、拉攻战术等基本战术的单种训练为主,在相对真实的实战氛围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技能个性化的创新潜力。

为了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教师在组织实施中,根据授课时现有的乒乓球设施数量和学生数量,对学生实施相对均衡的分组工作,或2人对1人或3人对1人,且在每个小组内实施循环性的训练方式,或按照时间或按照球得分或失分的数量,采取学生之间轮流训练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与严格的训练。

2.2多人对2人多球技术教学模式

在学生的技能和战术内容学习和掌握一半以上的进度时,采用多人对两人的多球技术模式,以相对综合性技战组合为基本的训练单元,对学生技术、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具有切实的驱动作用。教学过程中,由于乒乓球设施自身的限制性,决定了并不能同时采用过多人,使对抗双方出现了人力的相对均衡,以2人对2人、3人对2人为主要形式。因此,采取轮流作为训练主体的方式,可行且便于组织技能对抗。实施中,作为陪练的多人一方,需要以更加积极、变化性强与攻击性强的方式实施,使对方感受到压力和自身“技不如人”的挑战性,以此来激发他们积极训练的兴趣。

操作中,因为双方都是多人,教师在分组实施中就要根据班级总数减少分组的数量,尤其在对抗小组成员的搭配中,尽可能地采用全班性的动态搭配方式,使陪练的一方要处在相对性的技能、技术与体能优势中,这样才能让训练主体的一方存在压迫感,进而激发他们的潜能。比较适合的技战为拉、扣、吊结合战术与削中反攻战术等,以主动攻击性和反攻性战术为训练的主要科目。

3 多球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优点

乒乓球教学中,针对非专业性运动员的训练,采用多球技术对于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技能和战术的速成,以及他们日常娱乐和健身的运用,具有扎实性的推进作用。

3.1体能训练

无论是1人对多人,还是两人对多人的多球训练中,由于人数及其实力上的相对甚至绝对弱势,对被训练者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被训练者为了达到教师的要求或个人追求的水平,都必须超越常态地活跃起来。因此,足以说明多球训练法不仅运动频度大,其练习的强度也比较大,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和体能的同时,能提高学生击球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尤其是为了完成多人进攻的对抗,他们只能以高负荷的技能运动,去尽可能地学习和训练自己。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身体高速度变位、手臂高速度挥舞、腿部高速度滑动,其他相关的上臂大弧度运动、上身大角度扭动等,都直接对被训练者的体能形成驱动性压力。经过这种规律性的训练,学生的心肺功能、速度、耐力与灵活性等体能要素,都得到了切实训练和改善。在这种模拟性的“实战”型训练环境中,要比单纯跑步、引体向上等体能训练方式更有趣,把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战术训练与竞技意识和精神培养,有效地融为一体,实现了一举多赢。

3.2综合反应能力训练

由于乒乓球运动自身有着正手、反手、侧身、正反手结合、拉后扣杀、搓球、削球、旋转球等基本的技能或技术元素,又因在球与球拍、球桌、球网之间的运动摩擦中,又会按照力学的规律发生各种动态的变化,对运动者自身的反应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多球技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乒乓球落点的判断能力、乒乓球运动轨迹的敏锐性和准确性,以及对自己肢体部位的精确支配等方面的能力,既单方面要求高,也对配合性要求高。例如“多点多球”的训练,就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与准确的接球能力。在教学操作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及其技能内容,对其综合反应能力的训练提出相对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去自觉地控制自己,并向着理想的技能目标努力。

4 结 语

乒乓球教学中针对多球技术的运用,教师既要遵守一般的规则,如多球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实施中对实施多球的人数,也要结合实际做出切实性的变化,既要兼顾全体学生,更要针对特殊学习,尤其要对那些有天赋、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及技能基础过差的学生,让他们进行相对较多的训练,把培养专业人才和培养基本运动兴趣结合起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守刚,许立南.多球训练法中多人供球方式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1):83-87.

[2] 熊志超.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方案设计[J].体育学刊,2009(4):79-85.

[3] 王荣,乔纪龙.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1(3):81-82.

[4] 周洁.“多球+合作”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1.

投稿日期:2016-02-11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3-091-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5.046

作者简介:孙莉(197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乒乓球教学技能训练
领会教学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单球与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竞赛教学模式在乒乓球选项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师徒制”式机械制造人才培养实践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