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衡性是瑜伽教学中的重要特征

2016-07-14 02:46周学兵
运动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称根基平衡

李 佳,陈 东,周学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4)



论平衡性是瑜伽教学中的重要特征

李 佳,陈 东,周学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4)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瑜伽的能量均衡和对称性特征。结果认为,瑜伽通过调节人体重力与地球引力的平衡,调节肺内压与大气压压力差的动态平衡,调节身与心的平衡,实现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与大自然的平衡。建议:体位练习中,应准确找到体位的根基点,以脊椎为中心线,实现人体重心线与中心对称线的重合;体位练习中,应注意骨盆正位和脊椎的中心线作用,实现骨骼左右对称,肌肉的对称性收缩与伸展,使骨骼、肌肉、关节实现均衡性发展;注意冥想中专注对象的选择以及练习的持续性,实现宇宙中大我与我心之小我的平衡。

关键词:瑜伽;平衡;根基;冥想;对称

1 瑜伽的平衡性

“平衡”即均衡,在瑜伽文化中包括2层涵义。第一,对立双方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身心安定,能量均衡;第二,对立各方在数量和质量上相等、不倾斜,即变量均衡。平衡是事物在运动中暂时呈现的表象,它是相对的,随着事物的成长、发展,平衡中的各方也会在量和质上不断变化,直至更高一级的平衡状态。瑜伽中对立双方的能量均衡体现在整个身体层面,是身体重量与地球引力之间的平衡。为了维持身体重量与地球引力间的平衡,身体的重心应与地球引力之间形成平衡,具体表现到体位上就是身体根基的稳定。能量均衡体现在呼吸上,就是外环境中的大气压与肺内压的压力差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能量均衡体现在冥想上,就是身心与神圣者合二为一,体现在大宇宙与小我之间的平衡。瑜伽中对立各方的变量均衡,主要体现在身体对称性的均衡上。以脊椎为对称线的左右、前后、上下、内外的均衡。

2 瑜伽平衡中的根基

瑜伽作为一种体位法的练习,意思是在舒适或不费力的动作上维持一段时间。当骨头的长轴与重力保持在同一方向时,就能比较不费力地做出瑜伽姿势,从而使身体稳定。当身体稳定了,就实现了身体与地面的平衡。而体位中根基的稳定是身体稳定的保证。瑜伽是与大地连接的练习,每个体位都有与地面接触的根基。

在站立体位中,脚是根基;坐立体位中,坐骨是根基;倒立体位中,肩、头或者手是根基等。体位练习中寻找根基点便是保证身体重心与地面平衡的方法。当重心偏离了正中位置,这种平衡被打破,就是“身体失衡”,身体会通过自身的调整,建立新的平衡,但这种平衡是靠牺牲脊椎侧弯来维持平衡的。例如,当重心偏向身体左边,左腿和左腰的承受力比较大,身体倾向于向左倒,整个身体为了维持新的平衡,胸椎会导向另外一侧,形成脊椎侧弯或左腿的静脉曲张等病症,脊椎侧弯是腰锥、颈椎病的根源。当脚掌受力不平衡时,表现在脚掌点上,就是某些脚掌点受力比较大,某些脚掌点受力很小。当小脚指的脚掌点受力小时,小腿肌肉就向外突出;当脚后跟内侧的受力比外侧小时,腿内侧的肌肉力量小,就会形成“O”型腿;当脚后跟内侧受力大于外侧时,就会形成“X”型腿。当身体重心偏向于脚后跟时,脚后跟的根基点与地面连接的力量相对比较大,身体也会失衡,为了维持新的平衡,骨盆会后倾,胸椎会后弯,从而产生骨盆错位、子宫错位、驼背等疾病。在坐立体位中,两坐骨就是根基点,两坐骨连线的中点就是重心的位置。坐立时,向后向侧方拨开臀部肌肉,就是找到两坐骨之间的平衡点,进而要求脊椎延伸向上,达到上体与地面的平衡。坐立练习中,寻找根基点以及重心的位置,目的是让重心回到正中位置,让重心线回到身体的正中线的位置,打破现有的平衡状态,建立一种更高一级的正确的平衡。在倒立体位中,肩、手、前臂等是根基点。而在混合体位中,如手和脚同时压地并伸展的体位,也要求寻找手和脚的五个脚掌点清晰地压于地面,使身体在根基点支撑的基础上达到重心与地面的平衡状态。所有瑜伽体位都需要寻找到正确的根基点,使重心回到人体的中心位置,实现重心线与人体中心线的重合,达到更高一级的平衡状态,从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3 瑜伽平衡中的冥想

冥想在瑜伽哲学中是一种精神过程,这一精神过程包括预备阶段即“专注”,当专注变得容易时,它就表现为冥想的形式,心意在其中持续地流向它的对象。冥想的顶峰就是融入冥想对象的三摩地。这里的心意融入冥想对象的过程,就是身与心的平衡过程。当身体作为圣所与神圣者合二为一时,即达到了自我实现,我的呼吸是属于宇宙的呼吸,我的眼睛是太阳和月亮。我是在每一个人心中照耀的普遍的自我。在瑜伽专注练习中,需要引入大地、天空、巨大的山、大的自然物、伟人、大的动物、大力量的物体、经典等冥想对象,以帮助进入冥想状态,这便是宇宙中大我与我心之小我的平衡。正如“冥想的力量”所说:通过冥想,可以平衡激情和理性、欲望和冷静,根除我们世俗的习性。冥想将我们无数不和谐的冲动整合到生命的中心目标,即自我现实之中。我们的欲望、本能和冲动,就像交响乐中不同的乐器,结合在宏大的节奏和乐曲的交响中。当激情和欲望超过了人的理性和冷静,就是激情过头了,欲望太高了,会出现“心理失衡”。激情和欲望过多时,会导致极端利己主义和自我成见,这种自我成见导致抑制、焦虑和意志麻痹,而冥想的益处是使个体从自私的结果中摆脱出来,使无数不和谐的冲动整合到生命的中心目标,实现身与心的平衡。

4 瑜伽平衡中的呼吸

呼吸的目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在通气过程中,推动气体出入肺部的基本力量是外环境中的大气压与肺内压的压力差。这种压力差使肺内压保持与外环境大气压的动态平衡。在吸气时,胸腔扩大,肺被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压因而减小,随着空气被吸入,肺内压又回升,到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吸气因而停止。呼气时,胸腔缩小,肺被压缩,肺内压因而升高,呼气末,由于气体被呼出,肺内压又与大气压相等。这种动态平衡是靠身体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而形成的。人在自然呼吸时,这种动态平衡在肋间肌和膈肌等有关肌肉的推动下,自然发生。自然呼吸下的肺泡通气量比较小,而瑜伽细长的呼吸能改变这种状态。细长呼吸时能增加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从而增大肺泡通气量,提高氧气利用率。随着每次冥想和体位练习的不断深入,呼吸变得细而长,控制呼吸的肌肉得到锻炼,呼吸状态达到了更高一级别的动态平衡。

5 瑜伽平衡中的对称

瑜伽平衡中的对称主要体现在身体对称性的均衡上。因为脊髓是身体的中央能源通道,也是瑜伽姿势的轴心,因此,脊椎是人体的对称线,以脊椎为对称线的身体左右、上下、前后、内外均衡对称。当对称线(即中心线)和身体重心线完全重合时,我们称之为身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而这种对称性思想贯穿于身体的肌肉、骨骼和关节中。正如《艾扬格瑜伽》文中所提到的:身体的重量必须均匀地分布于肌肉、骨骼以及关节上,正如智性必须贯穿于身体的每一个层面。你必须在肌肉和皮肤里营造出空间,从而让整个身体的精微网络系统与体式相适应。这将有助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去辨别每一个动作的细微之处,使行为器官与感觉器官产生连接。身体左右、前后、上下、内外的肌肉必须均衡发展,肌肉均衡发展是建立在身体骨骼正确位置(即骨骼正位)的基础上的。而骨骼正位是建立在适度关节活动范围上的。当骨骼正位,关节活动范围适度,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就能建立在中心线(即脊椎线)的基础上进行安全而有效的练习,习练者在中心线的基础上去寻找身体的平衡。

5.1骨骼的正位

骨骼是形成身体架构的活性组织,它的组成让骨骼拥有接近钢铁一般的强度。这里的架构应遵循骨骼左右、前后、上下的均衡原则,即骨骼的位置要符合以轴心为中心线的正确摆放的要求。当身体处于静态站立(山式体位)时,骨骼在各个面(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上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冠状面上看,人体骨骼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两边的骨骼对称分布。从侧面看,人体站立时的标准骨骼结构,是耳垂—肩峰—髋关节—膝盖—脚外踝前侧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线体现在冠状面上就是人体骨骼的一个标准面。静止站立时,左右两耳、两肩、两髋、两外踝应处于同一个冠状面。当两外踝不在同一个面时,身体的重心就不在两脚中间。当一脚在前,髋也会随之偏向前,导致两脚踝、两髋不在同一个面上,假如左外踝在前右外踝在后,则左髋在前右髋在后,身体的重心偏向左侧,根基不稳,同时左腰椎受到挤压,人体脊椎为了维持身体平衡,上体会偏向另外一侧,导致胸椎或颈椎偏向右边,胸椎和肋骨会旋转,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也导致了脊椎侧弯和脊椎扭转的产生。瑜伽练习中,就是要打破这种平衡,使两外踝、两髋处于同一个冠状面内,从而调整脊椎,使脊椎回到标准的平衡状态。

从矢状面上看,脊椎作为人体的轴心应与人体的重心重合,都位于人体的中心面上,这样才有利于维持骨骼左右两侧的平衡。当重心面偏离中心时,脊椎也会随之偏离,从而造成一侧身体下沉或导致脊椎形成S型线(从前或者后方观察脊椎),产生脊椎方面的疾病。瑜伽习练中,通过调节根基的位置,感受重心的偏离,将偏离的脊椎拉回到中心面的位置,从而调整变型了的脊椎。从水平面上看,骨盆两髂前上棘连线、两肩肩峰连线组成的水平面应与地面平行。如果平行状态被打破,则两髋会形成高低髋,两肩形成高低肩。瑜伽习练中,依靠辅助工具练习骨盆,寻找骨盆正位的觉知,使骨盆在任何体位中保持高低一致,就是练习骨盆的端正,骨盆端正了,脊椎就有了稳定的根基,从而调整脊椎的偏离,进而调整高低肩,使骨盆、脊椎、两肩回到正确位置,使身体回到更高一级的平衡状态。

5.2肌肉的对称性收缩与伸展

在骨骼正位、关节活动范围合理的基础上,肌肉在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上实现对称性收缩与舒张。瑜伽体位练习中,在冠状面上,肌肉带领身体实现动作的内收和外展,内收肌和外展肌的收缩与舒张形成了一对平衡力;在矢状面上,肌肉带领身体实现动作的屈曲和伸展,与屈曲相关的肌肉和与伸展相关的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形成了一对平衡力;在水平面上,肌肉带领身体实现内旋和外旋,参与内旋和外旋的肌肉形成了一对平衡力。

6 结 语

瑜伽以其独特的练习方式——调节人体重力与地球引力的平衡、调节肺内压与大气压压力差的动态平衡、调节身与心的平衡——实现人作为一个整体人与大自然的平衡。在体位练习中,应准确找到体位的根基点,以脊椎为中心线,实现人体重心线与中心对称线的重合;体位练习中,应注意骨盆正位和脊椎的轴心作用,实现骨骼左右对称,肌肉的对称性收缩与伸展,使身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实现均衡性发展;注意冥想中专注对象的选择以及练习的持续性,实现宇宙中大我与我心之小我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剑峰.论平衡性是经济法的重要特征[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S1):173-175.

[2] (美)瑞隆著.瑜伽·3D解剖书Ⅰ·肌肉篇[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3] 李佳,王丽娜,陈东.空中瑜伽的利润之争[J].运动,2015(7):146-148.

投稿日期:2016-01-10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3-151-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5.079

作者简介:李佳(197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对称根基平衡
“想明白,说清楚”是学好数学的根基*
为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筑牢根基
夯实法律的道德根基
平面第二类曲线积分的对称性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谈大提琴演奏中的不对称弓法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