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人际传播的重要影响

2016-07-14 18:36晋洪杨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443002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传播者儒家思想人际

晋洪杨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443002)

《论语》对人际传播的重要影响

晋洪杨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443002)

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作品,《论语》给我们的思想、文化及其日常生活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仔细解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言论透露出的思想都可以为人际传播做以指导并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将通过解读《论语》中的部分言论分析《论语》对人际传播的重要影响。

《论语》;人际传播;道德;受众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论语》中的大部分言论是孔子周游各地或与其弟子的人物对话,因此,我们发现孔子的儒家思想大多都是通过人物对话式的人际传播进行传播的。虽然在人际传播方面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人际传播思想,但《论语》中的很多言论会给我们研究人际传播以启迪,本文将着重分析,挖掘《论语》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一、人际传播主体:传播者要时刻保持自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论语》中涉及的人际传播主要是直接传播的形式,通过孔子与弟子,孔子与问政者等面对面交流进行的思想传播。其中,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论语》中对其分析特别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反思精神。

首先,《论语》要求传播者要具备儒家思的核心“仁”的自我修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孔子强调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别人、厌恶别人。同时,孔子在《论语》中还强调,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通过正当的方法,并且靠仁德的方式推己及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2。”孔子认为,仁人可以做到待人宽厚,做事认真,心存慈爱并且讲究信用。良好的道德是一个传播者要具备的首要素质,要有个人道德,也要有作为一个传播者的职业道德。

其次,《论语》中警醒传播者要做到自我反思。传播者在进行人际传播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将信息真实客观的表达,是否做到了遵守个人道德和职业操守都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论语》中关于自我反思的语录很多,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省与思是对自己言行的反思,儒家思想传统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人际传播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力,并且通过“仁”“省”“思”等要素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自身传播秩序和人格建构体系,并以此来指导传播者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不断反思,以仁德服人,从而带动其他传播活动朝着‘仁爱’的方向发展。

二、人际传播内容:合乎“礼”的道德判断原则

传播学的奠基人卢因曾提出在群体传播中要有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传播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可以进行传播。从《论语》来看,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充当传播内容的“把关人”角色的无疑是“礼”这一道德判断标准。

《论语》中强调“礼”的重要性,常常是在告诉我们在进行人际传播的过程中要把内容设置的得体,合理,要有规矩。“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4”孔子说道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主的治理国家,宝贵的地方就在于“礼”,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只是为了恰当而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在《论语》中,礼作为一种约束力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它既是维系社会伦理秩序的可感的制度,又是社会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表达意义世界的种种仪式。这些内容,无论是在古代抑或是现代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5。在人际传播的内容方面,《论语》给出了很好的道德判断标准,孔子认为“礼”是一种人人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当然也适用于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信息内容丰富而复杂,只要牢牢把握这一标准才能保证传播内容的正确走向,不能要过其实,不能逾越道德底线,不能巧言令色,不可虚伪行事,这些都是《论语》留给人际传播内容的可贵财富。

三、人际传播对象:树立受众意识

人际传播的对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受众,他们是信息的直接接收者。人际传播是否取得了成果,就要对受众进行分析。《论语》中也可以发现人际传播中强烈的受众意识。

首先,在《论语》中,受众被认为“有教无类”。孔子在论语中强调,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身份和地位的差别。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有教无类”的向社会各个阶层传播知识和文化,通过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孔子重视教育接受者的行为也在启发人际传播过程中应该重视受众的地位和作用。受众同样可以作为“把关人”,受众能不能接受我们的传播内容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传播效果。

其次,应该主动学会分析和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而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论语·先进篇》中,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顾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6”这段内容突出了孔子可以把握自己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性格,并对它们进行不同的教育。由此可见,人际传播中的传播者也只有充分了解受众,并且根据手中的不同心理需求进行传播,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人际传播效果:突出道德的社会作用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具体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儒家思想特别重视道德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因而儒家思想的传播效果多以凸显道德的功能著称。孔子最早提出了这种思想。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说明了君主道德素质的传播效果:“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是说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风吹过草,草必然迎风倒伏。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播活动,其效果十分明显,就是通过伦理道德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五、结论

《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一份重要的遗产,它对我国的文化传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中的思想和方式不仅对人际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对大众传播的其他形式影响深远。探寻《论语》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对于发展传播艺术和增进传播效果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注释:

1.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中华书局,2006:38.

2.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中华书局,2006:39.

3.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中华书局,2006:3.

4.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中华书局,2006:8.

5.魏冬,李晋晖.论语中“礼”的意义和作用,飞天,2010(20):6-7.

6.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中华书局,2006:133.

[1]王正平.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M].上海三联书店,2004(5).

[2]王明伟.儒家“慎言”传播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青年记者,2007(11).

晋洪杨,三峡大学文学院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传播者儒家思想人际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