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贤墓壁画中的佛教因素

2016-07-14 18:36宁夏师范学院美术系75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画师壁画敦煌

柳 真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系 756000)

谈李贤墓壁画中的佛教因素

柳 真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系 756000)

李贤夫妇墓壁画其绘画的题材、内容、和人物布局的方式都是延续汉墓的整体风格,但在人物造型和施色技法方面却流露出浓厚的佛教绘画色彩。独特的造型方式和设色方法不但丰富了北周时期的墓葬壁画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从其壁画中透射的佛教信息是我们对北周时期佛教发展与当地世俗生活相交融的生动呈现,为研究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政治等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壁画;佛教;敦煌

宁夏师范学院校级 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对李贤墓墓室壁画色彩的研究》,项目编号:NXSFYB1633。

20世纪末,宁夏固原南郊乡(现开城镇)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的挖掘是我国北朝至隋唐的考古结出的又一硕大果实。墓中残存的20余幅壁画更是成为研究中国美术史珍贵的实物资料。几乎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先后出土了北魏彩绘漆棺画、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隋大业年间的史射勿墓墓室壁画,西郊乡大堡村出土的北周建德四年的田弘夫妇墓室壁画。这些壁画和漆棺画的出土给我国美术史的研究其实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同时也帮助史学家解开了不少的谜团。使我国北朝至隋唐的历史的细节更为清晰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其墓葬的随葬品中出现大量西域波斯的器物更是成为了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直接证据。固原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部位,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路,“七关拱卫,雄视河陇”自西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地处咽喉之地的原州在这条被冠以“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演绎过各个民族催马奋蹄的壮丽画卷、也出现过“倮比封君”的商业巨子,东西文化在这里交融,佛陀在此落地生花。印度、希腊、罗马、伊朗等地文化在此强列的碰撞,中原儒家、道家思想也以敞开胸怀,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古罗马金币频繁被当作陪葬品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出现在了不同阶层人的墓葬中。而官居高职,曾抚慰河西五郡的李贤及其李氏家族自然成为当时地方甚至朝廷哦都极为显赫的人物。因此其墓葬可以视为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外交最为典型和鲜明的代表,尤其是墓室壁画的展现,更是非常具象的还原了北周时期原州地区的社会环境。

一、李贤的敦煌情节

李贤,字贤和,其在《周书》《北史》中有详细记载,根据史料记载,李贤自北魏武泰三年就以任高平令,成为了本地的父母官。至西魏大统八年,以官拜原州刺史,掌管原州军政大权。大统十二年李贤先后征服凉州,打败茹茹(柔然),抚慰河西五郡(今敦煌、武威、张掖、酒泉、金城),屡建功勋,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十六年(550),太祖至原州,令贤乘辂,备仪服,以诸侯会遇礼相见。魏恭帝元年,李贤进爵河西郡公。根据其墓志铭的记载,李氏家族多人为官且身居高职。势力范围几乎囊括整个北周时期丝绸之路在国内的疆域。因此,其墓葬内出现波斯的器物就不足为怪。

另外,北朝晚期至隋唐,沿丝绸之路,佛教的传播也逐渐兴盛。佛教的文化也开始被内陆人接受。任何一类宗教的传播和扩展如果没有官方的认可和推波助澜,只靠信徒的推广是比较缓慢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一样。佛学思想如果要顺利的向东传播,没有官方的同意和支持,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地方权力和钱财的持有者就成为佛教发展必须要建立起关系的一批人。在北周时期“王公窟”就是一典型例子。施萍婷先生《建平公与莫高窟》两文考证了建平公西刺瓜州的时间以及建平公与敦煌石窟的关系,首次推断莫高窟第428窟可能是建平公所开功德窟。而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的李茹老师则根据史料和对敦煌壁画的深入研究,也首次在《敦煌李贤及其功德窟相关问题试论》中得出“李贤于北周保定三年在莫高窟修功德窟,即今莫高窟第290窟。窟内绘塑均为保定三年所绘制,窟内所绘供养人画像表现的就是李贤亲族及其官衙僚属的真实写照。供养人身份可以分为功德主,即李贤以及李贤亲族。”的结论。这个结论虽没有史料证明,但根据李茹老师对敦煌290窟壁画内容和绘制年代等实物的佐证,其结论可信度较高。如果肯定莫高窟有李贤的功德窟,那李贤本人和其家人应该目睹过当时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这些肯定对以后李贤墓室壁画的绘制有过影响。而李贤墓中带有浓厚的佛教绘画特色的壁画也就不难理解。

二、壁画中的敦煌因素

李贤墓壁画的出土,在我国美术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重视。虽然其绘画的题材、内容、和人物布局的方式都是延续汉墓的整体风格,但在人物造型和施色技法方面却流露出浓厚的佛教绘画色彩。从整体壁画的风格看,壁画造型、比例准确,武士、侍女、伎乐的衣着根据史料记载符合地方和时代的特征。绘画以写实为主。线条古朴有力,落笔肯定,毫无犹豫踌躇之感。色彩晕染淡雅,虽用色较少,可人物五官造型极具佛教特色。墓中的人物造型众多,神态面相各异,但其造型手段表现出了高度的程式化特色。这种程式化与北周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造型有颇多的相似之处。两耳垂肩、高挑的眉毛、垂直且上下等宽的鼻子造型,神态安逸、面向丰满这些特征都是画师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的流露。这些无意识的流露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完成李贤墓室壁画的画师是专门并且长时间从事佛教绘画的职业画师,其对人物造型的理解和认识都扎根于佛教思想之中。从几幅侍女的壁画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这一点。侍女两耳修长的弧线略显夸张,凤眼直鼻梁,眉毛高挑而面相丰满,神态安详慈穆。冯国富先生在《固原北周李贤墓壁画简论》中就提到“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8窟东壁)供养人有6个男女奴裨,有手持团扇或伞盖者亦有拱手侍立或携贵妇之裙糯者。其中女供养人的束腰长袖,随风飘摆的服饰,极似李贤墓壁画中的侍从伎乐。”

在李贤墓中的壁画绘制过程中,这些专门从事佛教绘画的画师也有意识的进行了一些俗世化的改变。这些改变就体现在了画面色彩的处理上。我们从同时期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北周时期,佛教绘画的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且相对复杂的色彩体系、施色技法多样,有平涂也有分色晕染。色彩既重视装饰效果又兼顾写实的再现,色彩绚丽而不失沉稳。而李贤墓中的壁画,画师似乎有意在避开色彩的使用。唯一真正用到的红色也只是起到辅助造型的手段。这种用色方法应该是有意识或刻意追求的一种效果,而不是约定俗成或礼仪传承的程式化结果。这与同一时期出土的隋大业年间的史射勿墓室壁画差异较大。史射勿墓虽没有其壁画画师的任何文字介绍,但其壁画画师深厚造型能力和高超的绘画技法应该是当地或周边优秀的画师。用笔流畅,平涂施色,装饰感较强,造型更具中国传统绘画特色。

三、壁画之后的猜想

经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李贤墓壁画画师的应该是一位绘画经验丰富的专职画师,并且专长人物尤其是佛教人物。根据壁画中对人物服饰的准确描绘那这位画师要么出自本地,要么对长时间在此地逗留并且非常了解当地文化。那这位画师在原州这块地区还参与过那些壁画的绘制呢?原州地区及关山区域在北周年间还有没有开凿的石窟?这些历史的碎片都将因没有确切的记载而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但在距现固原市西北方向五十多公里处的须弥山(古称逢义山)却是一处佛教石窟较为集中地方。根据现代史学家研究,须弥山初创于后秦和北魏年间,在北周时期已较为兴盛。为李贤墓绘制壁画的画师受否参与过须弥山北周时期洞窟的营造这种假设不是没有可能。但根据李贤与敦煌的渊源以及其地位的特殊,须弥山石窟的营造于李贤之间有过联系,或者李贤及其家族出资营建某一个洞窟这中猜想应该可以成立。

综上所述,李贤墓是壁画不论其高超的艺术价值,还是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都是我们研究北周时期艺术、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珍贵的资料。其壁画中透射的艺术魅力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的民族文化魅力的体现。每一次审视都会有新的发现,剥离其表面的神秘罩纱,穿透而出的就是我们这个大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精神。

[1]李茹.敦煌李贤及其功德窟相关问题试论[J].敦煌学辑刊,2009(4):112-126.

[2]冯国富.固原北周李贤墓壁画简论[J].固原师专学报,1991(2).

猜你喜欢
画师壁画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飞蛾”修复壁画忙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