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性在动画美学中的影响

2016-07-14 18:36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519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动漫漫画动画

高 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519000)

浅谈民族性在动画美学中的影响

高 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519000)

通过研究日本动漫中日本民族审美意识,日本动漫产业链的运行模式,在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上进行中日传统审美对比,以发展的眼光,探寻中国动画在艺术精神表现上的特色之路,展望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未来发展趋势。

动画美学;传统文化;民族性;表现形式;存在方式

随着欧美与日本动漫产品的不断涌入国内,并在经济及文化传播上取得巨大成功,如今动漫作品不再是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仅是对低幼儿的教育工具。作为一种普及大众的娱乐产品,不仅有助于早期教育,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了解本国文化、行为指导有一定作用,即使在成年人中,部分年龄跨度较大的动漫作品也对其思想与行为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日本动漫作品设计风格中民族意识的分析,及其如何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形成这种传统审美意识的原因。探寻中国动画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其基础上继承与创新,创作出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随着日本民族特色符号鲜明的动漫作品进入,我国青少年对日本文化有较大程度了解,在我看来,时至今日动漫作品还在文化输出上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对日本动漫设计中民族意识的研究,了解日本动画作品中对传统文化是如何传播的,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符合现代审美的元素,去除不符合现代审美的因素。通过中日传统审美意识的对比,寻找为何国内一味模仿日式动画的作品得不到好评的原因,对中日文化大体相似却又各有不同中更深地了解中国民族化审美,希望从中得到我探索国民族特色动画路向的启发。

随着日本动画在我国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人们渐渐发现当代青少年对日本文化了解程度远超国人想象,逐渐意识到动画作为一种娱乐产品起到的文化传播的作用之重。陈奇佳的《日本动漫艺术概论》中,分析日本漫画与动画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对其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特性结合部分动漫作品进行研究,认为日本有成熟的动漫产业链。提出以日本动画看中国动画的根本问题和观点,提出“动漫绝不是道德图解”“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学习不是简单模仿”等等。刘健编著的《映画传奇——当代日本卡通纵览》对当代日本动画进行介绍,并提出其引起的文化现象,对日本动画特点进行分析。各高校学生也对日本动漫的民族化特色进行研究,大部分以宫崎骏动画作品为例,研究宫崎骏动画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对宫崎骏动画中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进行分析。日本的文化既开放又封闭,既积极主动发展又坚守本民族的特色,大大地促进了日本本土漫画事业的发展。

2000年,日本文部省将漫画称为继茶道、歌舞伎、相扑之后的第四个日本“国宝”。而以漫画为中心的日本动漫产业则形成了以漫画为原作,进而动画化、游戏化、衍生产品化,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产生了数倍的经济效益,成为继美国动漫市场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动漫产业集散地。1910年,美国动画片《变形的奶嘴》和法国动画片《凸坊新画帐》在日本掀起热潮,为了维护日本本土文化市场,日本开始捍卫本民族的动画。日本动画一开始沦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随后手冢治虫、宫崎骏等作品的出现,呼唤人性回归,在作品中把日本民族意识充分展现在世界面前。大卫·戴瑟(DesserDavid)的《为什么是日本动画?》(1996年),霍门(Holmen,K.Hee OH)的《日本动画的跨文化元素:〈魔女宅急便〉与北欧观众》(2000年)等。

早期日本动画。早期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动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反映其社会现象,所以大部分动漫题材不离宣扬战争,此时期的动画有优有劣,为日本动漫的发展打下基础。日本战败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折磨着每一个日本人,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反抗命运,奋发图强精神,这段时期的动漫,多传达对战争的思考,开始将反战题材用于动漫画上。

1.存在方式:日本的动漫画经过七十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由于经济状况与社会状况的差异,其动画的存在形式,多以非主流动画为主。中国动画也多以非主流动画方式存在,而不像美国等国家多以大制作为主导。日本漫画,以情节丰富的长篇漫画为主,与欧美漫画的短篇相异。日本漫画多表达人生的奋斗,人类感情的温软,幻想世界的多姿多彩为主,充满浪漫色彩。中国漫画多以讽刺时弊,幽默夸张的形式为主。日本动漫并不拘泥于本国的风土人情,而是产生大量的外国风土风格的漫画,以销国外。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的产生,是动漫的创作形式,传播方式空间得到巨大的扩展,日本注重发展高科技,并将这些技术用于动漫、游戏当中。

2.表现形式: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据数据所得,我国青少年大部分喜爱日本动漫产品。内地播出的日本动画可能比较少,但由于我所居住的广东地区能接收香港频道,一般家庭多数收看香港频道,所以我从小就是看日本动画长大的,反而对很多中国动画一无所知。第一部印象最深刻的动画是《美少女战士》,其人物造型美观,是一个九大行星战士,月亮公主和地球王子守护宇宙,守护友情,守护爱情的故事。故事背景就设定在相当有创意的内涵中,再加上日本动画准确地抓住人类最原始情感部分——公主与王子的故事。所以这部经典动画每到放映时间,到达万人空巷的地步。当时我们的书包,笔盒,衣服裤子,房里的海报,闪卡等都被美少女战士们平分戏份,就连课间的游戏也脱不了战士们的经典口号。从以上的例子我分析出日本动漫风行的原因:(1)人物造型美观,符合东方审美,动漫里都是俊男美女,谁都脱离不了王子公主情结。(2)多表达人类最真感情,主角多是与观众同龄的少男少女,他们与我们一同解决成长的烦恼。(3)故事充满奇幻浪漫色彩,让人耳目一新。(4)优美的主题曲,插曲。(5)日本动画与漫画紧密结合,一般动画都用漫画改编,其双方互相影响,相互带动产业发展,加上周边的发展成为产业链。(6)日本动画针对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这个年龄层的青少年可自行支配零花钱,带动周边商品的发展。(7)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很重要,是日本动漫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带有一种反抗情绪,对他们说教是行不通的,中国动漫都多以说教形式出现,缺乏娱乐性,导致青少年不感兴趣。而日本动画多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教导我们人生哲理方面的东西,例如通过一个故事,最后点破一个道理,让青少年更容易接受。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看出,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的不同点多在于表现形式,存在方式和带动相关产业链等着几方面。在现今中国青少年多被日本动画影响的情况下,我认为中国动画在形式上要吸收其优点去其糟粕,发展民族特色:

1.中国动画过于追求美术性,我回看中国动画时才发现,动画有丰富的艺术涵养,以及民族特色,结合水墨画,剪纸艺术,结合中国传统乐器声效等等。对于我们学艺术人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我们小时候却会觉得中国动画没有日本动画美观,是因为大部分群体不具备艺术修养的原因,日本动画的表现形式是符合普遍审美的。

2.《仙剑奇侠传》是中国游戏最受欢迎之一,其游戏背景、设定、画面和音乐配乐都相当有中国特色。人物的服装是以古装为基础,然后在传统中加入潮流元素的。游戏背景设定在英雄侠女的爱恨情仇中,每个角色都有一段深沉的过去。游戏的每一关都展现出中国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的特色等等,这点是相当有新意的。音乐配乐都以中国传统乐器为主,整个游戏的氛围营造得相当好。总这个例子中我认为,中国动画走武侠道路是最快捷的道路,最新的国产3d动画《秦时明月》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尝试。所以,发展民族特色是关键。

3.日本动画的成功之处在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应该朝这个方向,投资这条产业链。生产周边产品,除了带动经济发展,还起到宣传作用,动画、漫画、游戏、音乐、电影相互衍生,相互宣传,成为一条循环不断的产业链。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更为丰富,被日本动画陪伴长大的一代,对日本商业动画色彩过于浓重的作品所走的固定模式十分了解,渐渐对其落入俗套的表现产生“审美疲劳”,因而虽然市场上有大量的日本动漫产品,人们对其选择比以前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量套路化的日本动画中,打破常规的,具特色创新性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如《火影忍者》,以传统日本特有职业——忍者为题材,加入了幻想元素,在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作了深入的刻画。《东之伊甸》把日本传统艺术中的“游戏性”发展得淋漓尽致,把人性展现得十分彻底。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年代,加速了文化全球化的步伐,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与现代元素融合,产生具新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

⑴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

⑵姜滨.日本动漫文化的流变与发展[J].当代传播,2011(4).

⑶大卫·戴瑟(DesserDavid).《为什么是日本动画?》,1996.

⑷霍门(Holmen,K.Hee OH).《日本动画的跨文化元素:<魔女宅急便>与北欧观众》,2000.

⑸徐娴.《在微笑的艺术中保护生命的尊严——解读手冢治虫漫画中的人文精神》,美术时空,2011.8.

高亢,文学学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商业插画、动画、漫画。

猜你喜欢
动漫漫画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