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女红真品
——荷包

2016-07-14 18:36蔡吉秋辽宁省丹东凤城市文化馆1181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荷包香囊满族

蔡吉秋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文化馆 118100)

满族女红真品
——荷包

蔡吉秋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文化馆 118100)

荷包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它作为服装佩饰、定情信物和驱灾祈福的吉祥物都有很大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价值。荷包不仅反映了民间生活感受和人们的美妙情趣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幸福的追求,也是表现了妇女们的聪明智慧和心灵手巧。她们用荷包来寄托对亲人的深情厚爱和赤诚之心。荷包的特点是:由于文人的参与,荷包的囊面上增添格调高雅的刺绣纹样,书法和吉祥词语,从而提高了荷包的文化含量,更加深刻的表达出荷包制作者所寄托的浓厚情思。

荷包的意义;特色;价值;发展

一、关于荷包

荷包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据史料记载:荷包在汉代以前就有了,我国最早的荷包实物始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女尸的手中就握着一个香荷包。荷包流行于唐代以后,至清代中期荷包制作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延续到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变革,逐渐衰落以致被历史尘封。

我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如:汉、满、蒙古、布依、傣、苗、回、锡箔、等素有制作和佩戴荷包的习俗。

荷包虽是一个小小的物件,但作为服装配饰,定情信物和灾祈福的吉祥物却有着很大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价值,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它承载着我国各民族人民精神上的浓厚情愫,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历史见证。

荷包不仅反映了民间的社生活感受和人们的美妙情趣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幸福的追求,也表现了妇女们的聪明智慧和心灵手巧,她们用荷包来寄托对亲人的深情厚爱和赤诚之心。

二、 荷包的源流

中国荷包究竟产生于荷包,已不可考。但据《礼记》记载,似可追溯至春秋时代。《诗经·大雅·公刘》中有“乃裹粮,于橐于囊”的记载。橐和囊都是随身携带的口袋,这种佩囊又叫“荷囊”。

战国时,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苏类壤以充帏兮,谓申椒之不芳”。帏就是香囊。香囊最早叫囊是用皮革制成的,实物出土见于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

古代诗文较早出现关于荷包记述的还有《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之句。据《新唐书》记载:唐代“安史之乱”时杨贵妃在马嵬驿被縊死后带着香囊被埋葬,一年后移葬时,尸骨已腐烂,惟余一只香囊。唐代诗人《太真香囊子》,诗曰“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荷包一称始于宋代,沿袭至今,在明清的小说、戏剧中荷包的“出境机会就更多了,如在《金瓶梅》《儿女英雄传》《红楼梦》和《长生殿》中均有描写。尤其是在《红楼梦》中有多处写道荷包。甚至因为傻大姐在大观园中误拾一只秀春香囊而引起一场抄检大观的风波。还有许多自由奔放讴歌爱情的《绣荷包》民歌小调,传唱至今,影响深远。

荷包大兴于满族人关之后,特别是在清代的“康乾盛世”时,满族融汇了汉族荷包的优点,使荷包在制作上更臻完美,是我国荷包文化史上的璀璨时代,其时的荷包工艺精美,款式繁多,品种齐全,用途广泛。朝野对荷包的重视程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朝代。

三、满族荷包特色

满族称荷包为“法都”(Fadu)。始于何时已不可知,但与我国其他民族一样,满族的荷包也是由来已久,饶有历史的。

荷包,最早是作为生活用品而出现的。当初满族的先祖肃慎人还是野处山林,以鱼猎为生的时代,腰间就常常挂着一个用皮子做成囊,用来盛装食物以供途中充饥。这种皮囊就是后来的荷包的雏形。在随后的部落争战中,皮囊又成为行军、作战时携带食品的“干粮袋”。此物后来竟演变成一种用布料或绫罗绸缎缝制的荷包,并在其上运用刺绣、纳纱、堆绫等技法,精心制成小巧饰物。几乎与汉族流行的荷包无异,内装香料、烟草或小食品等经常挂在身上,只有在装小食品这一点与汉族荷包有所不同,显然这是一种满足遗风的延续。

四、满族荷包的传承与利用

荷包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它经过漫长的岁月,伴随着历史款款走来,它起源甚早,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一度衰落的过程,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风光一时的荷包逐渐淡出社会几将被历史所淹没。

现时,我国虽有个别民族和少数地区仍有荷包延续,也只是作为端午节的节令商品而已。曾在我国女红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满族荷包的传承和开发、利用已开始引起国家和社会上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我国从2004年开始启动“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一项旨在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大举措,它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古老传统的荷包,仍不失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理应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如能把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树立新的传统文化发展理念,满族荷包的开发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由于现代的人们更看重与荷包的装饰性和欣赏性,而不太在意应用性的使用价值,如果能把这两者兼顾起来,荷包的开发利用还是大有可为的。

《凤城满族荷包》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加祥。

从1993年开始,着手搜集资料和研发满族荷包工艺品。2000年新开发的满族荷包在北京、沈阳、深圳等地投放市场后颇受消费者喜爱,也得到了外宾的青睐。

2001年满族荷包参加辽宁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荣获金奖,2002年参加中国首届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获得银奖,同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旅游纪念品”。可见满族荷包不仅受到中外消费者的欢迎,也得到了工艺美术界专家学者的认可。

几年来在开发满族荷包的实践中,略有肤浅会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愿与从事荷包开发企业的同行们共榷。

就荷包而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变化,笔者认为应在传统的基础,锐意创新,不断研发新款和多用途的荷包,如有保健作用“药用荷包”“化妆品荷包”“手机荷包”“名片荷包”“婚庆荷包”“生日荷包”“祝寿荷包”“乔迁荷包”“开业荷包”“生肖荷包”“平安荷包”“子母荷包”等等。使荷包既好看又实用,岂不两全其美。荷包还可以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和室(车)内挂件,既是装饰品又能清新空气,消除异味。

荷包还可以根据不用用途,设计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造型。在荷包的囊面上除保留传统的吉祥纹样和词语外,也可以刺绣上诸如“格言警句、座右铭”和诗词歌赋和书法以及动漫卡通人物和京剧脸谱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自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荷包生产家庭化,表现题材吉祥化、艺术造型模式化和制作观念世俗化的现状也随之加以改变。荷包承载的文化含量会越来越多,而传统文化内涵将会逐渐减少,这是荷包文化的必然趋势与发展方向。

满族荷包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位美化人吗的生活服务,而且可以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工艺品,走出国门,飘香海外为增进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友好合作等方面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荷包香囊满族
剪下个荷包样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趣话香囊的文化意蕴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TREASURE TRAIL
小话痨
仲夏巧手做香囊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