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与解构
——建筑设计的新一轮辩证

2016-07-14 18:36王晨科四川艺术职业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扎哈哈迪解构主义

王晨科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610000)

植入与解构
——建筑设计的新一轮辩证

王晨科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610000)

植入与解构主义的概念设计中所说的“植入”是指到了当代,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以后,人们有意识地注意到文化基因的交融与混合,文脉的延续和互交,就借用了现代生物学、医学词汇——“植入”来强化这种主观意识和设计概念。并且有别于以往的设计中已有的插入、贯入、引入等概念。

植入;解构;建筑设计

一、前言

解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的后期,建筑师们开始认识到一个事实。任何一座建筑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其结果是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为使建筑物看起来完美无缺而费尽心机,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对功能的满意程度上,或是在其他标准上都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的反叛浪潮试图让自己远离传统的建筑学话语,转而从其他专业和媒体中获得启发,这些专业和媒体包括了电影、心理分析、哲学、文学理论。在此当中,影响了建筑设计发展的是杰出的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德里达,法国哲学家,被誉为当代的五个思想大师之一。他发布了《言语与现象》《文字与差异》《论文字学》三部极具挑战性的作品,他对传统的西方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质疑,他的哲学思想在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的思想改变了许多人的观念,并建立了一个新的主义——解构主义)。这一主义指导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筑师,使他们设计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术语“解构主义”是一个关键,因为它暗示了新的先锋派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融入了德里达的哲学思想。

解构就是消解结构中心。要理解解构就要理解什么是结构。根据德里达的阐释,结构即逻各斯中心,本质即传统文化的“根”,所以解构的对象就是传统的西方哲学概念上的一切具有逻辑的概念。哲学、语言、文字、文法、语法、等所有传统西方哲学和文化中所有的概念都是解构的对象。

二、“植入”与解构主义建筑的关系

解构主义建筑常常被误认为应该是倾斜的、穿插的、冲突的和破碎的、被切割的、剥离的、开裂的和倾向于形式上的斜棱柱式、长条式和碎片式,因此常常会呈现为一种与遭受过破坏、被炸的或受到自然灾害的建筑所类似的状况和外部面貌。解构主义的建筑总是被认为与这种情况离奇的相似。这种看法是有偏颇的,不符合解构主义建筑实质的。解构主义不是对结构的改变或分解,尤其不是通过明显的外部力量来造成的改变或分解。

它并非只关注于结构本身,也不仅仅只是将结构分离,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建筑本身内在意识形态的建构问题上,并不只是一个涉及建筑的设计、建造与使用(包括结构)的问题。真正的解构主义建筑,应该是像在库珀·西梅尔布劳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是通过其建筑物的非同寻常的设计和寻求与所有传统意识形态:包括已经引起充分注意的,诸如“功能”“类型”“结构完整性”,以及“理想形式”的确认与挑战。

扎哈·哈迪德——一个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的大师;普利茨克奖的获得者。普利茨克奖的评委们称赞哈迪德“创新无畏”,将建筑与时代紧密相连。

20世纪80年代初,扎哈·哈迪德初登设计领域,就表现出非同凡响的设计才华,她的设计代表了20世纪建筑艺术最前卫的设计思潮——解构主义,并且对于“植入”这一设计概念的运用如火纯青。她那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设计展现出了无限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审美观。

扎哈·哈迪德不仅是一名建筑师,或者说不是一名狭义上的建筑师:她还是一名画家、一名设计师……她常常能够设计出令人赏心悦目,并且融和多种文化业于一体的设计作品。

她为意大利家具商爱德拉(Edra)所设计的一系列连续的曲线家具,似乎摆脱了重力的束缚,悬浮在空中一般,为人们带来了崭新的家居概念。她还做过一些创意独特的舞台设计。在她与菲德里克·弗拉芒合作的多媒体现代舞剧《变换城市》(Metrapolis)中,他们将舞蹈演员、舞台布景及灯光融合为一个整体,创造出了空间的舞蹈,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流动的梦幻城市。哈迪德的其他著名设计作品还有札幌梦速饭店,格罗宁根的音像棚,伯明翰Interbulid国际建筑展 《蓝图》杂志展鹏,比亚特·福勒尔的歌剧《渴望》的舞台设计,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伟大的乌托邦”和威尼斯双年展大师展棚等展览设计。她的绘画作品同样受到国际瞩目,并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的永久收藏品。

扎哈·哈迪德最热衷的仍然是建筑创作。20世纪90年代是哈迪德面对建筑现实调整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她的部分设计方案已经实现,成为了她设计理念得以验证的平台,并使她的事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哈迪德对于解构的理解在其作品中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她所设计的建筑形式是严格的几何化形式,代表着一种纯净主义,倾向于薄而锐利的形状,包括长方形 “板状”的形式。直角和正交都是避免的。在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中总有一些面与一些明显或暧昧的角结合在一起,空间结构轴形成互不关联的层叠状态,绝大多数角是从无处不在的交叉和碰撞中产生出来的,所有的设计都是以大胆和华丽的方式实现的。扎哈·哈迪德用这样的设计作品来阐述她的设计理念“对我来说我所追求的极致就是:就像要透过显微镜去看银河系——宇宙那样去设计我的作品”。

她为香港设计的山峰项目,很好的阐释了她的这个设计理念。山峰项目是为城市经济精英们设计的一座豪华的居住区俱乐部。哈迪德的想象力第一次寻求重塑山峦本身:“这座山脚是岩石;我的思想是你挖掘铲除了这些岩石,用一种新的地质面貌来取代旧的地址面貌。因此,每一层都有一些少许的不同,而且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块‘板’,地质性的板与板之间相互堆叠。”俱乐部本身被推到了山坡之上,进入了空间之中(或者说被刺向了空中),而那些快速移动的、楼层高度的板与长方形的垂直的层上堆叠;在底部,有两个玻璃外表,那是生活起居的楼层,然后是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酒吧、壁球场、健康中心等),有4个高级公寓,而在顶层是投资者的区域。在平面上,这些层都是在各个不同的角度上偏离中心的(每一层又都以相邻层的特征而向内折回),以形成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看起来似乎不可能是自己支撑着的建筑。

哈迪德将她的“享乐主义者的度假胜地”描述为是“一个至上主义的地质地貌”,其建筑就像“一把在切黄油的刀子,挑战了传统的原则,并且有意识的植入进去了一些新的原则,挑战自然但不毁坏自然,“并且,对于公众而言,这也不再是哈迪德的只言片语,而是她的引人注目的新至上主义的形式语言,她那些杰出的、倾倒的、歪斜的、成串的、相互抵触的杆和板,就像是其解构主义的原型中“所看到的”那样,很快就变得相互一致和谐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了。并且对于“植入”这一概念的运用是有理论支撑的。

所以“植入”与解构主义建筑的辩证关系就是:建筑通过解构的方法重新阐释建筑本身,通过“植入”这种设计概念表现出设计师的设计信仰和理念。让植入体能够和本体完美的融合,并自然和谐的成为本体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扎哈哈迪解构主义
BEEAH集团新总部
——扎哈事务所新作,可持续的漠中“沙丘”
重塑与解构
结晶之美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从“女魔头”进化成“神”
著名女建筑师逝后首展水城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