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2016-07-14 18:36冯倩倩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雅乐论语美学

冯倩倩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冯倩倩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周游列国,去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兴办私学,广收弟子,使得穷苦出生的孩子也能够受到教育。此外,孔子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会唱歌、弹琴、鼓瑟、击磬,对于音乐更是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孔子音乐美学形成的基础以及他对音乐美学的深刻理解两个大部分来论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同时,他兴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历史上有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也有他好雅乐而恶郑声的例子;有他周游列国,只为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礼乐治国)的例子,也有他痛斥季氏逾越天子用乐规格的故事。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孔子是一个热爱音乐的音乐家,对于音乐有自己的态度,他在音乐方面的修养促成了其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成就。

一、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

孔子音乐美学形成的基础与他所生长的环境以及孔子对音乐的重视和热爱有关。西周是礼乐文明最兴盛、雅乐到达巅峰的时期。战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礼崩乐坏,雅乐衰落,礼乐僭越现象时有发生,一直到明清,雅乐逐渐衰落,再也没有像西周时期那么繁盛的礼教文明和雅乐盛世了。而我们的大音乐家孔子就出生在礼乐文明繁盛、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所以说,孔子生长的这个环境是非常有利于音乐的发展的,这个大背景对于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条件开启了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萌芽。

孔子对于音乐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论语》中。《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孔子对于音乐的言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子将音乐看成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最后阶段,可见孔子对于音乐是何其重视!他认为诗、礼、乐在道德培养和人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君子的必备课程。孔子认为世子、国子以及有才华的青年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乐居第二位,由此可知,在孔子心中乐是仅次于礼的,从中也可以看出音乐的重要性。

孔子非常热爱音乐,史料记载,孔子在齐国听闻韶乐,竟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可见他对音乐的痴迷程度。孔子喜爱唱歌,史料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孔子弹琴技艺高超,历史上有“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孔子也会弹瑟《论语·阳货》记载:“取瑟而歌。”孔子也能击磬《论语·宪问》记载:击磬于卫。”这些音乐实践对于孔子音乐美学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孔子对音乐美学的深刻理解

1.提出“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现在他对韶乐和大武的认识和理解。孔子对于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了分析和区分,有这样的见解:“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乐是舜时期的一部乐舞,音乐有九段,又叫《九韶》《九辩》,用排箫演奏,所以又称为《箫韶》。因其内容是歌颂尧禅让贤才舜,具有“善”的内容,又形式多样,具有美的形式,故孔子称它“尽善尽美”。《武》是周时期的一部著名的乐舞,内容是讲的周武王如何伐纣灭商的故事,所以说大武的内容不具有“善”的本质。孔子认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既要有深刻的内容,又要有丰富的形式,二者缺一不可,主张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所推崇的美学是和平的,讲仁义道德的,符合儒家伦理思想的音乐。所以说,在音乐的评判标准中,光有美是不行的,注重美与善的结合。如果没有善的内核,旋律再优美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孔子的“尽善尽美”理论是音乐美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在他之前,音乐的评判标准还仅仅停留在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层面上。在他之后,音乐审美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对于音乐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类思想发展史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

孔子对于音乐批评的审美主要体现在“中庸”二字上。孔子认为音乐反映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但不能超出中庸的界限,要节制,要适度。“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侑》主张欣赏音乐时要有节制,不能因为快乐而放荡,也不能因为忧愁而过度哀伤,一定要有个“度”,否则就会失去音乐的艺术性。

孔子好雅乐恶郑声,他认为雅乐旋律平稳、音调舒缓,听了之后容易使人向善,利于治国,利于养生。孔子不止一次的表现出对郑声的厌恶,“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他认为郑声使人们欲望增大,意志消沉,不利于治国,不利于养生。何为郑声?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泛指民间音乐。孔子称其为“靡靡之音”,他认为这些音乐对于感情毫无节制,已远远超出“度”,听完之后使人容易大喜或大悲,没有体现出孔子的音乐审美准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三、结语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根植于他所成长的环境,完善于他的学习生涯。他提出的“尽善尽美”审美标准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是先秦音乐美学史的开端,影响了后来的孟子、荀子,集大成于《乐记》,这部著作可以说是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卓越、影响深远。他的这些美学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欣赏、创作音乐或其它艺术形式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欣赏音乐、绘画以及其它艺术形式时,我们要做到“尽善尽美”,内容与形式并举,外在形式的美固然重要,但是其内含的深刻内容值得我们发思。像音乐、舞蹈、表演这种偏表演性质的艺术形式,更需要我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因为在表演中如果没把握好这个“度”,就很容易“过犹不及”,弄巧成拙,失去艺术的本真效果。所以说,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受用,而不仅仅是在音乐上,对于各种艺术形式都是有其借鉴意义的!

[1]王肃注.孔子家语[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孙孝良.略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09).

[4]孔子.论语十三经注疏[M].中华书局,1980.

[5]程英.论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J].语文学刊,2013(07).

[6]朱静.《论语》中的音乐美学思想[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08).

[7]刘莉.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初探史记[J].大舞台,2012(08).

猜你喜欢
雅乐论语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外婆的美学
雅乐的来龙去脉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