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设校园音乐环境

2016-07-14 18:36杨舒雅首都师范大学100048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课间操民族音乐舞蹈

杨舒雅 (首都师范大学 100048)

科学建设校园音乐环境

杨舒雅 (首都师范大学 100048)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其中,校园音乐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的一个的组成部分, 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环境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当重视校园音乐环境的建设。要科学、合理地建设校园音乐环境可以从定义校园音乐环境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型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着手。

校园音乐环境;静态音乐环境;动态音乐环境;音乐活动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其中,校园音乐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的一个的组成部分, 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环境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当重视校园音乐环境的建设。

目前多数学校的音乐环境建设工作还简单地停留在通过校园广播播放一些音乐作品的层面,使得校园音乐环境的作用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我认为,要科学、合理地建设校园音乐环境可以从定义校园音乐环境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型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着手。

一、校园音乐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校园音乐环境,参考张红颖的《以人性化为基调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音乐》中对于环境音乐的定义:“以校园环境为大前提,音乐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存在……具体来说,它是在校园内学生生活、学习各个场所使用的音乐……”1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在学生学习、生活各个场所使用音乐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形式营造出的一种环境、氛围。音乐环境中应该包括音乐课,但本文不重点讨论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根据这个定义,校园音乐环境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静态音乐环境

静态环境,即由学校的各种固定设施所构成的环境:包括与音乐相关的黑板报、文化墙、音乐家的海报等。这种环境形式主要是将音乐作品或音乐家的相关信息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们在课间闲暇时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对作曲家、音乐风格等的理解;静态环境还包括“自然因素”形式的校园绿化带、雕塑等看似与音乐没有直接关系的环境。这种形式也归到校园音乐环境当中来是因为它们都极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审美素材,“在多维感知体验中,艺术思维只提纯那些和艺术情感相融合的审美素材。这些素材……都能唤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心灵震颤。”2

(二)动态音乐环境

动态音乐环境主要是通过校园音乐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播放音乐以及与音乐相关的内容而形成的环境,这种形式的环境以有声有图为特点。在学校里,能够形成动态音乐环境的时间段,按顺序主要包括:起床、洗漱、三餐、早操、上下课铃、课间休息、课间操、午休、下学、熄灯等。根据使用音乐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铃声类,这一类音乐主要功能是提醒,包括起床铃、上下课铃,熄灯铃;第二,填充类,这一类音乐主要是在学生进行某一活动或用餐时使用,用音乐来填充这一段时间,包括洗漱、三餐、课间休息、午休、下学;第三,和乐类,这一类是和着音乐做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另外,上下操带队等也可以用音乐来代替教师的口令,也属于和乐类。

(三)校园音乐活动

校园音乐活动,包括各种音乐社团、比赛、邀请音乐家们参加的音乐会等等。这一类型的音乐环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们亲身参与音乐实践而获得音乐体验。

二、不同类型的建设方案

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校园音乐环境的作用,就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音乐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一)静态音乐环境的建设

静态音乐环境中与音乐相关的黑板报、音乐家的海报等可以定期更换,但不宜过于频繁;而校园绿化带、雕塑等各种设施构成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基本不更换,但需要使其干净、整洁并尽可能具有美感、艺术感,因为校园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增加学生审美素材、唤起学生情感的作用。

(二)动态环境的建设

动态环境的建设需要根据使用音乐的不同功能而决定其建设方法。

1.铃声类

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注意到铃声的选择问题,不再使用简单的打铃声,而是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有的学校选用了较为柔和的音乐作为起床铃,如班得瑞的《自然》等,也有的学校会播放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如《春晓》等。同样,熄灯铃也可以用音乐作品代替,许多学校选用了摇篮曲。而上、下课铃则可以截取某些音乐片段,笔者听到过的就有将《土耳其进行曲》的片段作为下课铃的,该片段速度较快、节奏律动也紧凑,很符

起床铃和熄灯铃可以较为频繁的更换,因为更换这两种铃声的音乐,学生也会明白该铃声的含义,比如可以每个月更换一次。而上下课铃就基本不更换,即使更换也不应当过于频繁,不然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铃声,耽误上下课时间,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

2.填充类

填充类音乐使用的时间段包括洗漱、三餐、课间休息、午休、下学,这些时间段播放音乐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在这些时间段内,可以将音乐作为背景,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这些时间段足够播放一首或几首作品;第三,这些时间段可以循环播放不同的音乐,音乐类型不需要太固定。

在选择播放的音乐类型时,需要考虑学生在不同活动中播放的音乐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在午休时间,可以播放一些以长音为主,舒缓、音乐情绪起伏不大的音乐,因为这样具有“稳定性的乐音运动”3与平和、持续的心境相契合,如《阳关三叠》、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等等。而在课间活动或放学时,学生的情绪一般都比较愉快、激动,则适合播放音乐起伏较大、情绪比较欢快的乐曲,比如维瓦尔第《春》、钢琴协奏曲《黄河》等。

3.和乐类

和乐类音乐使用的时间段包括包括早操、课间操。大多数学校把跑步来作为早操。但是,单纯的跑步对于学生们来说比较无聊。所以,可以选择做一些配乐的队列变化的练习。具体来说就是选取一些节奏感强的曲子,(如《运动员进行曲》)学生们排列两行(人多的话可以排列多行),第一排由值班教师或值日班长带领,随着音乐的节奏绕操场踏步前进,并随机变化队形,后面的同学看着前面同学照做。队形变化不用过于频繁,重点是听着音乐、伴着节奏进行。在熟悉如何做之后,以后可以每次换一组同学带领大家做。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

关于课间操,不建议做一成不变的做广播体操。对于学生门来说,他们做广播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要到高中三年级,同一个操天天做,做12年,非常的枯燥。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让音乐、舞蹈、体育教师共同创编一些舞蹈或体育舞蹈来代替广播操。在创编舞蹈时要注意:

第一,创编舞蹈的难度不应过大。因为课间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既要照顾到低年龄段的学生,也要考虑到高年龄段的学生;并且课间舞蹈的重点应该是给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同时让学生能够随着身体的运动感受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技能训练。

第二,舞蹈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创编一些单人舞,也可以编一些两个同学之间有合作的、适合学生的交谊舞等舞蹈。但课间操不适合选用多人配合的集体舞,人数太多,容易混乱。

在挑选音乐作品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尽量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一方面有利于节奏感弱的学生抓住节奏律动做动作,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另外,选曲时要更多去考虑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创编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如蒙族舞、瑶族舞等)。

最后,教师们在选择音乐时,应该采取一种谨慎、负责任的态度。尽量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在挑选音乐时,尽量找一些音响效果好的音源。

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枯燥,可以每个学期或学年都编排一个舞蹈或者体育舞蹈。这样,一个学期或学年一个舞蹈,这个时间段既够学生学会、熟悉舞蹈,又不会使学生因太熟悉该舞蹈而失去兴趣。

不论是早操还是课间操,在整理队伍时,都可以用节奏感强的音乐代替口号。比如整队时播放《军队进行曲》,同时体育教师或领操的同学站在主席台原地踏步走,带领其他同学一起,用音乐的节奏代替口令,使学生们整齐的踏步,并在在音乐结束时大家一起立定,开始做操。做操结束时同样可以用音乐代替口号,将班级带回教室。在课间操开始结束的音乐最好是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这样学生听到该音乐就会自觉地跟着老师或领操的同学踏步。

三、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民族音乐在环境音乐中所占的比重

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这项工作中,学校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将民族音乐交给下一代,才是真正的将民族音乐传承了下去。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就认为,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立足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强调民族音乐教育4。在音乐课上,教师固然会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借助课外时间,通过校园音乐广播等方式来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播,加强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熟悉度,以增加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喜爱,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

(二)使学生们方便获得校园里播放音乐的信息。

在校园音乐环境里出现过的音乐及其相关信息,学校应该将它们放在如在黑板报、宣传海报、校园网站上等地方,使学生可以容易地获取这些音乐的相关信息。

校园音乐环境有其特别的功能和作用:它主要是通过隐性教育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形成环境的音乐具有一种无形但强大的力量,能够对处于其中的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只要能为儿童创造一种类似祖国语言环境的优良的音乐环境,并让儿童每天沉浸在其中,任何儿童都可以轻易的掌握人类音乐文化最优秀的遗产”5,所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构建校园音乐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1.张红颖.以人性化为基调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音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1):18-20.

2.李双彦.”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的音乐审美内涵——音乐环境心理学系列研究之三[J].音乐美学,2001(3):30-35.

3.李双彦.”环境心理学”的多学科边缘结构体系-音乐环境心理学系列研究之五[J].音乐探索,2004(3):83-87.

4.刘红.浅议中国音乐教育与柯达伊思想体系中的“民族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3):95-96.

5.陈馨婷.透过语言学习看发展中的音乐学习[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32):79-83.

猜你喜欢
课间操民族音乐舞蹈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愉快的课间操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