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2016-07-14 18:00李金龙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立体化立体教学模式

李金龙

摘 要: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多维度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在阐述小学数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体化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高效地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构建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多维度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和理解,从而不断提升教与学的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小学数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1. 小学数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立体化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更加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所营构的一种资源丰富、手段灵活、形式多样、空间扩展,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立体化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小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准备工作,教师在准备新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从知识的根源出发到知识点的发展过程以及互相之间的联系等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通过激发、释疑的方式来组织引导并启发学生,让学生随着知识的发展不断进行独立和多角度的立体思考,让小学生从以往的单向思维向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模式转变。

2. 小学数学立体教学模式的特征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立体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先进行预习的准备工作,然后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再利用多元化的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启发和适当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和探究,让他们主动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对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对不同阶段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将问题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由于不同阶段的问题之间有各自的独立性,又有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形成了整个过程的系统性和内在的科学严密性,其中又包括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这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而且也有助于对学生实际思维运行模式的全面开拓,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增加了学习的时效性。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这种立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脑力的运转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操作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进行直观的操作和计算,还让学生展开相互之间的讨论,加强语言的训练活动,用多种语言方式把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述出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二、小学数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 教学手段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关键举措,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等有着直接影响,若想使课堂教学效率化得以实现,教师一定要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多样化。教师应该不断创新与探索,吸取好的教学经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灵活性和新鲜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采用独特的动画效果将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和具体,营造出一种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让教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四舍五入”知识点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动画创设如下情境:“从前有一个贫农子弟去地主家买酱油,所买酱油的价格是每斤0.14元,而他用他的智慧仅花了0.10元就买回一斤酱油,你们想知道他是如何买的吗?”然后告诉学生,将本节知识学会后,大家同样也可以像这个贫农子弟一样花很少的钱买一斤酱油。在学完知识后,学生明白了“一两一两地买,十次后花0.10元钱就买回了一斤酱油”,这无疑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

2. 教材呈现生活化

(1)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材, 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 寻找数学题材, 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 指点出探究的方向。有时教材中的例题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元角分”后,教师让学生做一次售货员或购物者;在学习了“东南西北”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实际感知抽象的方位等。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有趣生动的故事

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住学生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这个特点,恰当地运用故事或从身边的事件入手来学习新课,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能使教材鲜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故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但需要指出的是,所用故事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讲述的故事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讲述方法要简明扼要,讲述贴近学生喜爱的故事仅仅是一种呈现教材的手段,而非喧宾夺主地使数学课变成故事课。

3. 课堂氛围和谐化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真聆听之上的,只有经过认真地聆听,才能在大脑中运转思维,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有意识地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及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是大有裨益的,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集中精神,不断开拓大脑思维。对于教师来说,同样也要善于倾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给出的回答要认真聆听,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引导中发现知识点的关键所在。除了让学生学会善于倾听以外,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选择语言的方式形成数学思维。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制造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然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害羞,不敢说,这就需要教师丢弃自己的权威形象,和学生深入相处,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和他们形成朋友一样的关系,同时赢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4. 思维培养多元化

思维是决定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关键。要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准备题组群、引读题组群、尝试题组群以及巩固题组群四大环节问题就应依照小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从不同侧面、角度与方位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逐一思考与解决,不断提升立体思维活动能力。

如在简单运算的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一道“101×99”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99×(100+1)”的计算方法进行掌握,另一方面可扩展数学知识—— (100-1)×101的简便计算。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触类旁通,在学生心中实现抽象计算知识的立体化,同时对学生推理、交际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立体化与形象化的提升也极为有利。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已有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种立体思维教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多维度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立体化和个性化的效果。

猜你喜欢
立体化立体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炫酷立体卡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