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2016-07-14 03:15陈芳怡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工业化制造业工业

陈芳怡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陈芳怡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制造业,包括欧美重归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日本多年来始终坚持制造业的“制造强国”和德国工业4.0高端制造的制造业现状,获得中国制造的启示和日后发展的方向。

再工业化;制造强国;工业4.0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5.85%。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6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国家。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超过了全球1/3的比重。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虽是制造业大国,却远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资源投入高、消耗高。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面对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污染严重等问题,跨国公司将部分生产转向更低成本国家的趋势已经形成。而同时,我国的自主品牌仍然缺乏国际的认可,缺乏品牌价值,主要靠低成本、低价格来获取竞争优势,得不到国际品牌的丰厚的品牌溢价,中国制造业的收入仅是低廉的加工费,我国的企业仍然处在价值链的底端环节。

当前,随着美国金融海啸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国外购买力逐渐下降,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事实,使得外销成衣的售价压力不断增大。同时,中共中央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以致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工资上涨,成本不断升高的挑战。全球知名的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15年,中国制造业成本将赶上美国,竞争优势不再。同时,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

1 欧美重归制造业

2007年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为了解决产业“空心化”和失业率攀升的问题,近年来美国等不少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再工业化”,通过政府行为,鼓励旧工业复兴与新工业的增长并行,积极推动本国制造业复兴和出口增长,意识到经济发展要回归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提出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和节能减排,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等措施,欲重振制造业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等问题。美国国外生产的企业也开始选择回归,既是因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也是因为美国可以提供更先进的加工设备和高技术人员,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使得美国制造比“中国生产再返销美国”的方式更高效、更划算。

首先,“再工业化”是一种经济刺激政策,是通过政府行为,鼓励旧工业部门复兴与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并行,是一次产业结构面向高附加值、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产业转型,并以转型拉动经济复苏;其次,“再工业化”不是简单的工业化的重复,而是全球制造业的一轮大调整,其结果是高新技术推进的先进制造业地位的上升;最后,“再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重点在于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2 日本制造业

日本制造业在战后发展中始终处于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保持着长期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先是转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其后的发展中又进行了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型升级。日本的制造业总量变化中,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和以能源消耗为主的重化工业比重持续下降,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家电等整合型产品和电子信息业扩大了比重,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增加,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高能耗、高投入的重化工业逐渐转变成为低能耗、高技术的组装加工业以及电子信息业等新兴产业。

3 德国工业4.0

德国一直为制造业的强国,目前德国的工业4.0时代,是基于物理-信息系统的新型制造方式,不仅是采用新兴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设备,而是改变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人机关系,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双向互动,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升级为智能化,建立一个智能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自然的”人机互动和大数据系统形成德国的“智能工厂”,德国 “工业 4.0” 计划的最终目标,是以制造业的智能化引领国民经济体系的智能化发展。

4 我国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启示

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创新能力,缺乏核心技术,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低。且目前中国制造产业仍然主要是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占主导,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大量损耗资源得以发展的“中国制造”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因为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等原因造成的我国目前制造业发展过程的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等问题必须加以改善,走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使中国制造业能够持续良性发展。

欧美的“再工业化”导致我国国内的部分外资企业撤离,同时发达国家的产品外包加工也在减少,这对我国大部分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制造企业是巨大的打击。近几年,美国棉纱生产企业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力度,同时由于成本压力的纺织企业也开始把目光从传统的东南亚地区转向美国,因为国内外高棉价差,我国纺纱企业的竞争力被大大地削弱。2013年12月,中国纺织企业浙江科尔集团宣布将在兰卡斯特县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这是中国纺织企业在美设立的第一家制造工厂。这种赴美投资的方式有利于中国企业打入美国市场,也有助于学习美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我国纺织企业的生产水平。

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如纺织、冶炼等)受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加剧和金融危机蔓延等因素影响,已经出现衰退征兆。日本的制造产业转型的经验为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有效启示,政府的有效介入是促进制造业转型的有效手段,通过强制性或鼓励性的政策,使国内企业整合资源主动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同时,我国应该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加快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转变的转型升级,可以迎来更多的资本回报。全面提高“中国制造”水平,使“中国制造”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从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从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最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在“工业4.0”中,具有知识与技能的劳动者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了专业技能的人员才能操控智能制造的自动化设备。科技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研发人员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同样应当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研究开发能力,争取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加强对创新的支持,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从根本上加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建立我国区域间的产业梯度来实现产业高、中、低端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全面均衡发展,同时使处于价值链末梢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转型升级,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改造,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和精进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从而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企业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必然是未来工业的趋势,我国应逐渐摆脱作为加工厂的“制造大国”角色,成为现代化的“现代强国”,争取在价值链的高端拥有市场话语权。

[1]徐寅生.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之影响与应对[J].长白学刊,2012(6).

[2]陈佑良.劳力密集型产业的改进方案——以服装产业智能化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11.

[3]唐志良,刘建江.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2).

[4]贺正楚.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5(3).

[5]制造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制造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R]. 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暨科学家讨论会,2012.

[6]尹康敏.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要素分析[J].企业活力,2006(7).

[7]孙杭生,丁庆蔚.日本“世界工厂”繁荣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J].商业研究,2010(10).

[8]赵凯.“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创造”——论自主品牌的作用[J].才智,2010(4).

[9]胡俊.关于“中国制造”模式亟待转型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

[10]蒲永燕.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市场,2015(22).

[11]李冰晶.“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研究[J].中国市场,2016(41).

10.13939/j.cnki.zgsc.2016.49.066

陈芳怡(1992—),女,汉族,北京服装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服装品牌策略。

猜你喜欢
工业化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