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李振纲教授莅临衡水学院讲学

2016-07-14 04:36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河北大学李教授衡水



河北大学李振纲教授莅临衡水学院讲学

李振纲教授是河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哲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现兼任河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先秦儒家道家哲学。出版了《中国古代哲学史论》《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文化忧思录》《老庄易三玄浅解》等著作,多次荣获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先后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届优秀科学技术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李教授首先从社会现实出发,指出当前是一个远离了经典的时代。近代以来的工业化、现代化、都市化进程,使人类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本真的生活。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本真之美不断被遮蔽、被肢解、被概念化,导致人类生命意识不断丧失内在性尺度,成为工具、技术的附属品。人们远离了经典,其直接后果是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空乏、创新潜力不足乃至生命意识冷漠。接下来,李教授围绕什么是经典、国学与经典、人们为什么需要经典以及怎样阅读经典四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引导。

李教授认为经典是在一个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中影响最普遍、最久远、最重要的原创性文献,是思想文化的根基、民族精神的源泉、伦理道德的尺度、国民性格的内核。国学包含了传统文化与学术,经、史、艺、文皆属国学。经为国学之魂,史乃国学之基,艺是国学之华,文属国学之叶。李教授的比喻形象贴切,使学生对国学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知。

接着,李教授着重给大学生们推荐了最应该阅读的“经典之经典”,并指导学生读经典应该“精读、朗读、默识、背诵、复读、敬读、静读、切己”,应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读经典过程中,学会做一个安静、宽容、实干、感恩、快乐的人。李教授还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指出了读书的阶段性——“少学儒,以明志,做进取的人;中学佛,以静心,做干净的人;老学道,以养神,做快乐的人”。

在互动交流阶段,师生们纷纷向李教授请教,他都一一进行了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中西文化的平衡点问题,李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中西结合的一个平衡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存在着诸多共性,如二者都注重理想社会的构建;都重视教育;儒家追求君子人格,马克思主义强调“先锋队”;中国文化讲“不患寡而患不均”,马克思主义反对剥削。李教授的精彩解答引来阵阵掌声。

李振纲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指明了具体的阅读方向、方法,让衡水学院师生享受了一场既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精神大餐”。

责任编校:魏彦红

6月3日,受法政学院的邀请,著名学者、河北大学李振纲教授在西校区学术报告厅为衡水学院近500名师生做了题为《经典阅读与人生》的学术报告。法政学院刘宝瀛教授、董子学院魏彦红教授共同主持。

猜你喜欢
河北大学李教授衡水
赵浩岳作品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衡水专场(二)
The Application of a Diverse Visual Angles Concept in Eight Broken Plate to Advertising
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育槐
厨子救人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招生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