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生产消费特点及趋势

2016-07-14 02:10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分析处副处长张富
兽医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禽肉牛羊肉肉类

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分析处副处长 张富



肉类生产消费特点及趋势

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分析处副处长 张富

一、肉类生产贸易特点及趋势

1.肉类生产贸易特点。

(1)肉类生产总量增长放缓:1986—1995年是8%,1996—2005年是5.6%,到2006—2015年则为2.2%。(2)猪肉产量比重下降:1986—1995年是78%,1996—2005年是66.5%,到2006—2015年则为 64%。(3)净进口:猪牛羊肉猛增,禽肉稳定。

2.肉类生产贸易趋势。

趋势1:规模化—主业化、规模效益。截止到2014年肉鸡养殖规模10 000只以上的占73.3%,生猪500头以上占41.8%,肉牛50头以上的占27.6%,肉羊100只以上的占34.3%。

趋势2:标准化—质量、生产效率。(1)散户提供:56%猪肉、27%鸡肉、70%牛羊肉。(2)“猪周期”:大起大落。(3)中国:场均出栏40头,每头母猪出栏肥猪15头。美国:场均出栏1700头,每头母猪出栏肥猪22头。(4)养殖主体多、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难度大。(5)生产方式落后,标准化程度低,风险点多。

趋势3:环保化。中央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另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条例相继出台,畜禽养殖与粪污处理矛盾日益严重,禁养限养范围扩大。

趋势4:产业化。由于主体过多,需要产业链整合。另外,利益分配不合理,需要价值链重构,所以目标是提升全产业链效率和效益。

趋势5:全球化。(1)开放趋势不可逆:13个自贸区,10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2)国内外价格倒挂严重。中国猪肉和活猪每公斤16.68元、26.73元,美国5.08元和9.27元;中国白条鸡每公斤18.89元,美国11.45元;中国羊肉每公斤61.27元,进口羊肉到岸价21元。(3)进口大量增加,成为常态。(4)融入全球产业分工:白羽肉鸡。(5)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开始。

二、肉类消费特点及趋势

1.肉类消费特点。

(1)家庭消费量:禽肉增长势头明显。

(2)消费替代特点:猪肉禽肉替代最强。肉类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已由卖方主导改为买方市场主导。供应方虽有波动,但能力提升、基础牢固,需求在新常态下总体偏弱,差异化逐步升级,选择更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有任务,有空间,应适当扩大总需求,迎合市场需要。

(3)消费区域特点:华东、东南沿海、东北、京津猪禽肉消费比重最高。

(4)消费方式特点:差异大,趋简化。猪肉:全国生产全国消费,方式多样,户外、家庭;白羽肉鸡:北方、城市为主,户外、冷冻、加工;黄羽肉鸡:南方为主,家庭、户外、冷鲜;牛羊肉:北方、西南、牧区为主,城市、户外、冷冻;水禽:南方为主、户外、加工。

2.肉类消费趋势。

趋势1:总量仍有空间。新常态下呈现整体动力减弱,阶段性回落。虽然人口老龄化,会导致肉类消费下降。但城镇化将成为持续增长的动力。新的人口政策也成为新增较强动力。另外,收入增加也会成为稳定增长的动力。

趋势2:消费结构品牌化、安全化。总结国外经验,预估牛羊肉消费会增多。另外,消费升级会促使品牌化,质量敏感期也会促进安全化。

趋势3:消费行为现代化。户外消费增加;冷冻、冰鲜产品消费增加,鲜活减少;进口产品消费增加;加工产品消费增加;方便型食品消费增加。

三、肉鸡产业发展趋势

综合来看,肉鸡产业总体形势将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平稳,是因为竞争性强、规模化水平高,但是技术创新难度大;发展,是因为仍有空间,与其他肉类的相比资源配置要高,经营方式创新空间较大。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核心竞争力:种业和效率;二是消费变化:疫情、媒体炒作、谣传影响大;三是内部竞争:企业间、白羽和黄羽、肉鸡和水禽。

所以,肉鸡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总结出就是三个方向:一是提升养殖环节生产效率;二是提升产业链效率,建设价值链;三是消费促进:有效宣传引导,有消费才有发展。(本文根据会议录音及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禽肉牛羊肉肉类
禽肉进口单价超猪肉!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我国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
乌克兰政府批准扩大 对欧盟禽肉出口配额
肉类加工
小儿吃禽肉好处多
巧除牛羊肉膻味
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
欢迎订阅2016年《肉类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