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6-07-14 02:38张国进曹立春淮阴工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江苏淮安3003清河开明中学江苏淮安300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调查初中生

张国进,曹立春(.淮阴工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3003;.清河开明中学,江苏 淮安 300)



初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国进1,曹立春2
(1.淮阴工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2.清河开明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采用《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47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近一半的初中生存在着手机依赖现象,且主要表现在突显性上。初中生在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独生子女、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心理健康;手机依赖;调查;初中生

目前,“低头族”随处可见,《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认为,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已经超过个人电脑成为中国人访问互联网的最常用设备,截至 2015 年 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94亿,其中,初中生所占比例达36.5%。手机的便携性、即时性、美观时尚和强大的多功能性给初中生带来了便利和放松,同时,也致使心智发育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初中生产生了手机依赖。

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又称手机成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1]它并不是指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由于反复使用手机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功能的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导致个体痛苦危害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2]手机依赖行为导致初中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因而,探讨初中生手机依赖的状况,有助于我们引导初中生合理利用手机、预防手机依赖,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某中学470名学生发放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0份。其中男生325人、女生125人;初一134人、初二191人、初三125人。

(二)研究方法

1.初中生手机依赖量表[3]

初中生手机依赖量表,由王小辉编写,共 16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戒断性、突显性和强迫性。总量表的α系数 0.889,量表各维度的α系数0.696-0.816,分半信度介于0.724 和0.784 之间。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手机依赖程度越深,量表信效度较好

2.施测与数据处理

借助上自习课的机会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数据采用 SPSS13.0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初中生手机依赖总体状况

459名初中生手机依赖总分及分量表得分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1。初中生手机依赖总均分为36.8584,其中最低分为16,最高分为80。

表1 初中生手机依赖描述性统计结果

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每题得分大于3分的,即判定有手机依赖倾向。对手机依赖及各维度平均分大于3分的初中生人数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初中生手机依赖及各维度的人数

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平均分大于3分的初中生占总数的49.02%,说明将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已经存在手机依赖现象。在各维度中,突显性最为明显,表现为当事人日常过度使用或查看手机的行为特征。

(二)初中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1.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不同地区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不同地区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进行差异分析见表 3,结果显示,女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与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但男、女初中生仅在强迫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初中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与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初中生,但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以及各个纬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来自城镇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以及各维度上的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初中生,但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以及各个纬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3 不同性别、独生子女、城乡来源状况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的检验

否(n=247  37.372±13.464 13.575±6.600 14.648±4.637 9.150±4.449 F  0.389  1.235  1.363  0.097 P  0.428  0.402  0.329  0.892区域   城镇(n=78)  37.936±14.571 13.910±6.970 14.526±4.670 9.500±4.583农村(n=372) 36.718±12.759 13.226±6.303 14.446±4.469 9.046±4.327 F  1.916  2.201  0.044  0.769 P  0.455  0.393  0.887  0.405

2.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年级差异比较

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进行差异检验见表 4,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戒断性、突显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强迫性上没有显著差异。两两比较发现,在戒断性、突显性与手机依赖上,初一显著低于初二与初三,初二与初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强迫性上,初一、初二、初三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年级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检验

3.不同学习成绩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比较

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进行差异检验见表 5,结果表明,不同学习成绩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戒断性、突显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强迫性上没有显著差异。两两比较发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与优等、中上、中等、中下成绩的学生在戒断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优等、中上、中等、中下成绩的学生两两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突显性上,只发现中上成绩的学生与较差成绩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手机依赖上,结果显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与中上、中等、中下成绩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优等成绩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学习成绩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检验

4.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手机依赖上的差异比较

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进行差异检验见表6,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初中生在戒断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手机依赖、突显性、强迫性上没有显著差异。两两比较发现,只有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之间在戒断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6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检验

三、讨论

(一)初中生手机依赖状况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存在着手机依赖现象,远远高于王小辉(2011)[3]、房香莲(2013)[4]等人的调查数据(15.36%、4.1%)。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寄宿在民办中学的留守者。他们大多都是寄宿生或留守孩子,受管教的机会比较少,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加上民办学校为己私利而降低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要求、放松管理。这些学生大多与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手机使用疏于监督与限制,另外,其父母由于常年在外,一方面,对管理孩子手机的使用鞭长莫及,另一方面,为方便与孩子联系允其使用手机,但却忽略了对其开展正确认识与使用手机的教育。

初中生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在突显性上,即当事人日常过度使用或查看手机。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与成人感强烈,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此时,手机网络恰恰给其提供了求职与探索的平台;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对外界的不信任与不满意,常常使其感到非常孤独与寂寞,然手机网络的便利性、隐匿性、宣泄性、互助性等特性使他们闭锁的心理打开了一扇门,为其得到关心与帮助的渴望找到了对接点。

(二)初中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在性别上,女生的强迫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强迫性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具有强烈的手机使用愿望和冲动而难以自拔,甚至出现错觉。研究结果表明,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强烈的手机使用愿望与冲动。进入青春后,女生有着更多的秘密与困惑,需要与父母、同学或其他朋友保持联系以获取更多的倾诉与社会支持,由于距离的问题,手机成了仅有的交流媒介,不快与压力的解决与释放又强化了她们使用手机的愿望与冲动。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大多为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或亲戚一起生活,他们没能及时了解到她们成长需要,这种情况又加强了她们与手机联系的紧密性,稍有动静她们便会联系到手机,出现多次错觉。

手机依赖及其各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区域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手机已成为大众消费品,并且价位与功能关联不大,使他们都能较早地、较频繁地使用手机。本研究以留守儿童为主,父母为方便联系孩子允许使用手机,但父母的监管又不到位,又没能及时传授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手机的相关知识。城镇与农村来源的初中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还因为本研究城镇初中生的样本太少,致使样本的代表性不强。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戒断性、突显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表现在初一显著低于初二与初三,在强迫性上没有显著差异,支持了王小辉的观点。在手机依赖及其各维度上,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大致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大多学生初一时才开始使用手机,此时他们还带有小学阶段的童真,虽出现了叛逆,但仍会接受教师与家长的建议与教育。随着手机使用时间的增加,自我意识的高涨与成人感的强烈,一方面形成了很多手机使用的习惯,另一方面他们对成人的教育也将置之不问,再加上手机的便利性使之成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最终使他们的手机依赖逐渐加深。同时,结果还显示,在戒断性上,初三学生的得分低于初二学生的得分,有悖于大趋势。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学业压力较重,教师与家长均对使用手机管教较严,且对其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比较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不同学习成绩的初中生在手机依赖、戒断性、突显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强迫性上没有显著差异。成绩较差的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成绩中等上下的学生,虽也高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不显著;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戒断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等级成绩的学生,在突显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中上成绩的学生,虽高于其他等级成绩的学生但不显著。这说明成绩较差的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最高,在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变现出的情绪反应更为强烈,其行为被手机使用所主宰。与电脑相比,手机具有迷你性,不易被教师与家长发现,加上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使学生几乎不受时空限制地使用,加之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于较差的自制力,致使其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势必影响其学习成绩。另外,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被教师边缘化,被家长冷落,不能感受他人的关注与温暖,在此情况下,他们可能求助于网络的虚拟社会,以此获取自己的存在感,进一步加深了对手机的依赖。

在突显性上,只发现中上成绩的学生与较差成绩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手机依赖上,结果显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与中上、中等、中下成绩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优等成绩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在戒断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与较差的学生,其他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比较差的学生在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表现出更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这可能是因为较好家庭条件的学生家长,觉着现在条件好了,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应该尽量满足,容易在客观上形成溺爱型或放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手机的使用疏于监督与限制,也没有教给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的相关知识。

四、结论

(一)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存在着手机依赖现象,且主要表现在突显性上。

(二)初中生在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独生子女、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 2009,19 (2):138-139.

[2]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等.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26-27.

[3] 王小辉.初中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4] 房香莲.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6)02-0097-05

收稿日期:2016-03-04

作者简介:张国进(1980-),男,山东菏泽人,淮阴工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曹立春(1982-),女,山东聊城人,清河开明中学教师,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调查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