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般的方式

2016-07-15 09:25张晓东
江苏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正派光环天堂

张晓东

德国大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试图将其变成天堂。”为什么拥有天堂般的目标,却制造出人间的地狱?“天堂”般的目标没有错,关键还需要“天堂”般的实践方式,或者说是与“天堂”相适应的方式。我相信我的教育同行们都是向善的,都愿意携带着“天堂”般的目标。可正像有人所说,现在是教育梦想与教育现实冲突严重的时代。这不是教育理念有问题,而是理念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化到实践中去。

教育的实践方式有很多,如何判断是不是“天堂”般的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厘清目的。教育管理方式变革本身不是目的,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儿童、成就教师,千万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有些管理者不愿意“无为而治”,而是总想着“大有作为”“大干一番”。但他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好大喜功,为了表达自己没有“游手好闲”,年终总结可以写上一条,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自己的职位可以再上一个新台阶,却使得手段与目的完全颠倒,甚至干扰并打乱了学校原有的实践工作节奏。

二是多维视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教育管理实践的生长逻辑是丰富的,绝不能只从一个角度进行考量。有些管理者仅仅遵循管理的单一逻辑,看起来显得很专业;有些管理者缺少一种博大的胸怀,沉迷于一己之见,喜欢文人相轻;有些管理者习惯于唯上,没有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情怀……这些管理者观念往往比较狭隘,很难建构起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也必然会导致管理的偏向和固化。

三是代价评估。事物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所有教育管理改进都不会是完美的。完美的事物只存在于梦想中。这就需要对变革进行代价分析,也就是值不值得。一些管理者只看到变革的好的方面,对弊端一概不谈,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让负能量远远超过了正能量。这个时候做还不如不做,此时必须考虑玛格里特在《正派社会》中确立的第一原则“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这同样可以成为“正派教育”的第一原则。坚决不做的确定了,不可突破的底线也就守住了,剩下的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四是长远谋划。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的确,人的成长是有一定周期的,有许多规律是不能随意打破的。我们不能总是急功近利地希望看到效果,有的教育效果并非是即时性的,有些成果的显现会比较滞后,更不可能立竿见影,而且越是对人成长重要的东西越不太容易外显,越不容易短期体现出来。一些管理者却特别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玩弄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拥有了许多“令人羡慕”的光环,但是这些光环却掩盖了许多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正派光环天堂
天堂
学生“告密”现象剖析及“正派”班级文化的塑造
我可是有主角光环的人
土星光环连连探
白肌光环美人计
天堂何在
天堂的眼睛
天堂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