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2016-07-16 07:04胡耀文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2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生课程

胡耀文

广西科技大学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胡耀文

广西科技大学

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创新创业教育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平台搭建等各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高校应当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完备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体系。

应用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特别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凸显出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以技术和技能教育为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合理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创新思维培育和开展创业能力锻炼,让毕业生成为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个性的人才,可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减缓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人生价值,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结构升级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区域性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尤为重要,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受到了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平台、资金短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首先,薄弱的师资力量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本身并没有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成立创新创业课程后,临时的理论知识的补充不能够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即使自己有创业的想法也无法得到老师们科学的指导和引导,这样的师资力量无法达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要求。

其次,课程体系建设的不科学不完善。随着各项创新创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地方高校都开始建立本校的创业创新课程,但是课程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成功于一朝一夕,仅仅依托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是不够的,且该类课程授课时间相对集中,并没有根据大学生学习历程,从大一到大四开展全程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再次,缺乏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很多高校也在校园内搭建了一些创新实践平台,提供了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但是仅仅依托学校自身,不管是实践规模还是在学生中宣传的范围都相对狭窄,参加的人数也局限于少数创业积极分子,大部分想要参加的同学缺少参与机会和参与途径,无法把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知识在创业实践中转化为创新能力。创业实践平台的局限性,一方面影响了学生们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学校创业创新课程的健全和发展。

大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其运行,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这种不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资金投入也不积极。没有政策制度的保障和资金的投入,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二、以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必须整合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特点。

1.综合性。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是一个综合性教育,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能为一个学院或系部所具备。

2.开放性。创新创业教育如果只认为是教育本身,那是非常片面的,这个课程除了具有知识性的特点外,还有很强的开放性,它不仅仅局限于课程,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它跟多的是学生和社会,学生和企业,学校和社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同时它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实践性。理论来源于实践。让学生投身于创业的实践中并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这是创新创业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基础上,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议

1.打破院系班级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藩篱,建立起顶层设计和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全面整合的制度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整合学校资源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机构。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工作方案的执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创新学籍管理改革,制定相关文件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帮助处理好创业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各学院之间,各高校之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来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课程和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打造师资来源多元化的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专任教师、产业界资深专家、政府官员、优秀校友等不同领域的人士均可加入教学团队。成立符合本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专门负责教师培训,教材编排和课程设置,将专业教师和社会创业人士结合起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安排一定数量行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3.建立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各专业结合实际,围绕核心专业课程对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以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普及课程为依托,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其次,实现个性化授课和指导,打破大锅饭,针对不同的兴趣和想法的学生实行专门指导和教学,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聘请创业成功者走进校园办讲座,谈经验,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创业指导,组织各类专题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介绍国家财税政策、创业优惠政策、知识产权知识等,辅导大学生运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熟悉市场经济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资金运作能力。

4.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随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重视,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园区,进行基地式建设。由于成立时间短,园区硬件设施、软件配备、运行方式等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在学校拨款外通过政府、企业、校友募捐的做法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园区基础的硬件设施和相关仪器设备。其次,保护学生创业热情的同时,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项目顺利成长。再次,对项目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全程深入跟踪指导。

5.做好服务工作

构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园区内整合工商、税务、银行等机构,形成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提供政府职能部门的零距离零收费服务,建立快速办事的绿色通道。搭建中介服务体系。积极面向社会为园区项目引入风险投资,解决创新创业项目资金问题。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地方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对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的高校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实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李士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J].2011年第9期

[2]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J].2014年2月

[3]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育研究[J].2013年第12期

[4]郝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6年第2期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280)。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生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