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2016-07-16 04:05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郑佳怡
中国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银行

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郑佳怡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郑佳怡

摘 要:现今社会中存在多种行业,而银行业的性质较为特殊,其主要就是对货币进行经营,借助社会存款以及其他借款实现资金的营运,但是其自有资本较少,导致银行业存在高风险性。现阶段,世界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致使银行业的风险性也较为复杂,当商业银行的风险性加剧时,就会直接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对其加强控制以及管理,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有商业银行还在持续发展中,还未实现与国际接轨,由此世界上较为大型的金融风波对我国经济未造成严重影响,但是,我国长期坚持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没有对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这就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影响,基于此,就应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1]。

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

1.1商业银行风险定义简析

在客观事物发展中,会因某种不确定因素对其造成制约,最终致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偏离,导致损失产生的现象称为风险。而商业银行风险就是在其经营活动中,受到客观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财产、资产以及信誉上受到损失或者获得收益的一种可能性。造成商业银行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部原因,商业银行在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上存在漏洞,致使银行出现风险。基于此,商业银行可以加大自身经营管理力度,做好内部协调,从而降低或者消除风险发生率。二是外部原因,从宏观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发展还会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市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制约,其中主要的外部原因就是宏观经济中经济周期变化、金融外部环境等。从微观角度来说,市场价格、同业竞争、社会信用度、银行与借款人信息不符都是造成商业银行风险的外部原因,此外,不可预计的自然灾害、战争都会致使商业银行面临一定的风险[2]。

1.2商业银行风险特征分析

1.2.1普遍性特点

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使其遭受变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风险,而风险的发生与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在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活动中却普遍存在着这种不确定性,不会受到人们的意志变化而出现转移。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尽管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有所提升,我们对一些风险的发生可以做出防范,但是即使原有的风险被消除了,但还会有新的风险产生。因而,风险会始终伴随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过程,其是客观存在的,由此,为减少损失,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做好管理,但想要将风险完全消除是不可能实现的。

1.2.2两面性特点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会严重威胁到银行自身的发展进步,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扩散性以及传导性是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特点,会直接制约社会储蓄者以及投资者经营的成败[3]。从另一方面来看,因商业银行风险具有固有特性,在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有可能提高收益,这就要求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要只关注风险、规避风险,而是要抓住机遇,在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造成损失的同时,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收益。

1.2.3可控性特点

造成商业银行风险的原因有多种,在其共同作用下会加大风险等级,每个因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程度,需要对其做好监测以及控制,从而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各类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会在同一时期内、以同一几率出现,各类风险因素的发生肯定会存在一定的规律,例如先后顺序、强弱程度等,人们需要对其了解掌握,从而才能对其做好控制,以降低风险发生率。

1.3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系统性以及非系统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的两大类,商业银行无法预测、无法抗拒的风险就是系统性风险。例如战争、自然灾害以及政局动荡、通货膨胀、国家政策改变等因素。因所有银行都在同一特定时间内面临同样的风险,由此称其为系统性风险。而商业银行面临的与特定业务相关联的风险就是非系统性风险。例如银行自身产生的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4]。

2 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于其他行业,商业银行具有资金、技术、产品、地域、人才以及管理等多种竞争优势,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就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银行的信誉度以及核心竞争力也会有所提升。

其次,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够使其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增强,使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得到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就包括商业银行,其经营成功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全面的风险管理。

最后,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够提升社会资金使用效益,风险管理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对社会上存款人的资金进行管理,而商业银行的风险也可以说是社会企业以及个人风险,当商业银行能够保证资金安全,同时融入资金效益得到提升,就会带动整个社会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5]。

3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商业银行运营期间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因为管理质量较低、管理水准较差所导致的,无法满足银行降低运营风险、管理风险等需求。经过对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总结出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内控水平落后、认知观念落后、组织体系落后及外部环境问题四方面,对此以下将进行具体分析。

3.1内控水平落后,缺少科学的产权制度及法人管理结构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其是我国独资的银行体系,所有资产均归属国家,属于公民公有制企业。但是,公民公有制仅是一种模糊的假设制度,其本质是公民中的任何人都无法对公有的财产行使所有权,也无须对公有财产的损失承担责任[6]。因此,公民公有制银行的权限界定较为模糊,这样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政企划分不明确,就容易造成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行为、性质、利润等无法获取一定保障,甚至产生资产损失的情况;产权划分不明确问题,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果无法刺激管理者的利益,弱化了银行特有的激励约束制度;内控制度划分不明确问题,而此问题也加重了银行行政行为的垄断问题,对建立平等竞争机制及风险转移制度都会产生影响。

3.2认知观念落后,缺少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将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视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在银行中,全部业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如果没有风险,也就不会产生收益,所以,需要将风险控制工作视为与营造利润同等关键的工作。但是在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在认知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例如:部分基层业务从业者认为风险管理工作与业务发展呈现对立关系,无法给予风险直观、正确的对待及评定,认为风险管理工作会对业务发展造成阻碍。另外,还有一些风险管理从业者没有对业务、市场、效率等内容进行科学研究,仅仅认为少发展业务或者不发展业务就能够控制风险,银行也试图利用否定业务发展的方法来逃避风险。此种措施不仅无法减少风险概率,更会削弱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限制其业务发展。

3.3组织体系落后,缺少全面风险管理的系统

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存在很多问题,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1)风险管理的组织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并没有创建统一、集中的风险机构,银行总行也没有单独建立风险管理的部门,同时一些关键的业务部门也没有设立管理风险的岗位;(2)风险管理的职能较分散。目前,商业银行将风险管理的职能分散到不同的部门,并没有进行整体性考虑及统一规划;(3)风险管理的权威性不足。风险管理的权威性体现在独立的管理体系上,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各个部门层级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并没有直接由上级部门负责,而是由平行等级的部门负责,就造成了管理责任无法划分、监管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7]。

3.4外部环境问题,缺少风险抵抗能力

银行运营过程中的外部环境指的是监管机构的监管及社会经济大环境两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最早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自2003年后,银监会专门设立了监管部门实施监管工作。目前银行监管主要是考察市场的准入合规性,此种措施缺少连续性,监管强度较低,监管质量较差。另外,因为我国社会的信誉度较低,个人及企业逃避债务情况经常出现,政府机构也未对银行给予相应支持,就导致银行运营期间出现了很多外部风险。

4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措施

4.1完善内控机制,推行产权制度改革

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商业银行的管理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首要任务就是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商业银行股份制发展,创建完善的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另外,还需要强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转变并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质量。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所有制度的核心内容,金融产权则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想要确保商业银行产权明晰,就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及银行本身的需要,参考发达国家银行的产权形式,创建网络式多元化股权结构,进而确保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可以良好地融合。同时,还需要对银行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一般银行包括董事会、股东、管理层及其他员工,都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创建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采用制定并实施相关流程、制度等措施对管理风险进行事先预防,事中调控,事后管理。管理人员自身也需要提高内控意识,进而降低银行风险,促进企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4.2树立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与理念

商业银行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思想与理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强化思想。银行企业在日常运营期间时刻都伴随着风险,贷款的发放存在信用风险,市场的变化存在市场风险,员工的操作存在道德风险等,所以,应强化银行中经营风险的思想,明确认知预防风险工作不仅是监管部门及领导者的工作,同时也是每一名员工的责任,将风险意识贯彻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其二,树立理念。最近几年,国际上经常出现金融风险事件,说明银行如果一味将注意力放置在发展及盈利方面,忽略风险管理,最终就需要面对亏损甚至破产的命运。唯有对风险管理予以重视,同时进行控制,才可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强化风险认知,树立控制风险的理念。

4.3创建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

首先,应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结构。由国家的总行创建单独的风险管理机构,将原本较为分散的风险管理部门整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创建风险监管委员会,同时下设风险管理部门,方便对不同类别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风险监管委员会属于单独的机构,直接由最高决策人员领导。另外,针对一些较为重要的部门,单独设置风险岗位,风险经理负责进行日常风险的监控、管理、评估工作;其次,制定与商业银行全面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标准。应建立风险报告标准、考评标准等,确保能够对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预测与管控。

4.4转变外部经济环境

转变和改善外部经济环境,可以实施以下几个措施:(1)提高银监会的监管质量。银监会需要对商业银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不断改革并完善监控方法,重点对表外业务进行检查,同时实行全面的银行风险监管,不仅监管金融信用风险,同时也监管其他方面的风险;(2)创建金融安全区。创建金融安全区需要各地方政府的协助,将注意力投向建设诚信社会,同时对逃避银行债务人员进行严厉打击与惩处,实现公检法各机构信息共享;(3)实行社会监管。创建信息揭露平台,将民众的监管权力发挥出来,同时发挥审计、会计、律师等作用,使银行在业务发展、财务管理等方面透明化,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质量。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其是我国金融结构的重要核心要素,在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因为长时间受粗放形式的经营模式影响,仍存在很多风险。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银行所存在的风险更容易爆发造成损失,从而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威胁经济安全。所以,需要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预估,尽量分散或规避风险带来的危害,确保提高经济收益。因此,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是值得相关从业者深入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蒋雨薇.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J].现代商业,2015(27).

[2]田孟刚,李镔,李屹东,等.大型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架构成效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5).

[3]王芳菲.基于巴塞尔Ⅲ的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王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分析[J].时代金融(中旬),2015(9).

[5]毛月珍.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

[6]谷晓飞,田媛.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5(38).

[7]修国义,王芳菲.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5(5).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b)-083-03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银行
江西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