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金沙江对内开放经济带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平台

2016-07-16 04:05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张乐
中国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建设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张乐



浅析云南金沙江对内开放经济带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平台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张乐

摘 要:加快金沙江对内开放经济带开放合作,有利于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周边省份协调发展,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改善沿江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快速发展。本文从如何加强区域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加强招商引资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开放合作的任务措施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开放合作产业转移招商引资长江经济带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全长2308公里,云南境内长1560公里。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以下简称经济带)北连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南接长江“黄金水道”,是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前沿,也是长江经济带范围省际合作的重点区域。科学保护开发经济带、统筹沿江区域协调发展,时机迫切,意义重大。

1 金沙江对内开放经济带的范围及基础条件分析

1.1金沙江对内开放经济带的范围

经济带涵盖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7个州(市)23个县(市、区),这其中包括迪庆州:德钦县、维西县、香格里拉市;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大理州:鹤庆县、宾川县;楚雄州: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县;曲靖市:会泽县;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绥江县、水富县。地域面积8.27万平方公里,人口16.3万人。

1.2金沙江对内开放经济带的区位条件分析

经济带作为长江黄金水道重要组成部分,与西藏、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区相邻相依,连接滇中城市经济圈、成渝经济区和黔中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支点。在交通方面,内昆线、沪昆复线、南昆线、成昆线、大丽线、广大线、昆玉线等铁路干线覆盖其中,各州市高速公路基本连通,对省外至重庆、成都、贵阳已全程高速化,航运干流通航里程约1091公里。航空方面,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中心,昭通、丽江、大理支线机场为辅助,泸沽湖机场在加快建设。能源资源方面,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在建和建成大型水电站最为集中区域,也是云南干热河谷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区域;民族文化深厚,劳动力资源充足,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1.3金沙江对内开放经济带迎来大发展的时机成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区域合作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云南省“三大战略定位”(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来自《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赋予了云南新的历史使命,为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广阔空间。

2 加强经济带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主要任务分析

经济带开放发展最迫切需要建立与与周边省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合作,通过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发展开放型经济,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2.1深入推进国内区域合作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共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地区沿江产业合作,培育临江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临江产业,实现陆水统筹和区域联动,加强与长江上游地区在生态环保、扶贫开发等合作共建内河港口和产业园区。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通道连接、资本引进、市场对接,联合借力国内腹地增强对内开放。

2.2探索加强港澳台地区间的合作

依托云南省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探索与港澳在投资、会展、农业、旅游、科技、文教、卫生、金融等领域合作。承接港澳产业转移,推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共同开拓东盟市场。拓展与台湾地区经贸合作与旅游文化交流,承接台湾农业精深加工。

2.3深化拓展国际区域合作

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打造丽江区域性旅游枢纽机场,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加强水富等港口建设,构筑双向通达沿江综合交通网络,加入到国际投资贸易、工程承包、资源开发、金融、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等合作中,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合作空间。发挥扶贫软实力,强化与东盟国家减贫发展合作。探索开展与欧美日韩、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民间交流。

2.4加强区域间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主动衔接四川、贵州及重庆周边地区,联合珠江—西江经济带,借力周边地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参与成渝经济圈分工合作,推进永仁、元谋与四川攀西地区区域合作。借助滇渝和滇川黔经济合作、沪滇对口帮扶机制,深化产业承接转移、园区共建、金融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合作。

2.5强化与省内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增强经济带开放合作、产业创新、商贸服务等方面后发优势,承接滇中城市群产业转移,同滇中新区、沿边开放带地区开展多方面合作,重视国家级开发区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2.6增强经济带内自我协作能力

加强区域内各地发展的对接统筹,强化功能、产业、城镇、要素、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对接,将各地区比较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带整体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共同谋划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社会治理联动等合作机制建设,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3 构建开放合作新平台

3.1构建信息开放平台

建设招商引资网,搭建与其他省、市信息互通平台。组织多种方式的贸易促进活动,提升重大区域合作交流活动层次、深度、内容和形式。鼓励和推动外国政府、港澳台地区、国际机构、商贸协会组织和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等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引入加入国内外重大赛事、品牌展会、国际峰会、高端论坛等大型活动。

3.2构建产业发展平台

以长江水运为纽带,加强与周边省区和沿江城市的经济合作,通过规划对接、产业承接、项目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支持和鼓励产业园区开展战略合作,主动与沿江下游省市园区探索联合共建产业园区和承接产业整体转移,推动产业错位发展,探索产业整体转移,共建产业园区,建设“飞地”园区等新模式,打开承接产业转移广阔空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产业外向型、环境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特色园区、合作园区,打造清洁能源及载能、生态旅游、生物等产业集群和临水产业基地,形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新平台。

3.3实现要素自由流动的畅通平台

融入长江大通关体系,加强与沿江沿海的通关协作,形成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物畅其流”市场大通道。健全商品与要素市场,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生物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果蔬、农机产品等商品交易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定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交易平台。建设面向国际的碳汇交易中心。打造丽江临空枢纽、大理等一批物流枢纽,加快商贸物流、大宗货物中转物流、国际采购、国际配送等物流服务,推动经济带更好的融入全国生产物流体系。

3.4打造环境优良的营商平台

健全有利于开放合作、共赢发展并契合周边实际、与国际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支持重点口岸、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提高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规范企业“走出去”行为,建立“走出去”综合保障体系,推进劳务服务等平台建设,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服务。强化金融、信息、人才支撑,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在国内省区与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中当好桥梁纽带。建设高水平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对外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医疗服务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3.5推进内陆开放型贸易平台

加强能源资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推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协调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促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和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优势产业和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平台和营销网络。

3.6搭建区域性人文交流平台

强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旅游文化的交流合作,发展跨境旅游,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等区域的旅游合作,合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开展与周边各国、欧美日韩、国内友城间的民间交流活动,建立区域性国际文化市场。依托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医疗机构,打造长江经济带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医疗服务基地、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心。搭建人文领域专业化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沟通长江经济带同南亚东南亚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

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有选择性的产业承接导向,构建开放型产业平台,优化产业承接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吸引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和沿海地区产业向经济带转移。

4.1准确把握产业转移承接点

充分摸底经济带,科学定位,选准产业转移承接点,明确产业承接导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紧扣国家级开发区、省级产业园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点对点”招商,主动承接一批具有国际水准、代表产业高端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云南省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性采购中心等机构,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转移。围绕旅游、文化、生物、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承接配套产业转移,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利用经济带绿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并利用资源换取新产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资源加工型企业。顺应“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发展方向,注重引进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促进整个产业链转移和中小企业发展。

4.2明确承接产业工作重点

按照拓展“长三角”、吸引“珠三角”的思路,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联动发展实施精准招商,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商会组织的对接沟通或依靠落户企业“现身说法”以商招商,依托中介组织、专业机构推行委托招商,选择客商比较集中、产业转移和扩张倾向比较强烈的地方开展驻地招商,探索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和沿海地区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飞地招商”,采用网上发布项目推行信息化招商,立足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进行蛛网式招商,建立交流、沟通、协调机制,推动产业转移和经贸交流。

4.3构建承接产业大平台

创新园区开发模式,发挥市场作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探索特色产业园、浙商园、创新园、示范园等建设模式。承接清洁载能、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优势制造业,推进国家重大清洁能源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双向开放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绿色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整合园区有效资源,规范园区招商优惠政策,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

[2]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水运,2014(10).

[3]“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略论——“长江经济带高峰论坛”主旨演讲摘要[J].西部论坛,2015(01).

[4]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0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b)-139-03

作者简介:张乐(1982-),女,天津市人,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绿色发展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建设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