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项生课外实践训练创新模式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气排球专项为例

2016-07-18 12:51韦岳宏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运动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高校体育创新教学

凌 齐,韦岳宏(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高校体育专项生课外实践训练创新模式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气排球专项为例

凌 齐,韦岳宏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气排球专项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气排球校队带动气排球专项生俱乐部的课外实践训练组织形式,围绕气排球专项培养目标,依据气排球专项教学大纲,积极推广气排球教学科研成果,充分运用校园络平台,设计合理的、科学的融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为一体的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课外实践训练模式,以培养专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技战术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的课外实践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创新教学;体育专项生;实践模式

1 研究背景

1.1新常态全民健身活动促进气排球运动的普及

1989年,我国首创气排球运动项目。气排球是一项新兴技术主导隔网球类体育运动项目。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气排球运动相继在全国各地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和推广。2012年,中国排球协会制定《气排球竞赛规则(2012—2016)》,从体育学科理论和运动项目技术的规范上更好地保障和推动气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随后,中国排球协会举办系列气排球体育人才培养和赛事工作。2014 年12月,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首届国家级气排球裁判培训班;2015年10月,在广西省南宁市举办校园气排球教练员培训班。2015年8—11月,举办“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设老年组、壮年组、青年组和大学生组,分山东省、浙江省和湖南省3个赛区进行,各赛区前6名进入总赛,本次联赛把气排球运动项目的全民健身性更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2社会体育需求气排球专项体育人才

气排球以其独特而较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审美性、社交性等功效,已成为一项深受群众喜欢的健身体育项目。随着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和开展,气排球专项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热门招聘对象和首选条件。凌齐、吴伟明的《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与社会互动研究》(2014年)分析认为,广西民族大学气排球专选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占19.5%,在学校气排球专选生只占全校体育生人数10%的情况下,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程度如此之高与其学校所在区域内的全民健身活动体育项目密切相关,也与区域内缺少气排球体育人才有着直接关联。

1.3推广气排球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凌齐充分利用担任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专业气排球课和校气排球队教练的优势条件,依据气排球运动特点,结合运动训练学,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气排球创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凌齐、叶茵《构建气排球技术课与影像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013年)的研究认为,气排球技术教学与影视分析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技术主导隔网球类集体项目技术技能形成规律,又能反馈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影视分析的理论直观空间数据模型可引导和强化气排球技术学习。凌齐、余光坚《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研究:球感培养原则与途径方法》(2015年)的研究认为,气排球球感培养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想象法和表象法相结合、渐进练习、运动感觉机能训练以及培养球感与一传技术同步进行的原则,通过设计合理的一传技术教学方法、多球练习法、目标性练习以及竞赛性练习等途径,对学习和掌握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具有实践作用。

2 广西民族大学气排球专项开设情况

2.1气排球专项开设课时

广西民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教学计划气排球专项每周4学时,每学期68学时(其中,实践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8学时),每学期3学分;在第2~第6学期开设,共5个学期,总学时34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300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总学分15学分。

2.2气排球专项学生人数

2012级气排球专项学生有25人,男生有15人、女生有10人;2013级气排球专项学生有26人,男生有16人、女生有10人;2014级气排球专项学生有27人,男生有16人、女生有11人;气排球专项学生共有78人,其中有男生47人、女生有31人。气排球专项男生选入校气排球队10人,女生选入校气排球队10人。

3 广西民族大学气排球专项课外实践训练创新路径

3.1依据气排球教学大纲设计课外实践训练创新方案

气排球专项教学大纲根据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运动项目训练规律和教学论按气排球理论知识、基本技术、阵容配备和集体战术及竞赛规则等章节制订的,从运动技术教学原理的广度和深度设计气排球教学任务及目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学科课程基本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和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标准。气排球专项课外实践训练是学校体育类本科人才培养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是气排球专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学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完成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和辅助途径,旨在强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气排球体育人才。所以,课外实践训练方案需依据气排球专项课程大纲进行设计。课外实践训练创新模式可以有效承担起气排球技术战术进行创新的桥梁和载体,也可向学校反馈气排球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程度,及时促进气排球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完善,以利于学校培养的气排球体育人才适应社会体育的需要。

3.2推广和运用气排球创新技术研究成果

气排球技战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势必要求气排球专项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掌握气排球基本技术技能。为确保提高专项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能力,研究积极推广和运用项目指导教师凌齐的《构建气排球技术课与影像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研究:一传技术分类命名及运用和球感培养原则与途径方法》研究成果;同时,借鉴广西区内外气排球比赛的成功技战术。

3.3课外实践训练程序和保障机制

气排球专项课外实践训练首先通过选拔组建和成立校气排球队,没有选入校队的气排球专项生以年级为单位成立3个俱乐部。每天课外训练时间安排校气排球队带着不同年级的气排球专项俱乐部进行训练。通过访谈和调查得知,不同年级的学期学习任务和课外时间不尽相同,在以年级为专项俱乐部的基础上,允许不同年级进行混合训练。校气排球队专项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战术素养,课外实践训练以集体战术训练为主,加强战术意识、战术体系的培养和训练,以集体战术促进和培养个人战术的特长发展,训练内容和计划由指导教师制订。俱乐部专项学生基础相对较弱,球感较差,课外实践训练以个人基本技术和个人战术训练为主,以个人战术促成集体战术的实现,学校气排球队俱乐部训练计划由每天负责带训的校队气排球专项生根据前期设计并提交指导教师修订的训练计划进行。合理设计训练方法和时间,科学安排场地和器材,积极协调学校场馆和器材室,统筹安排课题经费保障课外实践训练,确保课外实践训练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课堂,做到与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协同进行。

3.4课外实践训练与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融合

课外实践训练创新模式以气排球专项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为主,采取校队专项生带领俱乐部专项生进行自主和分层训练创新模式,保证俱乐部专项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自主训练,定期与指导教师见面沟通、指导,并由指导教师检验训练效果,保证课外实践训练达到计划设计的预期目标,明确地一次解决一个课外实践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俱乐部专项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指导教师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是保证实践训练计划和任务完成的重要保证,既能检验校气排球专项生授课能力,又能强化其课堂所学通过课外训练的实践运用得到巩固和提高,还能将俱乐部专项课外实践训练存在的技术错误动作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气排球专项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训练,是将课程教学和课外学习与觖决教与学问题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是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的创新,是指导专项学生学与用的实践过程,是培养专项学生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体育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专项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活动的载体。

3.5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气排球专项课外实践教学训练

广西民族大学校园网络平台技术发展成熟,气排球专项课外实践训练充分利用气排球专项生对网络信息技术较强的适应性和探索欲望,运用信息技术推广现有气排球教学科研成果,搭建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互补的网络平台教学创新训练方式,加强教师网络平台授课与气排球专项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互动互融,以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支持课外实践训练的方式进行体育人才培养。气排球专项课外实践训练将运用Apriori算法分析的广西区域内最高水平赛事和气排球专项个人技术动作的影视图像、比赛信息采集与分析数据制作成微课和PPT,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外直观自主练习。依托学校网络平台信息技术营造气排球专项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气排球专项教学理念和课外训练方式的创新改革,进一步提升气排球专项生的网络信息素养,以此促进气排球专项生的全面发展。

4 结 语

课外实践训练是气排球专项生专业素质养成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作为气排球专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训练模式将新兴气排球项目的教学科研成果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以微课和PPT的形式提供专项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采取校队带动俱乐部的课外实践训练组织形式强化专项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培养。课外实践训练的任务设计注重从实践教学和项目运动规律上加强教师对实践活动的指导、监控和管理。

参考文献:

[ 1 ]虞重干.排球运动教程[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 2 ]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M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3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 M ].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4 ]凌齐,余光坚.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研究:一传技术分类命名及运用[ 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13):10-11.

[ 5 ]凌齐,余光坚.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研究——球感培养原则与途径方法[ 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10-11.

[ 6 ]凌齐,叶茵.构建气排球技术课与影像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J ].运动,2013 (20):69.

理论与方法探索

投稿日期:2016-04-02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5-088-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9.046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高校体育专业气排球课程建设;2015年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治区级项目(编号:201510608082)。

作者简介:凌齐(1978—),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民族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高校体育创新教学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