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疗效研究

2016-07-18 07:25周济庞剑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左心血气呼吸机

周济 庞剑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疗效研究

周济 庞剑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02—2016-02在解放军第463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为(92.3±8.9)mmHg(1 mmHg=0.133 kPa)、PaCO2为(42.5±6.1)mmHg、SaO2为(97.7±4.6)%,对照组PaO2为(77.3±8.7)mmHg、PaCO2为(45.6±7.6)mmHg、SaO2为(85.3±5.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呼吸机;疗效

急性心力衰竭属于心内科一种常见的危急症状,主要是指因心脏急性病变导致心排血量不断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引发的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主要以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最为常见。临床研究报道指出[1],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次研究将我院就诊的42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2—2016-02在解放军第463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2],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4.87±4.76)岁。病因:高血压性心脏病共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共12例,病毒性心肌炎共5例;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5.87±4.98)岁。病因:高血压性心脏病共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共10例,病毒性心肌炎共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原发病、吸氧、强心、利尿以及解痉等。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神志等变化情况。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呼吸机治疗。采用气管内插管,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的参数设置:潮气量在6~8 mL/kg之间;呼吸频率为15~20次/min;吸入氧浓度范围在40%~80%,呼气末正压通气初始设置为3~6 cmH2O(1 cmH2O=0.098 kPa),逐渐将其调整到10~15 cmH2O。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神志等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其中,血气分析指标主要包括PaO2、PaCO2以及SaO2。

1.4 评价指标[3]显效:患者的肺淤血、心排量降低以及器官低灌注等症状及其体征完全消失或者是明显改善,且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水平;好转:患者的肺淤血、心排量降低以及器官低灌注等症状及其体征有所缓解,且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患者的肺淤血、心排量降低以及器官低灌注等症状及其体征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患者的病情有所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或者t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S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1 37.2±4.3 92.3±8.9 55.6±8.4 42.5±6.1 71.7±4.8 97.7±4.6对照组 21 38.5±4.2 77.3±8.7 55.4±8.7 45.6±7.6 71.3±4.5 85.3±5.3t0.991 1 5.523 0 0.075 8 2.351 2 0.278 6 8.097 1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2)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数据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5.558 3,P<0.05)。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重症,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高血压、病毒感染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肺淤血、器官低灌注以及心排出血量降低等症状。常规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原发疾病给予对症治疗[4],并给予镇静、吸氧以及解痉等方法,但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大多数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主要是因急性心力衰竭时,会出现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促使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或者是呼吸循环衰竭现象,进而导致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改变,甚至造成患者死亡[5]。因此,迅速纠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呼吸机对人体正常生理呼吸具有一定的代替、控制甚至是改变的作用,能够增加人体肺通气量,进而减少呼吸功消耗,最终达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目的。采用呼吸机给予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能够增加患者的胸内压,降低患者体循环静脉回流的速度,进而能够减轻患者肺淤血症状及其心脏前负荷,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6]。与此同时,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心力衰竭,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降低患者胸腔内负压,还能够降低患者肺间质内负压,进而能够缓解患者的肺水肿症状。此外,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心力衰竭,能够增加患者肺内功能残气量,并能够增加气道压力及其胸内压力,因而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脏前负荷,纠正患者的左心衰竭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为(92.3±8.9)mmHg、PaCO2为(42.5±6.1)mmHg、SaO2为(97.7±4.6)%,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有效控制患者的左心衰竭症状,进而能够缓解患者承受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加快患者心功能的恢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石丹.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2868-2869.

[2]梁勇.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0(3):203-205.

[3]郝建文.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540-541.

[4]周灿富,蔡海林,杨保生,等.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40例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5):1089-1090.

[5]郑木珍.评价机械辅助通气在急性心衰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454-1456.

[6]姜青锋.广州地区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25.

2016-03-30)

1005-619X(2016)09-0940-02

10.13517/j.cnki.ccm.2016.09.017

110042 解放军第463医院呼吸科

猜你喜欢
左心血气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