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使用研究

2016-07-18 03:43刘华勇廖驰林潘国洲黄梦照蒙应写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百色533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替罗非班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胡 强 刘华勇 梁 东 廖驰林 潘国洲 黄梦照 蒙应写(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 百色 533000)



国产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使用研究

胡 强 刘华勇 梁 东 廖驰林 潘国洲 黄梦照 蒙应写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国产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择期PC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常规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静脉使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60例为试验组,常规抗血栓治疗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心绞痛、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轻微、严重出血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无MACE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于30 d内不明原因猝死,2例急性支架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对比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心绞痛发生,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vs.3.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发生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在进行常规抗血栓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静脉替罗非班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替罗非班;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介入治疗时,血栓发生率更高。我院在常规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临床疗效良好,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所诊治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择期PC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出血风险评估,不包含高风险出血患者。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中有患者60例,其中有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在44~77岁,平均年龄为(65.81±5.61)岁;对照组中有患者60例,其中有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43例,患者的年龄在42~73岁,平均年龄为(66.28±3.99)岁。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定义[1]:本研究共入选B2型冠状动脉病变70例,试验组37例,对照组33例;C型冠状动脉病变50例,试验组28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B2型病变及C型病变的构成比例、置入支架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抗栓治疗。试验组的患者术中给予静脉内或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术后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欣维宁,武汉远大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5 mg/100 mL)进行治疗,对于血栓负荷严重的先给予的剂量为10 µg/kg[2],指引导管冠状动脉给药,然后将剂量改为0.15 µg/(kg•min)维持静脉滴注24~36 h[3]。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均继续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体质量<50 kg使用4000单位,体质量≥50 kg,使用5000单位),每12小时1次,连续皮下注射5~7 d。其余辅助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1.3 评价指标

1.3.1 术后心绞痛发生率:术后记录胸痛、胸闷,持续时间<15 min,伴随心电图ST动态变化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的情况。

1.3.2 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记录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的死亡、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术或新近出现的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定义:支架内血栓指在支架置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在支架置入部位形成血栓。本研究中指血管造影证实的支架内血栓。根据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依据支架置入到术后血栓发生的时间进行支架血栓分型:①急性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后24 h内形成的支架内血栓;②亚急性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后1~30 d内形成的支架内血栓;③晚期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后30 d~1年内形成的支架内血栓;④迟发晚期血栓:支架置入术后1年以上形成的支架内血栓。

1.3.3 出血情况:将患者的出血情况分为轻微与严重两种,严重出血包括:颅内出血或临床可见出血(包括影像学)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5 g/dL或者临床可见出血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3~5 g/dL,除此之外的出血均为轻微出血。观察患者尿液、大便、呕吐物、咯痰、黏膜、皮肤以及颅内是否出现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心绞痛及30天的MACE事件:试验组无MACE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于30 d内不明原因猝死,2例急性支架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死,通过再次给予置入支架及术后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支架内血栓形成对比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心绞痛发生,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vs.3.3%),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术后心绞痛与MACE事件比较[n(%)]

2.2 安全性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严重出血,试验组轻微出血5例,对照组轻微出血2例,两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n(%)]

试验组发生5例轻微出血,其中皮下出血点、血尿、鼻腔出血各1例,牙龈出血2例。试验组1例皮下出血点,停用替罗非班后,出血点逐渐减少。试验组1例血尿,停用替罗非班,血尿给予2次生理盐水膀胱冲洗后24 h未再出现血尿。试验组1例鼻腔少量出血,经过耳鼻喉科会诊后考虑鼻腔黏膜干燥及患者抠鼻子所致,未停用药物,给予鼻腔局部处理后出血停止。试验组2例牙龈出血,未停用药物,予冰盐水含漱后出血停止。对照组2例轻微出血,为分别为眼结膜充血和牙龈出血,眼结膜充血经过专科会诊后诊断为结膜炎,与药物无关,给予滴眼液滴眼后好转。牙龈出血,予冰盐水含漱后出血停止。

3 讨 论

临床常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来预防动脉支架术后血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通路,还能抑制部分血小板聚集,但是临床中存在一定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抵抗,因此有时不能有效的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属于高选择性、高效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唯一通路,目前已经有国产替罗非班。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进行常规抗血栓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静脉国产替罗非班,能够显著的降低后心绞痛、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风险小,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周圣华,卢才义,张玉霄,等.替罗非班对复杂冠脉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亚急性血栓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 8(6):517-520.

[2] 张奇,张瑞岩,胡健,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8):483-487.

[3] 刘弢,谢英,周玉杰,等.替罗非班应用时机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9,34(2):131-134.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066-02

猜你喜欢
替罗非班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