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7-18 03:44张雪敏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4500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

张雪敏(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3)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雪敏
(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室危重患者抢救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急诊室收治的124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收治后便开展全程护理,观察两组病例抢救时间、成功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34.2±12.8)min,抢救成功率为82.3%,病死率为12.9%,护理满意度为96.8%,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诊室危重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危重;全程护理

急诊室危重患者在入院后均存在病情严重、生命垂危等临床特征,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死亡事件,急救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对缓解其临床风险尤为重要[1]。急诊室护士与其他科室相比较也具有工作压力及强度大的特点,在急救护理开展时不仅需严密保证干预措施的合理性,也要有效维持积极的服务态度。本研究中62例急诊危重患者采用了全程护理模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124例危重患者均为本院急诊室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所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24~76岁,平均(41.8± 8.2)岁,疾病分布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7例,急性脑血管疾病11例,急性呼吸系统疾病8例,其他2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3~79岁,平均(42.1±8.4)岁,疾病分布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9例,急性脑血管疾病9例,急性呼吸系统疾病7例,其他4例。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收治后仅开展急诊室常规护理干预,将疾病状况、抢救措施全面告知,积极配合急诊救治开展,并全程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资料收集:获得接诊通知后,护理人员立即与院前急救人员进行资料收集,充分掌握患者的初诊情况、损伤程度及意识表现等情况,根据前期资料掌握开展抢救准备工作,并尽早沟通相关医师,最大限度降低患者风险程度。②密切联系:维持同急救车的良好联络,全面掌患者病情状态及救护车位置,资历丰富护士随车初诊,为现场急救护理提供基础保障。院内急诊护士根据现场信息进行全面准备。现场护士负责完成吸氧、静脉通道建立、伤口包扎及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等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院内护士则进行器官插管、呼吸机、心电监护等准备,为患者建立完善的抢救基础。③院内护理:依据病患病情程度与心电监护表现配合开展紧急救治,全面安置急救过程中所需用品,避免抢救时间延误而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抢救期间密切观察多项管道情况,避免发生阻滞及脱落等状况,保证良好的消毒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发生,视病患实际情况在抢救室内放置U型垫或洗头盘等用品。全程陪护病患完成相关临床检查,再体征稳定后积极联络下一科室。④顺利交接:各项生命体征均趋于平稳后,由急诊护士将病患转运至相应科室中,整合病情、应用药物与导管标示等临床资料并完成交接工作,交接无误再签署交接单。科室交接过程中务必保证平稳送达,并全面交代相关事宜,以防止转运后所存在的临床风险。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时间,并将护理干预后病患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状态并转运至相关科室开展治疗作为抢救成功标准,分别计算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同时,在患者出院前开展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由护理人员完成问卷发放,再由患者与家属共同进行问卷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应用χ2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34.2±12.8)min,抢救成功率为82.3%,病死率为12.9%,护理满意度为96.8%,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全程护理模式主要是指自病患入院至转出的全程陪护性护理干预,在急救护理工作规范划分后,由责任护士相应完成自我工作任务,以保证急救工作的有序开展[2]。该种护理方式的工作重点主要为“以患者为中心”,而急诊室护理中主要通过院前急救、网络联系、物品准备、病情观察与转运交接等多环节工作开展来确保临床服务质量。

本次研究通过对观察组62例患者开展全程护理模式。结果其抢救时间为(34.2±12.8)min,抢救成功率为95.2%,病死率为1.6%,均显著好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这表明该种护理模式对改善抢救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本组患者在护理后的临床满意度为96.8%,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提示在完善护理服务质量后,患者与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可获得良好改善,更利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室危重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洁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6):138-139.

[2] 庆萍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357-235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240-01

猜你喜欢
全程护理急诊危重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的全程护理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全程护理对哮喘患者满意度、肺功能、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的影响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作用探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