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水救老”真的可行?還是偽命題?

2016-07-18 11:39林歐珀
澳门月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議員活動澳門

林歐珀

近期留意到民主派議員新搞作連連,更於立法會大拋“移水救老”闊論,初睇不明所以然,細心研讀之下,始明白吳議員的動機,在於向政府建議削減澳門基金會的資金來源為澳博毛收入1.6%,其餘五間博企毛收入的1.6%則全數撥入社會保障基金為將來養老之用。若能成事,政府將揹起社保這個大包袱,相信很快養老金、敬老金等節節攀升,澳人對此“善政”拍手稱快,對五間賭企的貢獻感恩同戴,同時亦不忘民主派議員創下的汗馬功勞。如此可推論,全澳老人都會因為眼前可見的“大利”而手腳並用投贊成票於民主派議員。

再深一層思考,吳區議員的提議可令每年澳門基金會可支配的資源大幅減少八成至九成,這不是擺明了其醉翁之意在要廢澳門基金會的職能。翻看澳門基金會的網頁,可看到,澳門基金會是行政、財政及財產自治的公法人,其宗旨為促進、發展和研究澳門的文化、社會、經濟、教育、科學、學術及慈善活動,以及旨在推廣澳門的各項活動。基金會主要在澳門開展活動,並與從事與基金會宗旨相符活動的機構或實體交流合作,而且在有需要時依法給予資助,惟該等機構或實體必須依法成立及運作。可見,澳基會的資助對像是面向全澳門各行各業的,範疇廣泛。其主要職能是扶持推廣澳門的各項活動。

但筆者很在意的是,吳區二位資深議員所打出的所謂“移水救老”,是否真的可行?還是偽命題?不妨論證如下。首先,基於什麼背景下為什麼有這個議題?第二,“移水”真的能“救老”嗎?

先由社保說起。澳門社保供款有必要提升,這是官方以至民間都己逹成一致的共識,而且也提出多年,但為何一直未能成事,當然牽涉了太多的中間的利害。至今回歸都十多年了,市民社保供款仍舊是每月15元(僱主30元),15元對澳門在職人士而言,究竟是多少錢的概念?僅以基層居民一個廉價飯盒也要22元,那每月15元社保費其合理性在哪?不要忘了如今養老金從回歸前每月800元提升到3180元,敬老金也年年在提升,日前政府公佈調升為每人8000元。若不是政府連年注資數百億,社保根本就無法走下去的,吳議員英明地發現到了這個黑洞,所以聯名提議,政府應將五間博企每年毛收入全數撥入社保基金,以填補社保入不敷支的無底洞。區議員這提議以民為本,為民出發,的確可敬,只是,社保需改革需提升供款刻不容緩都是事實,身為資深議員不會看漏了吧,不明二位議員為何絶口不提真正令社保入不敷支的真相?還是有意迴避或繞過這個事實?

我想補充一點,本人並非完全反對民主派二大資深議員,或對他們有任何大不敬之意,而是基於一名受過基本教育的澳門青年人應該有的常識,對此有所疑問有所不解,吳區紮根澳門社群數十年,粉絲遍及老中青,歷屆立法會大選,不需動用一分一毫的競選費,照樣脫穎而出,這是我們都要認同的。然而,基於吳區提議“移水救老”的真實目的,意在廢澳金基會的職能,屆時,受澳基會資助的所有關係方都失去或大幅減少資金,受影響的大小社團社會服務必定帶來負面影響,屆時民眾怨聲載道,政府定疲於奔命,這難道是民主派議員之所想見到的景象。當然,我這裡指的是絶大多數真正有實際成效的受資方。若境況發展至此,二位議員作為源頭始作俑者,有否想過政治資本蕩然無存的風險有多大?還是真相其實是吳區本人也自知不可行,而只不過提出一個政治口號點一點綴氣氛而已?

如此,這對議員本身在市民心目中的既有定位是否會有多多少少的影響呢?對於那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年人或成年人,相信斷不會是簡單的拿來主義。相反,對那些沒有思考能力的人士,可能有不亞於一個微型炸彈的威力,尤其一些澳門學生在內地生和台生眼中免不了有自以為來自賭城的優越感,及不事學習之心態,而落下一代廢青的的污名。我比較擔心“移水救老”乃政治手段所需,其目的難道是為澳門老人送上養老本錢?還是為新生一代特別準備的糖衣炮彈?見仁見智,如吳區所願,很多新生代都可放心打跛腳等待政府包辦生老病死了,只是閙上這樣一個全球大笑話,又豈是澳門社會永續發展之福氣?

猜你喜欢
議員活動澳門
活动设计
充满乐趣的秋天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花旗預測2017年賭收2660億
立法會:“界別”之外,還是“界別”
立會禁舉牌 令誰得益?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