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途径

2016-07-19 01:21刘如晴汉口学院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22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时代信息

刘如晴汉口学院传媒学院,湖北武汉 430022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途径

刘如晴
汉口学院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22

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得到了极大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特有的实效性、多样化特征愈发突出,在媒体市场信息传播中占了重要地位。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不过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文章分析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总结现今新媒体时代常见的几种新闻传播途径,结合当前新媒体新闻传播情况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途径

新媒体实质上属于一个相对概念,是继传统媒体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包括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是相对较广的概念,即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个人终端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及时信息,以更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从某方面来讲,新媒体也可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大数据时代下新技术的变革及发展受人瞩目,新媒体也成为了关注焦点,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途径,更利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1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

1.1时效性强

新媒体最大特征即为快速。但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获得新闻的方式只有报纸和电视,报纸最快的方式即为日报,所刊登的内容大多是已过期的新闻,同时报纸也无法对整个事件的发展情况、事件现场给予更全面的报道,因此人们所看到的刊登的报纸新闻,大多都是已解决了的、人们已遗忘了的事件[1]。电视新闻也是如此,现场报道相当少,时效性较低。不过,新媒体却不一样,绝大多数人已有个人终端如手机,可与互联网连接,进而获取多种实时信息,并将事实现场所发生的情况更详细的发布到网络上,使得人与新闻零距离,时效性得到极大提升[2]。如网络上流出的“房姐”事件,网友纷纷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且得到了官方与主流媒体的重视,促进了整个事件的发展。由此也可看出,对于突发性事件,微博等社交媒体可快速地传播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此种全民直播现象,弥补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时效性的不足。

1.2互动性强

互动性也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传统媒体时代,人与新闻间的交流是单方面的,人们仅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消息,但不能表达自己对所发生新闻事件的看法,在重要决策的制定方面,不能发挥出媒体的影响力。但新媒体时代,特有的互动性强等特征可通过网络平台征求群众意见,群众可在评论区中自由发布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新媒体的网络互动,促使整个社会风气更健康积极。

1.3风险性强

因网络的开放性,新媒体新闻宣传过程中,人们可不受地域、族群、文化背景等限制,自由传播与交流新闻信息,任何人均可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聊天通话、新闻信息交流、文字谈话、视频播放、群体讨论等,方式不限[3],但也极易因监管不力或网络操作匿名性所致不良的或虚假信息增加网络传播风险性。同时,因新媒体覆盖面较广,所产生不良影响后的破坏性大。

1.4多样性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主要发送者为记者与编辑,不过新媒体时代,每个人均是新闻传播个体,均可利用个人终端将自身所看到的新闻发送到网络上,新闻传播途径多样化。

2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途径

2.1社会化媒体

2.1.1网络论坛(BBS)

网络论坛是与网络技术相关的网上交流场所,可实现两人或多人参与、多方交流的论坛。网络论坛的类型较多,包括情感倾诉类论坛、军事类论坛、交流性论坛、动漫论坛、吉他论坛、教学论坛等专题性论坛,其中的交流性论坛属于较广泛的大类,主要是用作论坛成员交流与互动,内容多样,信息全面,可提供交友信息、新闻、线上线下活动信息等,通过网络论坛可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信息传送至世界多个地方。此外,受众还可利用个人网站或主页展开新闻传播活动,此种可编排、可访问且直观形象的个人主页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个人在谈论上进行信息传播活动,人们可通过网络论坛自由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述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4]。如2011年年底,方舟子将打假矛头直接对准韩寒,并对韩寒的部分作品产生质疑,而网络上关于此事的新闻消息不断,掀起了各种热议,针对该事件的交流论坛纷纷出现,公众在论坛中各抒己见。而韩寒作品及韩寒方的一系列反击行为成为交流论坛的主要谈论对象,方舟子被封的“打假斗士”头衔也相继受网民热议,整个事件起因与发展还有待证实,但网民在网络上的互动性推动了事件的发展。

作者简介:刘如晴,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2.1.2微博

微博操作简便、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无门槛限制,可匿名完成信息发布,更自由,是当前相当受欢迎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以2009年2 月9日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来讲,央视大火发生约30分钟后,“草根媒体”纷纷早于主流媒体进行了信息传播。而一位称之为“加盐的手磨咖啡”的网民,在事件发生时正好路过现场,并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拍录了火场照片,照片在当日21时4分上传到网络上,此后的12小时,照片访问量直接超出37万次,跟帖1 700多个。随后一个称之为“msun msun msun”的网民于当日22时左右将火灾现场视频传到Youtube上,6分钟后,新华社才发出了关于火灾的情况,凸显出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5]。近年来,微博的火热使得不少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大多数新闻机构均开通了微博账号,并通过微博来完成新闻与讯息的发布,利用评论数量与关注度来作为新闻关注情况的判断,以正确调整方向。现今我国微博市场已出现了20余种微博产品,而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均被一些主要门户网站微博所抢占。而这些有较强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微博包括腾讯微博、搜狐微博、新浪微博、网易微博。另外,还包括新华微博、做啥网、百度贴吧、凤凰微博、天涯微博、人民微博、搜房网、同学网、Follow5、嘀咕网等。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0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5 000多万,每日平均发表的微博内容达2 000多万。

2.1.3社交网站(人人网、开心网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促进了社会网站的兴起,社会网络所覆盖的范围面更广,每日在社交网上集散发布信息的人相当多,他们也可通过各类社交网站获得想要的信息,社交网站的出现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社会网络最典型的特征即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用口碑传播,进而影响与我们有关的人。例如开心网,现今每年注册的开心网用户已超出9 000万,页面总浏览量已超出80亿,月度活跃用户已超出5 000万,位居我国SNS网站首位。此外,作为Web2.0产物,开心网还成功实现了传播者及收受者间的彼此双向互动。而入驻开心网的媒体机构里,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报等深度媒体,每日均将最深的深度新闻发布于开心网站上,单条新闻每日即可获得几百条深度评论;而新华社电视、上海文广、电影频道等主流机构则通过转帖、投票、抽奖、竞赛等方式来与用户展开互动,均收到极好成效,并拥有了几万至几十万用户粉丝。

2.2手机

现今新媒体新闻传播中,手机媒体是最大众化、生活化,也最便利快捷的传播工具,基本人手一部手机。利用手机我们可随时成为事件发生现场的第一报道者,而提供的信息与图片也可通过微博、QQ、人人网与各大网站论坛、贴吧等交流平台进行信息发布,而这些平台也成为公众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如轰动一时的“抢盐事件”“地沟油事件”“陈仲伟医生事件”“魏则西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社会性事件的相关图片信息大多数均是由网民通过手机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又如微信能订阅公众账号取得咨询,腾讯QQ的新闻弹窗等,全面推动了数据新闻的发展。

3 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的思考

现今,新媒体用户正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着信息传播,无愧于被称之为21世纪最闪耀的传播媒体。自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宣告,互联网成为继广播、报纸与电视等传统媒体后的第四传播媒体,互联网就已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单向信息传播这一模式,实现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为新闻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在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弊端,主要为以下几种。

1)新媒体信息传播无具体的传播方与接受方。互联网属于无中心、无等级,相当自由的虚拟世界,属于完全突破现实世界等级观念的第二社区,不少网民均因享受自由空间才跻身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时特有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更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但新媒体新闻传播没有具体的传播方及接受方,任何人均可第一时间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与反馈,而所有公众均可通过看到传播的信息,对一些虚假新闻、失实信息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2)垃圾信息泛滥。众所周知,网络上有大量垃圾信息,如虚假信息、垃圾邮件、过时信息等。据了解,我国网民每年接收电子邮件超过500亿条,而其中的垃圾邮件就占了约300亿条,垃圾邮件损害了用户利益,威胁电信安全。同时,网络上散布的有害信息也对青少年身心带来极大伤害。从我国现行法律视角来分析,垃圾短信已严重影响到公众正常生活,为侵犯公众个人隐私权的体现。

3)知识产权被侵犯。现今的互联网侵权盗版现象严重,不少网站在未经授权、支付相应费用的基础上即开始转载他人的新闻报道,提高自己网站点击率。加之网上资料有可修改性,若未及时保存侵权证据,会让自身陷入明知被侵权却无证可举的两难境地。而博客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新闻传播途径之一,也逐渐成为网络侵权灾区,此种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因为公众在博客上发布的图片、个人文字等均拥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4)信息可信度低。媒体上传播的新闻信息量大,信息源多,真假鉴别困难,虚假信息泛滥成灾。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公众的信息发布自由,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以至于部分假新闻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最终带来了严重恶果。而虚假信息的及时处理却较困难,不良信息传播的拦截率低,需引起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用户主导了新闻走向,那么在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尚不成熟、传统媒体不能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背景下,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可让消费者利用某种媒介终端完成综合性信息接收,受众还能一次性接收到集合式新闻内容。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更希望通过微博、手机、网站等终端设备来获得图片、声音信息,以满足自身视觉感受。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为了更好赢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站稳脚步,除了要相互竞争外,更需合作。此外,国家政府应进一步规范新媒体新闻传播行为,遏制虚假新闻、网络暴力事件、不良信息的传播,强化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受众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让受众对社会传播环境与新闻社会价值有更正确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实现新闻传播效益与质量的提升,促进新闻业的稳步发展。

[1]董立娟.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特性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08-110.

[2]刘瑾璐.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如何走出困局[J].新闻传播,2014(18):17-18.

[3]莫湘文.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5(4):115-117.

[4]李萍.变革与坚守: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对[J].今日科技,2015(11):51-53.

[5]彭媛媛.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行为的理性维度——重提“小悦悦事件”[J].新闻爱好者,2012(14):25-26.

2096-0360(2016)14-0013-03

G2

A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订阅信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展会信息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