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制思路与方法初步研究

2016-07-19 06:23肖紫怡陈植华朱静静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6年3期
关键词:图幅图件隔水

肖紫怡,陈植华,朱静静,周 宏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制思路与方法初步研究

肖紫怡1,陈植华1,朱静静2,周宏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如何编制一张地下水系统图件现已逐步成为水文地质工作者关心的热点。基岩山区的地下水系统图件编制尚未有明确的参考规范,利用香溪河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对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编图进行研究,初步提出地下水系统图件编制的一些思路与方法,并尝试用地下水系统图件来更好地展现图幅区水文地质条件,对水文地质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图思路与方法

“地下水系统”的出现是水文地质科学的探索和实践知识积累过程的产物。地下水系统图则是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主要指导原则,系统地分析水文地质调查的数据资料,总结和提升规律性成果,着重表现地下水埋藏分布和运移的系统,并从地下水系统角度表达地下水系统时间、空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在地下水系统理论研究领域起步并不晚,但目前基于地下水系统理论和思想方法指导的编图成果不多。尤其是针对基础山区的地下水系统图件编制尚未有明确的参考规范。鉴于此,本文利用香溪河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对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1关于水文地质图与地下水系统图

水文地质图是基于水文地质调查全过程中获取的有用信息编制的,它是反映地下水分布及其有关性质、特征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是服务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工具。水文地质图属于通用性、基础性图件,是为其他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区域水文地质资料[1]。水文地质系列图件需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反映图幅区地下水分布埋藏特征和补给、径流、排泄规律,重点刻画地下水系统内部结构的特征,也就是含水介质和相对隔水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渗流场和水化学场。

水文地质图一般侧重于反映含水岩组的含水性。基岩山区与平原区相比,相对高差比较大,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可以提供有效信息的水文地质钻孔数量稀少。针对基岩山区复杂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系统图件的编制则是在体现地下水分布埋藏的系统性基础上,刻画图幅内不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达到反映基础水文地质条件的目的。与水文地质图一致的是,编制地下水系统图的资料基础同样来自1∶5万水文地质调查原始数据,但地下水系统图需要更多地表达出这些资料整理和条件分析的成果。除此之外,水文地质图往往需要将调查时期的水文地质点全部体现在图面中,而地下水系统图可以选取调查期典型水文地质点标注在图面中。本文提出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实际条件,设计成果图件的主要表现内容,尝试编制工作区地下水系统图,创新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表现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地下水系统图件属于基础水文地质图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性的成果图件;基础水文地质图件可以认为是调查成果的客观表现,而地下水系统图件更多体现的是对调查数据分析和集成成果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含有编图者对相关资料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归纳。

水文地质图与地下水系统图的差异主要为:①水文地质图是基础调查数据资料经过一定整理后的表达,需要全面详尽反映调查数据和成果;地下水系统图突出的是整理分析后的认识成果,加上典型的调查数据资料表现;②水文地质图主图表达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依据是地层含水性及含水层类型,更多表现的是水文地质条件的二维信息;地下水系统图表达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依据是地下水系统,可以表现和提取地下水的三维信息;③水文地质图件使用的对象局限在专业技术人员,政府管理部门乃至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难以理解和使用;而经过总结提升的地下水系统图件,如果选择适宜的表达模式则更能被其他非专业人员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基础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使用。

一般认为,地下水系统包含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系统。含水系统是由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圈围的、由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组合而成的、内部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赋存地下水的岩系(王大纯,1995)。基岩山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系统图件尤为重要,地下水流系统的划分与表达需要足够的数据资料支撑,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对于相对平缓的平原区,较多的钻孔资料对地下水流网的模拟提供依据,可以直观表现地下水流方向与途径,地下水流系统更为重要。因此,本文在讨论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编图过程中,主要针对的是基岩山区地下水含水系统。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现有的地下水系统编图成果仅有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系列图件。这套水文地质图件较好地体现了地下水系统的一些概念,图面上最直观表现出来的含水系统表达了地下水系统的地质体结构特征。其中,盆地东西向水流系统剖面示意图[2]中将区域、中间、局部地下水系统都呈现出来,并添加了地下水流线及流向,体现了地下水系统理论与思想,但缺憾的是尚未表现出一个地下水系统的输入、响应和输出过程。

国外较早将“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引入到水文地质调查与编图中,但其研究区均为平原区或盆地。相比基岩山区而言,平原区和盆地水文地质钻孔较多,水文地质参数更为均一,能更好地反映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地下水系统的要素表达也更加直观。而有关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件的编制目前并未见到有相关的介绍。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是以地下水循环特征为主线。首先,要考虑系统的结构,即地层构造格架和含水岩组组合关系[3],结构特征决定功能和赋存于结构系统中的地下水的各种现象、反应[4];其次,根据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特点,系统划分原则各有不同。在进行地下水系统编图过程中,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是较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如在研究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时,前人主要提出:①根据岩溶水循环深度、周期长短,结合含水岩组埋藏条件和地质构造分级分类划分[5-6];②以岩溶水出露条件和岩溶含水岩组埋藏条件为原则[7]划分;③以岩溶含水岩组空间分布和岩溶水排泄条件为原则[8-9]划分;④以地质构造格架、地层组合关系和岩溶地下水径流方向相对组合关系为原则[10]划分;⑤根据岩溶水流动特征和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性质划分[11]。

3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图思路与方法

3.1以图幅为标准,突出图幅地下水系统与区域地下水系统的位置关系

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发布的《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万)》[12]中提到: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照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单元)整体部署,以1∶5万国际标准图幅逐幅开展调查,按照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单元)开展地下水资源和相关环境问题综合评价。但地下水系统的空间范围往往并不只是在一个图幅范围内,一个区域地下水系统可能涉及到多个图幅,其流线、边界及补、径、排关系可能无法在一个图幅内完整表现。这样在进行地下水系统图编制时,若按图幅进行编制,则会导致地下水系统不完整。因此,要使在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分析的地下水流系统表现完整,必须要在成果图件编制过程中,至少编绘一个镶图,以表现图幅的地下水系统与区域地下水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

3.2根据野外调查及收集的资料,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划分

地下水系统模式的判识,可能需要基于以下多种信息:①地质特征;②自然地理特征;③地下水位;④水化学特征;⑤同位素特征;⑥温度;⑦微生物;⑧地下水伴生现象;⑨水文特征;⑩人为活动等[13]。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地下水系统的圈划,需要收集整理以下资料:①利用野外实际观察测量的数据,总结区域地层裂隙及岩溶发育、分布规律;②分析野外试验的成果(示踪试验、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等),总结各个含水岩组空间结构特点;③对野外采集的研究区不同水体水样以及岩样调查和取样分析结果进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包括水化学组分、同位素等分析。

结合以上调查数据及收集的资料,将含水层、隔水层进行合理的归并,确定含水岩组、隔水岩组,划分含水系统。在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确定地下水系统边界及边界类型,划分地下水子系统。含水系统的划分用于表示地下水水量分布,地下水流系统的划分用于表示主要的水流方向与溶质运移的主要途径等。

3.3地下水系统图件需要表示的基本要素

3.3.1边界类型

地下水系统的边界有多重不同的类型,前人已经进行了比较好的归纳总结:①系统边界类型可分为侧向边界和垂向边界,侧向边界主要分为隔水边界、侧向排泄边界、侧向补给边界,而垂向边界即为上下的顶底板边界[2];②系统边界类型可分为隔水边界、地下水分水岭边界、地表水分水岭边界、岩溶含水层深埋滞留性边界、潜流边界等[14]。

在进行地下水系统编图过程中,主要将地下水系统边界分为阻水边界即隔水边界[见图1(b)、(c)、(e)]和透水边界[见图1(a)、(d)、(f)]。其中,侧向补给排泄边界、地下水分水岭边界、地表水分水岭边界均可为透水边界。若地表水分水岭出现在区域隔水层中,则出现的那一段地表水分水岭边界可能会作为隔水边界[见图1(b)]。

图1 基岩地下水含水系统常见边界类型   示意图(据文献[15]部分修改)Fig.1 Schematic map of the common types of boundary   of groundwater aquifer system in the bedrock   mountain area(modified after reference[15])

3.3.2系统结构与层次关系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和嵌套性。层次性是地下水系统的鲜明特性,既表现在地层层序,又在层状地层分布区表现出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多层性,而含水层的多层性在区域空间的展布状况是由地质构造决定的。等级性即为空间包容关系,是按系统级次区分的,即大的地下水系统包含中等的地下水系统,中等的地下水系统又包含小的地下水系统。嵌套性是层次性和等级性的延伸。

在复杂的基岩地区,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系统都具有级次性,任一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域(或区域地下水系统)中可能发育不同级次的嵌套式地下水系统[13],如局部地下水系统嵌套在中间地下水系统中,而两者都嵌套在区域地下水系统中。

3.3.3地貌与水文网结构

地形地貌是研究水系几何特征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水系是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水系的发育与构造、岩性结构、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地表水分水岭是相邻流域的界线,水系和地表水分水岭的结合,即可对区域地形特点有初步的把握。

对基岩山区而言,区域性的水系分布范围也往往代表着区域地下水系统空间的分布格局。如果水系切割地形强烈,在水系两边出露隔水底板,则水系也将会是主要的排泄途径,成为地下水系统的排泄边界。在基岩山区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地表水分水岭的位置也往往是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对于常年性的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情况,地表水接受大气降雨后,其水位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位变化,从而改变地下水分水岭的位置。因此,在进行水资源量计算时,往往会在河流设置水文站控制断面进行长期监测。

水系涵盖的重要信息决定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对它的关注、研究程度,水系发育及切割的地层、主要排泄点、岩溶现象等在调查过程中更是不能忽略;同时,结合实际调查与走访情况,还要区分常年性河流与季节性河流;此外,针对水系的描绘,在水系提取过程中更要注意水系的分级。

3.3.4地下水流向

在资料充足情况下,经过分析判断后,可以在图面中加入地下水流向来定性表示系统内地下水流的宏观运动方向,并建立补给、排泄点的空间联系,指示地下水运动的主流方向。一般用地下水流箭头颜色来区分不同含水系统的地下水流,用地下水流箭头的长短来区分强径流带地下水流向与弱径流带地下水流向。

3.3.5关键水文地质信息点

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中,补给、排泄点的确定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在图面上突出地下水系统的补、径、排规律,则需加入补给、排泄点,直观地反映出地下水系统补、排之间的逻辑关系。长期观测点是获取地下水系统内部的重要水文地质信息源,图面上要表示长期观测点的空间位置和数量,代表着认知地下水系统的信息量大小。除此之外,对于岩溶区,各类岩溶地质点的水文地质意义也不容忽视。

4地下水系统图编制——以兴山县幅地下水含水系统图为例

兴山县幅(H49E005012)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境内的香溪河流域,作为香溪河的一大支流,高岚河贯穿整个图幅。区域内地形崎岖,起伏强烈,地层除缺失石炭系和白垩系地层外,自太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出露。研究区基本属于裸露型岩溶区,岩溶形态广泛分布,主要地貌类型为峡谷深切地貌和季节性河流侵蚀地貌,此种地貌类型提供了构造裂隙得以侵蚀暴露的条件,促进了岩溶发育,使该区大部分碳酸盐岩组成的山地和深切沟谷岩溶十分发育,岩溶山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转化频繁[16]。区内降雨量充沛,地表水系发达,河流曲折多弯,流域形成树枝状水系网络。

4.1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划分

结合含水岩组的空间组合关系,研究区可分为三大含水系统:水月寺群变质岩裂隙含水系统、震旦—三叠系岩溶含水系统、侏罗系碎屑岩裂隙含水系统。由于研究区属于基岩山区岩溶区域,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中应重点分析岩溶含水系统。研究区内四套隔水或相对隔水岩组为太古界水月寺群变质岩、下寒武系泥岩、志留系泥岩和三叠系砂岩,这四套地层在空间上构成岩溶含水系统的隔水底板或者隔水顶板,并将岩溶含水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即震旦系岩溶含水系统、寒武—奥陶系岩溶含水系统、二叠—三叠系岩溶含水系统。

针对兴山县幅的含水系统划分,一级含水系统边界即为水月寺群变质岩裂隙含水系统、震旦—三叠系岩溶含水系统、侏罗系碎屑岩裂隙含水系统的界线。一级边界分为一级隔水边界和一级透水边界:一级隔水边界为含水岩组与隔水岩组的界线,在区内即为水月寺群变质岩与南华系南沱组、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界线以及二叠系中上统相对隔水层与侏罗系碎屑岩界线;一级透水边界在区内主要为侏罗系碎屑岩与二叠系嘉陵江组岩溶含水层断层接触处界线。

二级含水系统边界即为震旦系岩溶含水系统、寒武—奥陶系岩溶含水系统、二叠—三叠系岩溶含水系统的界线。二级隔水边界在区内即为震旦系含水岩组上下隔水边界、寒武—奥陶系含水岩组上下隔水边界、二叠—三叠系含水岩组上下隔水边界;二级透水边界在区内主要为二叠系岩溶含水层与志留系隔水层断层接触界线。需要说明的是,震旦系含水岩组的下隔水边界、二叠—三叠系含水岩组的上隔水边界与一级隔水边界重合,在这里只取一级隔水边界(见图2)。

图2 研究区地下水含水系统边界类型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boundary types of   groundwater aquifer systems of the study area1.侏罗系碎屑岩裂隙含水系统;2.二叠—三叠系岩溶含水系统;3.志留系隔水层;4.大气降雨补给;5.地下水流向;6.岩溶泉;7.地下水位;8.落水洞、溶蚀裂隙;9.岩溶管道;10.一级含水系统边界;11.二级含水系统边界

4.2地下水含水系统编图结果

在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需要对野外调查资料与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完成水文地质调查后的成果编制,即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与图幅水文地质图。在进行水文地质图编制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1∶5万水文地质调查原始数据,并按照相关规范对水文地质图主图、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柱状图等进行绘制。而地下水含水系统图则需要在水文地质图编制完成的基础上,提取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成果,突出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划分,见图3。

图3 兴山县幅地下水含水系统图Fig.3 Map of groundwater aquifer systems of Xingshan Country mapsheet1.侏罗系碎屑岩裂隙含水系统;2.水月寺群变质岩裂隙含水系统;3.二叠—三叠系岩溶含水系统;4.寒武—奥陶系岩溶含水系统;5.震旦系岩溶含水系统;6.相对隔水岩组;7.弱透水岩组;8.一级含水系统边界(隔水边界/透水边界);9.二级含水系统边界(隔水边界/透水边界);10.地质界线;11.断层;13.地表水分水岭;14.图幅范围;15.流域界线;16.下降泉[左上为流量(L/s),左下为高程(m),右边为舒卡列夫分类];17.落水洞;18.溶蚀洼地;19.溶洞;20.裂隙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向(推测);21.二叠—三叠系岩溶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向(推测);22.寒武—奥陶系岩溶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向(推测);23.震旦系岩溶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向(推测)

在进行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中,为达到其精度,水文地质调查点数较多,个别调查区域密度较大,堆集在图幅水文地质图上,涵盖较多信息,无法突出具有重要水文地质意义的调查点;而图幅水文地质图着色采用地层含水性划分结果,线元素主要为地质界线、构造线、地形线,若在编图过程中对图层的处理不得当,则易导致图面层次区分不明显,很难突出地质体空间结构特征,影响读图者短时间内判断、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效果。尤其针对基岩山区,由于缺乏钻孔资料,地层含水性分析主要要依据岩性、裂隙岩溶发育程度的区域统计特征以及有限的钻孔资料等对含水层组进行合理归并划分。图幅水文地质柱状图描述较简单,各时代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突出不明显,因此初步建议突出以下信息:①含水岩组和区域隔水底板的层位、地层时代、厚度;②含水岩组中的地下水类型;③含水地质体是否具有多层性特征。水文地质剖面图建议补充地下水水位线以及地下水流向等信息。若水文地质柱状图和剖面图中加入以上信息,则能引导读者建立图幅区的地质体空间结构框架,更好地理解地下水系统的补、径、排规律。

地下水含水系统图应突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水文地质点,并将不同级别及不同类型的系统边界进行区分,呈现出含水系统完整边界,同时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含水系统,直观展现含水系统的划分结果。在地下水含水系统图中,针对主要的水文地质信息的提取,主要排泄区的泉点应标注其流量、高程以及水化学类型;对于主要补给区,应圈划出洼地、落水洞等;根据研究程度,在图面上应添加地下水流向或者流线,且不同岩溶水系统选用的流向符号颜色不同,并以较大的流向符号来示意主要排泄带;相关的地质信息,如断层、地质界线,应在图面上有所保留;在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将水系分级次,并加入地表水分水岭,在图中叠加研究区的DEM数据,进一步表现研究区的地形变化;地质信息结合DEM数据,表现研究区地质结构特征,可使读图者在短时间内对水文地质条件有初步认识;此外,含水系统图中应加入流域含水系统图,以突出图幅在流域中所处的位置,并体现图幅地下水系统与区域地下水系统的关系。

5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编图思路与方法的初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

(1) 水文地质图是基于水文地质调查全过程中获取的有用信息编制的,它是反映地下水分布及有关性质、特征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是服务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工具;而地下水系统图的指导思想为地下水系统理论,是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分析后的升华。

(2) 水文地质图主图表达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依据是地层含水性及含水层类型,更多表现的是水文地质条件的二维信息;地下水系统图表达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依据是地下水系统,可以表现和提取地下水的三维信息。水文地质图件使用的对象局限在专业技术人员,政府管理部门乃至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难以理解和使用;而经过总结提升的地下水系统图件,如果选择适宜的表达模式则更能被其他非专业人员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基础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使用。

(3) 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作为编图的主要思想,提出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编图思路与方法:①以图幅为标准,但要突出图幅地下水系统与区域地下水系统的位置关系;②根据野外调查及收集的资料,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划分;③完善地下水系统图件需要表示的基本要素。

(4) 地下水含水系统图突出的是图幅含水系统划分,结合重要水文地质调查点,可表达图幅地下水的三维信息。地下水含水系统图针对的读者较为广泛,更能被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读者理解和接受。针对基岩山区的特殊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流系统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进一步研究则将针对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的思路与方法,如何在含水系统图的基础上,清晰表达出地下水流系统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难点。由于基岩山区钻孔数据较少,需要考虑其他方法手段获取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地下水流系统的划分,如果能对研究区进行三维水文地质建模,将研究区地下水流网表现出来,并加入地下水系统图,水文地质信息也会更加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798-799.

[2] 侯光才,林学钰,苏小四,等.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3):391-398.

[3] 张寿全,陈梦熊,黄巍,等.从系统理论看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3):3-7.

[4] White W B.Conceptual models for carbonate aquifers[J].Groundwater,1969,7(7):15-21.

[5] 王宇.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系统分类、特征及勘查评价要点[J].中国岩溶,2002,21(2):44-49.

[6] 王宇.西南岩溶石山区断陷盆地岩溶水系统分类及供水意义[J].中国地质,2003,30(2):220-224.

[7] 裴建国,梁茂珍,陈阵.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值统计[J].中国岩溶,2008,27(1):6-10.

[8] 万军伟,沈继方.高坝洲地区岩溶水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意义[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25(6):1-4.

[9] 沈继方,李焰云,徐瑞春,等.清江流域岩溶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10]梁永平,韩行瑞,时坚,等.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及特点[J].地球学报,2005,26(4):365-369.

[11]梁杏,韩冬梅,靳孟贵,等.忻州盆地边山岩溶水系统与盆地孔隙水补给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6):28-32.

[12]中国地质调查局.DZ/T 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万)[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5.

[13]梁杏,张人权,靳孟贵.地下水流系统:理论 应用 调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14]方向清,付耀军,华解明,等.北方岩溶水系统模式及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286-291.

[15]徐恒力.水资源开发与保护[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16]史婷婷,陈植华,张卫.湖北宜昌香溪河流域环境同位素特征及其水循环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2,31(6):161-167.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ompilation Ideas and Methods of Groundwater System Map in Bedrock Mountain Area

XIAO Ziyi1,CHEN Zhihua1,ZHU Jingjing2,ZHOU Hong2

(1.SchoolofEnvironmentalStudi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2.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How to compile the groundwater system map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of hydrological workers.However,as for the groundwater system map compilation in the bedrock mountain area,there has not been thorough normative reference.Based on the 1∶50,000 hydrogeological survey in Xiangxi River Basin,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about the groundwater system map compilation in the bedrock mountain area,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liminary compilation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groundwater system map,which attempts to better exhibit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psheet region.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hydrogeological workers.

Key words:bedrock mountain area;groundwater system map;map compilation idea and method

文章编号:1671-1556(2016)03-0024-06

收稿日期:2015-11-04修回日期:2016-04-14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103800)

作者简介:肖紫怡(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岩溶水文地质。E-mail:hbxiaozy@163.com

中图分类号:X143;P3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16.03.004

通讯作者:陈植华(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下水科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zhchen@cug.edu.cn

猜你喜欢
图幅图件隔水
一种地质图件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基于ArcEngine自动生成1∶5万地形图标准分幅图框
遥感解译成果图件矢量化方法技术研究*
渤海某油田C26井的隔水导管重入作业
FPSO海水提升泵隔水套工装设计研究
导管架平台隔水套管吊耳结构形式研究
基于MapGIS和ArcGIS的遥感解译成果图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基于Arcpy的地形图接图表快速生成方法
隔水取铁钉
基于EXCEL的地形图图幅号转换查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