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夹江为例探讨应急避难型城市街头绿地设计

2016-07-20 06:07李劲廷卢宗源
四川建筑 2016年3期
关键词:夹江城市设计

李劲廷, 卢宗源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0)



以夹江为例探讨应急避难型城市街头绿地设计

李劲廷, 卢宗源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前,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等单个占地面积大、容纳避难人群多的避难场所。由于街头绿地占地小,容纳人群不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造成大量可供紧急避难空间的浪费。文章通过实例来探讨街头绿地在应急避难场所中的应用,将防灾减灾功能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独有的特点,提出了科学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三大原则,为构建城市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关键词】城市;街头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夹江

近几年来,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四川芦山大地震、云南鲁甸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灾害引发全社会对城市安全的关注和思考。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人口集聚、环境的恶化,城市安全风险和应急避难需求上升。构建应急避险场所是保障城市安全、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1]。城市街头绿地以灵活性、多功能性、点状分布的方式在构建应急避险场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的特点

1.1通达性好,有利于疏散避难人流

城市街头绿地的通达性较好,出行便利,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疏散避难人流,并有利于各项应急救援设施能够迅速到达应急避难场所以提供必要的救援。

1.2覆盖率高,便于提供避难服务

城市街头绿地一般是指沿街布置、面积不大的中心岛、花园、广场等开放性公共绿地[2],在城市中分布较广,覆盖率高,在突发灾害中便于为受灾居民提供避难服务。

1.3开敞空间,有利于避难设施的合理安排

城市街头绿地具备开敞的空间和场地,通过预先设置、科学规划用水供给、供电以及污水排放等设施,能够有效地发挥城市街头绿地避难空间功能。

2设计原则

2.1科学规划、平灾结合

这里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对于符合应急避难场所要求的城市街头绿地,营造具有两种功能的形式。灾害发生时是防灾避难的场所,发挥着着应急、避难、防灾的功能;平时是公共绿地,承载着绿化、景观、文化、休闲的功能。两者的时间不同,但平时和灾时可以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规划设计让两者迅速发生转换[3]。

2.2综合利用、因地制宜

是指在各个城市街头绿地防灾功能的改造上应体现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街头绿地的原有设施,如景观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运动场地、停车场等,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利用,均可发挥防灾救灾的功能。

2.3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是指在在设计中,避难场所的设计综合防灾减灾功能与景观设计有时候会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权衡利弊,首先满足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要求,先保证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再强调景观效果,从而创造安全、优美、富于情趣的环境[4]。

3夹江应急避难型城市街头绿地设计

此次四川夹江应急避难型城市街头绿地设计包括:夹江新连接线漹城节点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夹江中学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和夹江新桥电站应急避难场所设计。

3.1项目范围

由表3可以看出,萃钯余液采用原有萃取法分离工艺,中和后液中铂浓度0.444g/L,萃铂余液铂浓度0.006g/L,而采用氯化铵沉淀法对萃钯余液中铂进行沉淀后,沉铂后液中铂为0.007g/L,高于原工艺铂的收率。

3.1.1夹江新连接线漹城节点应急避难场所

夹江新连接线漹城节点应急避难场所位于夹乐新连接线交汇处,分布于T字路口两侧,东侧面积为9 777.5m2,西侧面积为9 920.5m2,共19 698m2。基本呈对称状分布。

3.1.2夹江新桥电站应急避难场所

夹江新桥电站应急避难场所位于夹木路北侧,夹江中学生活区南侧。该项目总面积4 785m2,其中绿地面积3 113m2,硬质铺装1 672m2。

3.1.3夹江中学应急避难场所

夹江中学应急避难场所位于夹木路北侧,夹江中学运动场南侧。该项目总面积6 448m2,其中绿地面积4 717m2,硬质铺装1 731m2。

3.2主要技术指标

(2)各场地有效面积大于1 000m2以上;地质状况良好,地势平坦空旷且地势略高,易于排水。

(3)主要设施为:应急棚宿区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发电设施、应急医疗、应急排污设施、应急厕所、应急标志、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物资储运设施、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应急停车场。

(4)夹江新连接线漹城节点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可容纳人数2000人(人均2m2);夹江新桥电站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可容纳人数2 400人;夹江中学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可容纳人数3 200人。

3.3设计内容

3.3.1夹江新连接线漹城节点应急避难场所

该场所于2014年10月开始规划设计,2015年6月底投入使用,实际可利用面积约为4 000m2,可疏散人数约2 000人。为全开敞式场地。可供应急疏散的场地有入口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园路等。

场所由两区一带构成,分别为原状区、开敞区和隔离带。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地块的交通可视范围内的功能性和景观性,笔者用隔离带将原状区做适当的遮挡,使原状区从景观视线中剥离。

开敞区是整个区域的视觉焦点,采用景观石和景观小品向人们展示夹江文化,其余部分种植色带和草坪衬托突出这两个景观焦点。 隔离带由乔灌木搭配种植结合微地形沿着开敞区将公路两旁可视范围与原状区隔开,使整个休闲区有着良好的视觉体验(图1)。

图1 夹江新连接线漹城节点应急避难场所平面

3.3.2夹江新桥电站应急避难场所

该场所于2014年10月开始规划设计,2015年6月底投入使用,实际可利用面积约为4 800m2,可疏散人数约2 400人。2个入口,开敞式。可供应急疏散的场地有入口广场、休闲广场、园路、停车场等(图2)。

图2 新桥电站应急避难场所平面

3.3.3夹江中学应急避难场所

该场所于2014年10月开始规划设计,2015年6月底投入使用,实际可利用面积约为6 400m2,可疏散人数约3 200人。3个入口,开敞式。 可供应急疏散的场地有入口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园路等(图3)。

图3 夹江中学应急避难场所平面

4结束语

安全是城市的首要属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防灾意识地也在不断的提高。通过四川夹江应急避难型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以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为主体,探讨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的设计原则,将防灾减灾功能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做到科学规划、平灾结合,为城市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的设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蒋冬丽,杨选梅,刑静莉.如何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以连云港市郁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践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5(7).

[2]陈岗.南通市街头绿地设计简析[J].江苏绿化, 2000(2): 19.

[3]李静,张浪,陈艾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建设结合途径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7,23(5).

[4]张楠.天津市长虹公园应急避难场所防灾设计[J].科技信息,2012(23).

[基金项目]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项目《街头绿地与应急避难场所结合研究——以乐山夹江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为例》(项目编号:JGYQ2015024)

[作者简介]李劲廷(1983~),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及运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4.11+6

【文献标志码】A

[定稿日期]2016-03-01

猜你喜欢
夹江城市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夹江年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夹江立足国内求发展
夹江颠覆传统 红坯砖才是出路
夹江深陷多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