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年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8-03-29 05:02李禛陈诗敏罗子薇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8期
关键词:夹江年画

李禛,陈诗敏,罗子薇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年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从“门神画”演变而来,新年时张贴既有装饰美观环境的作用,也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在过去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年画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现存的比较有名的还有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和四川的年画。梁平、绵竹以及夹江是四川年画最有名的产地。

夹江年画作为四川三大特色年画之一,在色彩、造型、制作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梁平年画、绵竹年画齐名。近年来,夹江年画与新媒体结媒,在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资源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值得广为推广。该文拟就夹江年画追源溯古,重点探寻夹江年画近年来在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切实、有效的思路与举措,以期为其他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夹江年画的历史与现状

1.1 夹江年画的发展历史

夹江年画是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的四川三大年画之一,产于夹江县,因其产地而行名。

夹江年画的发源无具体的史料记载,但据一些老艺人的回忆,约在明代中叶夹江年画就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清代和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达到繁荣时期。民国时期,县城及近郊的年画作坊就有二十多家,县城北街、西街有专门经营年画的店铺。当时作为“夹江年画村”的谢滩村就有董、罗、陈、李四大家族经营年画,其中最为显赫的“董大兴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年销售量达几十万份。夹江年画的制作除满足当地及周边的需求外,还远销至云南、贵州及东南亚等地,著名作家冯骥才给夹江县年画艺术研究中心寄来的四张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夹江年画翻拍照就见证了夹江年画曾经的辉煌[[]]。解放初期,夹江年画受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木板被毁,艺人遭到迫害,夹江木板年画迅速衰落下去。

20世纪80年代,夹江年画受到四川省及夹江文化部门的重视,对其进行了调查、搜集的抢救工作,在政府、年画传承人及热心人士的帮助下,2008年夹江年画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在2010年成立了“夹江年画研究所”。

1.2 夹江年画的艺术特色

年画在中国的历史悠久,而夹江年画能够成为四川的三大年画之一,自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构图、造型、设色以及制作工艺上。

首先,夹江木板年画是用县产的手工纸笺作胚纸,采用木板套色印刷,一色一版,颜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一张年画所用的刻板有时候多达20多个。人物造型夸张,线条粗犷奔放,色彩淡雅清新,对比强烈又归于和谐,雕版刀法粗犷、朴质,具有“土、远、淡、雅”四个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主要是以苏木红、槐黄、品绿、蓝靛、黄丹等色为主,采用植物或矿物材料提取的纯天然颜料绘制而成。

夹江年画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取材于民间而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有反映民俗风情、民间故事的题材,也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主题画,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的概括,人物表情细腻,构图饱满,疏密得当,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中,主要以“黄丹门神”最为有名,因其耐日晒风吹,且在阴雨天颜色更加艳丽,成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辟邪门神之一。造型夸张的“立斧门神”头部就占到整个身高的三分之一,画面各部分的构成设计显现出大气、威风,整幅图如漫画般的失真比例确洋溢着一份纯朴的天真与可爱。

夹江年画的制作主要是通过绘稿、刻板、制作笺纸和套版印刷四道工序完成的,其中夹江年画所用“粉笺纸”的制作又涉及另一项非遗技艺(竹纸),即将生宣纸制成熟宣纸,并加入特制的泥浆与胶水,以此来增加纸张的平整性和稳定性,保证夹江年画古朴的特色。

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夹江年画成为地方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推动其更好地发展,夹江年画与时俱进,创作了以大头娃娃为主题的二十四节气年画、以廉政文化为内容的年画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不断充实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1.3 夹江年画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夹江年画研究所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积极参与旅博会、茶博会等大中小型活动,以此来扩大年画的影响,推动夹江年画的发展。

但是笔者在经过对夹江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夹江年画的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扩展,就夹江当地来说依然有很多人表示并不怎么了解夹江年画且并不知道夹江年画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夹江年画研究所的位置。由此可见,夹江年画在宣传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参加活动的受众人群是有限的,且影响范围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夹江年画在2015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目前共有54篇推文,其中8篇为原创文章,其余大多转自手艺网、夹江新闻网、四川日报等媒体的文章,借微信平台来宣传夹江年画以及所参与的各项活动,但是因为关注人群少且内容单一,宣传效果并不明显,除转自国家地理网《夹江版刻年画,如果你在别人家看到这种年画,一定会驻足观赏!》的这篇文章在该公众号的阅读量达到2 546 之外,原创文章《成都飘雪天邂逅夹江年画》的阅读量最高,但也仅仅达到341,其余文章的阅读量大多在200以下,其借助微信宣传的效果可见并不明显。因其宣传力度不够,对夹江年画市场效益、后继人才的培养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采取合理有效且影响范围广的方式进行宣传成为夹江年画应该考虑的问题。

2 夹江年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机遇、新举措

2.1 夹江年画借助新媒体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在转变社会经济形态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由商品经济承载着的流行文化席卷而来,冲击着传统文化,夹江年画也不能避免的受到影响,流行文化的繁荣不断提醒着夹江年画应该适应市场,创新发展方式。“工艺美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技术水平、民族风尚和审美情绪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这是工艺美术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科学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工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和天地。”这其中,受众群体众多,影响范围广泛的新媒体的发展为夹江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借助网络媒体,以影像为载体传播夹江年画。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声像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仅来源于文字,且因为这种方式获取信息的直接性与便利性,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以此为载体的文化信息。再加之年轻一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对以娱乐为载体的文化的追求,使得夹江年画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势必要借助影视传播技术以达到有效的传播与发展。

2.2 夹江年画借助新媒体发展的具体形式

2.2.1 动画或动漫领域的设计应用

夹江年画的推广除了关注创作技艺之外,关注年画本身的故事性及其人物性格等内容在年画具体表现上的特色也至关重要,即让夹江年画“活起来”。夹江年画中充满故事性的作品有很多,如《陈姑赶潘》讲述了南宋潘必正与陈妙常曲折的爱情故事,充满幽默感的《老鼠嫁女》则讲述了老鼠经过一系列的对比思考过后,将女儿嫁给自己最怕的猫,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幅画描绘的就是老鼠送亲的场景,细细品味之后则会被劳动人民的诙谐和智慧所打动。除此之外,夹江年画另一类作品,如《秦良玉》《灶王爷》等人物类作品都是以历史故事、神话故事以及民间传说为载体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因此也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这些都为夹江年画制作动画或动漫提供了内容及人物形象的保障。通过动画或者动漫,可以先激发大众对于夹江年画的兴趣,从年画故事为入口了解夹江年画,相比起口头宣传或者单纯地从制作技艺等方面宣传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宣传不受时空的限制,受众人群广泛且充满趣味性,更能够被大家接受。

早在很久以前中国民间美术就和动画已经有了联系,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小鲤鱼跳龙门》《大闹天宫》等都吸收了民间年画的造型和色彩。全国十一届美展金奖作品《门神之捉鬼》选材就来自传统年画中的武门神形象。因此,对于初次制作夹江年画题材的动画或动漫团队来说,这些作品都为夹江年画提供了参考的角度,也因为这些作品的成功,为夹江年画制作动画或动漫带来了可能。

2.2.2 纪录片的制作与创新

以故事为依托的夹江年画动画宣传可以激发大众了解夹江年画的兴趣,但是由于动画或者动漫的故事性和娱乐性较强,对于夹江年画全方位的宣传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对于夹江年画具体的制作过程、最富特色的工艺表现以及构图的寓意等方面的细致化、专业化的阐释有所限制。

纪录片真实、细致的特性可以将夹江年画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当然,怎样做好纪录片,不让夹江年画纪录片显得简单枯燥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方面。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交网络的人群越来越活跃,人们对于纪录片的表现形式要求也越来越高,纯粹事实记录的纪录片很难满足大多数观者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追求个性化的“90后、00后”的观众而言,纯粹解释和记录的作品很难得到他们的青睐。以纪录片《寻找手艺》为例,在解说词上,该片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展开,语言随性,旁白也显得亲切自然,不断拉近了观者和创作者之间的距离。“简单直白的旁白更易为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生活下不愿花时间深度思考的人接受。”再加之该片音乐使用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民谣,且大胆地运用摇晃镜头等手法使得本片亮点众多,个性化的表现手法、真挚的情感态度使得本片备受青睐。在新的发展趋势下,纪录片新的表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夹江年画纪录片应该勇于探索,满足观众的需求,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下,寻找最能够打动观者的角度进行创作。

2.2.3 电视综艺节目的应用

近些年众多大型真人秀节目的火热让我们看到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力之大,在娱乐至上的新媒体环境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综艺节目成为其发展的另一种大胆的尝试。2015年和2017年北京卫视推出的两档大型传统文化真人秀节目《传承者》和《非凡匠心》就以其独特的制作模式广受好评。据统计,《传承者》自2015年11月14日开播以后的每个单月的电视综艺节目排名都保持在前三名,而《非凡匠心》的首播就在省级卫视电视综艺节目排行榜中稳居前四或前五的成绩豆瓣评分也一度高达9.5分。

这种形式以展现“匠心”为主,娱乐为辅,在节目中展示技艺,并让明星参与其中,充分运用“明星效应”,适当加入娱乐因素,加以传承者们解释传承的历史及心得,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由于加入了娱乐因素且有明星的参与,这类节目很容易会吸引到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观众,大大拓展了宣传的范围,扩大了影响力,即便观众对于这项技艺并不感兴趣,但项目本身的文化内涵及蕴含的匠人精神也会无声地影响着每一位观众。

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夹江年画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加之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可操作性强,因此可以尝试借助这种方式进行推广。

这种形式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且不能仅靠一个项目撑起整个节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夹江年画依靠这种形式推广势必要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如夹江纸、绵竹年画、梁平年画等适合做这类节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期节目选择两到三个项目,邀请各项目传承人及明星参与节目,明星按照项目分组,以游戏的形式获取项目线索并找到传承人“拜师学艺”,最终展示学艺成果,并由各项目传承人进行评价。这类节目主要是借助娱乐进行包装,重点在于在节目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内容涉及制作工艺、发展历史、传承历程及困境等,以传承人与艺人交流、旁白为主要表达形式,还可以借助节目热度对传承人做专访,以期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能够让观众更深入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年画借助这种形式与各项目合作,可以达到更为明显的宣传效果。

除此之外,夹江年画可以和夹江本地文化资源积极合作,如与千佛岩、夹江纸强强联手,共创夹江文化名片。

3 结语

夹江年画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在很大意义上解决了宣传范围小的问题,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共享性为夹江年画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人们借助网络,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详细的夹江年画,而且通过互动也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其影视传播效果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创新与完善夹江年画的传播方式及内容,让更多的人关注夹江年画,促进夹江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夹江年画的影响力。

推动夹江年画的发展,使得夹江年画成为夹江地方文化的名片之一,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夹江一睹夹江年画的风采,进一步推动夹江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夹江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夹江知名度,将夹江年画以及夹江众多优秀的非遗文化传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总的来说,夹江年画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可以起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作用,使得这项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更能够推动夹江地方文化的发展,成功的推广也可以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有效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提升夹江年画的影响力,提高夹江年画的市场效应,吸引更多热爱夹江年画的人加入传承夹江年画的队伍,为夹江年画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相信这门优秀的民间艺术会焕发出新的生机,长久地保留下去。

猜你喜欢
夹江年画
乐山市夹江县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夹江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新年画
缪印堂的“年画”
夹江立足国内求发展
夹江颠覆传统 红坯砖才是出路